吕布的人生模拟器(校对)第4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3/555


郭嘉坐在马背上,整个人看上去起色比以前好了不少,四个月的调理和恢复,至少让他有了正常人该有的样子,不再是那副病恹恹的模样。
这次回去后,就可以准备婚事了。
郭嘉坐在马背上,心情倒是很平静,并没有如同毛头小子一般激动地抓耳挠腮,他固然期待这次婚事,但这并不是他的全部。
他更大的理想,还是辅佐吕布建立一个完美的王朝,这工业如果开始爆发力量后,那样的世界是怎样的?郭嘉真的很好奇。
雪花纷飞中,长安街道之上还是能看到往来匆匆的行人,搬运着货物,或是想要趁着天黑前再成交几笔买卖。
毕竟这两年年景不好,朝廷一下子紧缩起来,赋税不再用于民生,效果下沉到民间时,百姓是能感受到的。
升斗小民关注的东西是不可能离开自己身边的利益,有时候天下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是相冲的,天下要发展的时候,必然会伤及百姓的利益。
就好比这两年吕布要建北工城,很多人不理解或是反对,倒是没有加税,但以往很多用在民生上的钱,如今都投入到北工城来了,哪怕是站在吕布这边的官员,也不理解建立这座城有什么必要,而且一座城而已,怎么这么花钱?
不过如今好些了,北工城已经开始能对外出售丝绸锦缎,虽然还做不到完全自给自足,但明年、后年都会比今年好很多,最难熬的日子其实已经过去了,不过因为准备科举的事情,又是一大笔开销,所以今年和明年花在民生上的钱也注定不会太多。
希望老天爷能给自己几分薄面,别在这两年里来个什么大灾大难就行了,吕布觉的自己这个要求不高。
“主公,臣先告退了。”郭嘉对着吕布一礼,他已经游戏迫不及待的想要去做个规划,对大汉未来,还有吕布的未来等等,至于天下怎么打……郭嘉现在已经不考虑这个问题了,他其实不是太理解吕布为何到现在会有对关东诸侯的忌惮之心。
听说以前最早的吕布是很刚的那种,几千人就敢把十万联军堵在家里打的,怎么现在强盛到足以吊打所有诸侯了,反而胆子变小了?
“还是记的好生修养,六部制会跟着明年科举一同推出。”吕布看着郭嘉道。
接下来就是传召天下科举之事,此番参加科举的,基本都是书院学子,当然,也是向天下取才,能从关东诸侯手中再搜罗一些人才也是不错的,而且随着之前一战结束,人心思变,这一次恐怕会有士族人才加入,想要完全杜绝世家人才的加入那是不可能的,但要做好准备才行。
“主公放心,嘉省得!”郭嘉摆了摆手,路过青楼的时候顿了顿,最终没有进去,他答应过吕布,青楼这地方,以后尽量少去。
吕布三人:“……”
这算是本能吗?
“主公,我看这小子还得再犯。”典韦抱臂而立,看着郭嘉离开的方向,一脸不信任的感觉,实在是这小子很难给人可靠之感呐。
“或许吧,人的路是自己选的,心中若有了寄托,总会不同。”吕布摇了摇头,人的蜕变是个很复杂的过程,有的人一朝痛改前非,实际上在此之前是有一段心里变化的过程的,只是这个过程旁人看不到,所以会觉的他变的很突兀。
希望昭姬能成为他心中的寄托吧,否则吕布也没什么更好地办法,他医得了身体,但人心想要医,旁人终究只是外力,还得看人自己。
“本想叫他一起去家中午膳的,我还着人提前告知夫人准备。”吕布有些遗憾的摇了摇头,身边的贾诩和典韦目光却是亮了。
众所周知,天下美食出吕府啊!
