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的人生模拟器(校对)第4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4/555


“爹~”吕玲绮有些无语的看着父亲,这想的还真是长远。
看着女儿,总觉的他还小,吕布有些烦躁的点点头:“走吧,复试需三日后开始,既然想来,便做好准备,也让为父看看我儿这些年学了几分本事。”
“嗯。”吕玲绮点点头,跟在吕布身后出来。
“啪嗒~”
榜单前,终于在最后找到自己化名的刘协茫然的看着自己的名字。
八百零二名?
刘协是一个个看过来的,他确定自己没有数错,但自己九篇文章只有一篇上榜!?这让刘协无法接受,而且不是说是八百人吗?为何是八百零二人?
刘协呆愣的看着榜单。
“陛下?”杨礼有些担心的看着刘协,不会出事儿吧?
“朕……”刘协失神的看了自己的化名片刻后,突然扭头看向身旁的杨礼:“朕很差?”
“奴婢不懂这些。”杨礼低声道:“陛下,我们先回去吧。”
他很担心被人认出来,天子参加科考已经是奇闻了,何况还是在榜末,让人知道了,还不成了耻辱?
“朕不信,朕要去见太尉!”刘协说完,正看到吕布带着吕玲绮出来,当即便要去见吕布,权利让出去也就罢了,但吕布不能羞辱自己。
“陛下!”杨礼连忙将他一把拉住,低声道:“莫要声张,不如陛下先去后堂,奴婢去请太尉如何?”
刘协看了看周围,最终还是点点头,这让人察觉了,真有些丢人呐。
让杨礼去找吕布,他则径直去了后堂。
吕布刚带着女儿出来,便见杨礼迎上来,对着他一礼。
“告退。”吕玲绮见父亲目光看来,知道此刻不该自己在场,当即躬身一礼,告辞离开。
“何事?”吕布看着杨礼道。
“太尉,陛下想见太尉,正在后堂。”杨礼苦笑着将刚才发生的事情告知吕布。
吕布皱了皱眉,自己没有给刘协安排名次啊。
“走。”事情与自己准备的相左,吕布只能亲自去见刘协了。
肯定是典韦那个大嘴巴把这事儿告诉贾诩他们,有人善做主张了。
“陛下。”来到后堂,看到刘协那一脸阴沉的样子,吕布有些好笑,上前一礼道。
“太尉,朕想问问朕的文章真的很差?”刘协看着吕布,皱眉问道:“那八百零二位,是后加的可对?”
“是后加的。”吕布点点头,不管这事儿谁做的,他都担下了,这种小事,也没必要去追查,这事儿不是荀攸就是李儒。
“太尉该是看过朕的文章了。”刘协看向吕布。
“不错。”吕布点点头。
“那太尉以为如何?”刘协就是要争这口气。
“若论文辞之美,少有人能与陛下比肩。”吕布笑道。
“那为何……”刘协皱眉看着吕布。
“但此番科考,考的是策论,陛下可懂?”吕布看着刘协道:“富国、富民、兵法、后勤、商用等九问,朝廷要的是治国之策,陛下文辞堆砌虽美,也引了管仲一些论据,但管仲距今有近千年,彼时国策焉能用在如今大汉?陛下可想过齐国有多大?大汉又有多大?还有商用为何是多建青楼?”
吕布总觉得刘协被自己养废了,他还记得洛阳时,年仅八岁的刘协便能面对董卓而面不改色侃侃而谈,这后来也是由马日磾这些名士授课,从文笔来看,也不是不学无术,但到最后为何会成了这般模样?
吕布仔细想了想,多半还是自己给惯的,相比于在董卓手下时,自己掌权后至少没让刘协身处危险之中,人一安逸,就会生出怠惰之心,加上无人督促,反而身边多了许多吹捧之人,让他有些认不清自己。
面对吕布的反问,刘协沉默了。
“陛下辞藻还是好的。”吕布见刘协这般模样,声音柔和了一些:“只是朝廷取士,要的是能为朝廷做实事之人,不是能写好文章便可,要能提出一些实用见解来。”
“朕如何知道这些?”刘协有些失落的道。
“这复试时,陛下莫要去继续考了,若陛下愿意,可来与臣等一起阅卷,到时候也看看我等如何选人,这初试乃是筛选人才,复试便是看这些人才适合去哪里,另外复试之后便要建立六部,陛下来审阅复试,也算是提前知晓日后如何区分人才。”吕布笑道。
“朕也能?”刘协看向吕布道。
“自然。”吕布点点头,刘协作为主考官是别想了,但跟着看看科举如何取才却是没问题的。
“好,那朕这便去准备一番。”刘协阴郁的心情顿时一扫而空,颇有几分兴奋的道。
看着刘协离开的背影,吕布叹了口气,作为君主来说,刘协实在不像他小时候看上去那般有潜力,当然,这也可能是一种伪装,但不管哪样,刘协在这种长期患得患失的环境中走过来,很难形成那种乾纲独断的气魄。
这也没办法,很多事情不能由着他来,而想要培养乾纲独断的气魄,必须放权给他。
三日后,开始复试。
复试的规则和初试差不多,也是十五日,不过这次出的题却是做了明显的分类,行政类、兵法类、民生类、断案类等等,哪怕只有一门上榜,但只要这门能够打到高点,朝廷都会重用。
而人才也会在这次的科考中被分流,真正大才其实在这次复试中是选不出来的,得最后一次殿试才是挑选最终大才的。
能过了最终殿试的,都是吕布准备收入六部之中的人才。
复试批阅同样是一个月时间,不过相比于初试,复试的工作量就轻松了许多,而这这一轮却是从八百上榜者中,筛选出两百人来参加最终的殿试。
这两百人,无论殿试成绩如何,都是要进入六部的,至于其他人,朝廷会根据复试的成绩开始分配,去往各郡县赴任。
如今朝廷缺人,尤其是蜀地以及并州、河洛这一带,更是官员短缺的重灾区,这一批人的加入,足矣缓解朝廷如今有足够军力却无治理之人的尴尬局面,至于剩下的两百人,除了一部分进入六部外,也会有一部分在关中一带就近上任县令之类的官职,积累治理经验,总之这次科考之后,朝廷确认的窘境就会大大缓解,三次科考之后,也就到了出兵平定天下之时了……
第三百六十二章
六部
复试之后,第三次殿试和第二次复试之间相隔了一个月,没能参加殿试的朝廷这边会迅速做出分配,不过在第三次殿试之前,朝廷很多权利却是需要重新界定。
吕布已经很久没上朝了,以至于当他带着贾诩、郭嘉等人再度上朝后,很多朝臣却是开始有些不适应了。
但吕布上朝,必有大事,加上如今风风火火的科举让朝中很多想要看吕布服软的朝臣心中忐忑,吕布已经有了自己的用人渠道,他们这些人以往的观点随着科举出现已经被彻底打破了。
果然,随着吕布提出六部的布置之后,很多朝臣都反应过来了。
好家伙,六部一出,三公九卿就都成虚职了,吕布这是要直接将整个朝堂权利给攥进自己手中啊!