“主公莫急,我去叫人!”典韦说着,已经跑向自己家,女人、儿子有口福了。
吕布有些无语,跟贾诩对视一眼后,贾诩讪讪道:“主公,诩去去便回。”
说着,也离开了,没去找郭嘉,看方向,分明是跑自己家了。
只留下吕布一人在风雪中发呆,随即有些好笑的摇了摇头,贾诩跟典韦学坏了。
多几个人吃饭而已,吕布倒也不计较,等他信步回到府中时,却见典韦已经带着两个小妾还有三个儿女坐好了。
“参见主公。”典满显然没有自家老爹这般脸皮,见到吕布连忙拘谨的起来行礼,典韦也赶紧让其他人给吕布行礼,乐呵呵的看着吕布道:“主母说已经备好了菜,就等主公了。”
吕布点点头,不一会儿,见贾诩带着妻子还有两个儿子进来了,对着吕布笑眯眯的道:“叨扰。”
“入座吧。”吕布点点头,正好今日喝点儿小酒,在北工城日子虽然不错,但吃的肯定不及长安。
严氏带着众女眷去了另一边用膳,留下吕布带着吕雍跟两家人用膳,觥筹交错,也没有太多拘束,典韦的笑声能把房梁给震塌了,吕布和贾诩也笑的很轻松……
第三百四十七章
矛盾
“科举?”杨彪看了看朝廷发下来的诏书,眉头微微皱了皱,随后却是渐渐舒展开来。
罢了,自己一把年纪了,儿子如今也是一郡太守,看样子,颇得太尉重视,自己又何必再横插一手?
想是如此想,但眼睛还是忍不住再度看向那诏书,这一下子,吕布这些年来又是搞出印刷术,又是积极办学的目的现在回头一看,瞬间清晰了。
此前吕布做的很多事情,都是为这所谓科举做准备。
虽然此前也有过一次大考,但这次大考的目标还是寒门、世家、豪族人才,还没有扩散到所有人,而且那次大考也只是临时为了诱足够人才而展开的,事实上,大汉以前也有过类似的大考。
但这次吕布推出科举的目的却不同,这是要建立一套新的体系,完全废除了以前的察举制度,也就是废除了士人手中最重要的举士特权。
至于这个特权有多重?
可以看看袁绍、袁术兄弟,袁家四世三公,朝廷百官,多半都是出自袁家或者袁家门下举荐,哪怕天子的命令,袁家如果不愿意执行,天子也没办法,朝廷总得要人来维护的,百官如果不干事,那朝廷运转都费劲。
其实杨家也是四世三公,只是比之袁家还是差不少的,这差距就在门生故吏上,袁家门下出了不少重臣甚至三公级别的,而杨家在这方面不如,所以声势上,杨家不及袁家。
而吕布的科举制,名义上天下百姓只要有能力,都可以来考,但事实上谁都知道,不可能,最主要的还是面对士族豪强以及寒门。
但现在的问题是,一些有能力的年轻人想要走入仕途,不再需要士人举荐,可以凭本事通过科举入仕,这么一来,无需依附世家也能出人头地,又何必依附?
四世三公可能还会有,但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的辉煌却是不可能了。
如果是十年前,杨彪绝对会站出来反对这科举,这科举固然维护了皇权,但士权却是注定没落,只要这科举制在一天,士权就很难重新兴起。
当然,也是可以让科举名存实亡的,只要掌握住尚书令这个位置,掌握科举的举办权,掌握取士权,那谁被任命还不是由自己说了算?
但这些权利,都在吕布手中,谁能抢?谁敢抢?
杨彪不敢,因为杨家已经被杨修深度绑在吕布身上,家产都充公,儿子如今也当了太守,看吕布的架势,以后还会召回朝中重用,如今让他去做太守也是一种历练。
反驳吕布,不说能不能成功,就算成功了,杨家这么多年对吕布的付出就没了,儿子的将来也没了。
最终,杨彪将诏书丢进了火盆里,就当自己没看到过吧。
其实站在吕布的角度,如今这个局面是最好的,是士人逼的太狠了吗?
回想昔日董卓时期,杨彪叹了口气,或许吧,这本就是一场无解的局,或许吕布就是在董卓的身上看出自己不可能得到世家的支持,然后选择了另辟蹊径,走出一条新路来,这也算是偶然中的必然吧。
但世家有错吗?
其实也没错,光武以来,不都是如此吗?只是正因了那否极泰来,世家到了极致后,自然而然便引起了反噬,就算没有吕布,或许也会有其他什么张布、李布的人出来,打翻世家的局面。
大势已经被吕布逆改,连自己儿子都站在吕布那边,自己一个垂垂老朽,又何必管那么多?做好自己的太傅就行了。
吕布待自己还算不错,俸禄至少还给一半儿,另一半儿要自己去书院教书才给,现在看来,去书院也不错。
在朝中不属于吕布的派系中,自己算是过的比较滋润的,这么大年纪了,何必自寻烦恼?
看着火盆中,渐渐燃尽的诏书,杨彪心情突然轻松了许多,这最后究竟会如何,就交给年轻人去吧,自己不管,也没能力管。
如果树几年前关中还有人能够对吕布出手的话,那到了现在,想要再如当年那般对吕布形成威胁就是笑话了,这几年关中士族不知道被吕布犁了多少次,杀人倒是不至于,但家中家丁、佃农都有严格限制,更别说聚集私兵来对付吕布了,关中现在所谓的士族根本不可能如同几年前一般直接拉起一支军队来跟吕布抗衡。
至于关东……
杨彪摇了摇头,经此一战,吕布虽然未曾扩张,但霸主的地位却是已经确立了,关东诸侯,此刻恐怕没有一个愿意招惹吕布的,这就是吕布在这个时候推动科举的原因。
类似杨彪这般想法显然不止是杨彪一人有。
河内,司马家,自当初司马家献上河内之后,司马家算是保留下来了,当然,也只是保留,司马防拒不出仕,吕布如今也不缺治理人才,自然也没强迫司马家出仕,自那之后,司马防便带着妻儿回到温县。
只是家中田产充公,吕布赏的田是有数的,而且也只能享受一部分税赋,其他还是要上缴朝廷的。
虽然司马家家大业大,就算没了田地,富足过日子还是能做到的,但却终归是要坐吃山空,只凭朝廷分下来的那些租税,根本没用,佃农也不听他们的,其他地方还好说,但像司马家这样的大户,朝廷盯的可是很紧的,但凡有些不合规矩,立刻便会处理。
司马防也是硬气,带着家人亲自耕作,为的就是多分些收成,日子一下子过的拮据起来,这俗话说得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但司马防愣是带着儿子们坚持下来了。
正是冬天休农的时候,忙碌了一年的司马防躺在躺椅上享受着难得的安宁,别说,自吕布执政之后,日子虽然没了以前那般轻松惬意,但新东西也不少,这东西躺着还挺舒服。
“爹!”司马孚进来,对着司马防道:“兄长回来了。”
司马朗在之前便是温县县丞,河内归了吕布之后,被调往偃师做县令,司马防倒是没把这个儿子也带回来,毕竟自己吃苦可以,但儿子有自己的路,已经走出的路,自己也不好干涉太多。
“嗯。”司马防闻言,也只是淡淡的应了一句:“回来便回来,还要我迎接他不成?”
话虽如此,人却还是坐了起来,朝廷每年给的一月省亲,这也多亏不远,若是在关中或是蜀中为官,这一个月的时间,可能不够个来回呢。
“父亲。”司马朗回来后,对着司马防一礼。
“嗯。”司马防没怎么搭理他,这儿子秉性敦厚,对于吕布的很多政令都颇为推崇,这让司马防很是不喜,那个国贼不过一介武夫,窃取朝权,日久必不得好死,就他能有什么好政?
“父亲,看,这是朝廷准备的科举,向天下取才,不问出身,只要有才,皆可前往长安一试,开春之后,会在三月中旬在长安开考,孩儿此番回来,一是为看望父亲,二者也是希望仲达他们是否去长安试一试,以他们的本事,考中岂非易如反掌?”司马朗看自己啊父亲冷淡,也不在意,取出朝廷送来的诏书,递给司马防道:“这是孩儿誊抄的一份。”
“科举?”司马防接过诏书,皱眉道,这是什么新词儿?
“嗯,为更好更有效选拔人才为国所用,朝廷邀天下士人前往长安参加科考,凭本事出仕。”司马朗并没有察觉到司马防渐渐沉下来的脸色,继续道:“我想以仲达他们的学问,此番被朝廷选中岂非易如反掌?”
“不准去!”司马防面色突然冷厉起来,怒喝一声,将手中那誊抄的诏书撕了个粉碎。
“爹,这是好事,为何不去?”司马朗愕然的看着父亲,不明白为何突然发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3/5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