这不上朝时不管朝政,朝廷政令出不了皇宫,如今吕布终于上朝,却也是终于将手伸向了朝权。
杨彪、钟繇虽然不知道六部具体是什么,但对于吕布夺权那是早有准备,毕竟这次科举说到底为的就是找到能替代百官之人,不过也没想到会这般彻底。
“敢问太尉,这六部权柄如此之重,甚至侵吞三公九卿之权,却不知太尉将置三公九卿于何地?”朝堂上,太常出列,对着吕布皱眉道。
太常掌宗庙礼仪,是九卿之中如今仅存还有些用处的官职,但六部尚书一出,礼部职权直接就将他囊括了,那自己算什么?
“六部尚书,位比九卿。”吕布沉声道:“以往九卿权利纠缠不清,此番设六部,也是为理清权利,至于职权相冲者,以六部为准。”
九卿之中,除了宗正之外,其他的吕布会逐步废除,太常以后会并入礼部之中。
太常咬了咬牙,吕布显然不是跟他商量的意思,而看天子的态度,显然已经默许了,他一个太常,如何跟吕布较量,只能憋屈的退下。
“太尉,不知六部尚书之职由何人出任?”钟繇看着吕布笑道。
这个才是大家最关心的,九卿也好,六部也罢,说到底也只是握权的姿势不一样而已,最关键的还是谁来出任这六部尚书之职。
所有人目光复杂的看向吕布,希望他能秉公一些。
“六部尚书,兵部与工部暂无合适人选,且由我来兼任,兵部掌天下兵权调动,工部负责天下桥梁水利修缮以及兵器铸造等,关乎国计民生,此外吏部掌人士调动,公达这些年兢兢业业,为朝廷做出多少事情,我想诸位也能看在眼中,便由公达出任吏部尚书一职。”
这一下子,三部尚书没了,吕布顿了顿之后,继续道:“民部掌户籍、朝廷府库,文忧擅长此道,而且这些年先后治理过南阳、京兆等大郡,政绩斐然,由他出任民部尚书,我想诸位当无异议。”
能有什么异议,其他人倒是想要去做出些成绩来,你给这个机会吗?
满朝文武都觉的有些憋屈,却又无可奈何。
吕布没理这些人的反应,继续道:“法衍精通刑律,执法森严,由他执掌刑部,我想诸位当可理解,至于礼部,由贾诩出任礼部尚书一职。”
礼部除了宗庙祭祀之外,还有与诸侯、外邦沟通都是礼部掌管,等于是合并了大鸿胪和太常二职,权柄也不算小,但平日里基本没什么是,现在逢年过节祭祀都是由早已定下的流程,用不着专门忙碌,至于外邦建交……如今随着西域的越发稳固,前来建交的番邦,哪个不是自己巴巴的跑上来求交流,礼部只要等对方来朝拜,告诉对方规矩就行了,位高权轻俸禄多,本来吕布是想将兵部尚书给贾诩的,但贾诩显然没兴趣,只能让他出任礼部尚书了。
至于为何不让郭嘉来当,一来郭嘉太年轻,二来郭嘉手中的政绩不太够,现在把郭嘉提上来,对郭嘉未必是好事。
工部吕布自然是准备让马钧来出任的,但马钧的情况比郭嘉还要严重,至少眼下,作为一个匠人,很难将他提到九卿这个级别,吕布准备待阴阳炉做好,关中逐渐开始工业化,马钧的重要性能被人认可之后,再将他提到工部尚书的位置。
在此之前,由吕布兼任。
群臣闻言,不禁倒抽一口冷气,好家伙,六部尚书,皆出自太尉门下,其他人是一个不占?
三公还好,但其他九卿有些坐不住了,吕布这一上朝就将他们的权利直接拿了,可以肯定接下来权利会逐渐回到朝堂之上,不再会有以往那种令不出皇宫的窘境,但这跟他们似乎没什么关系了。
“太尉此举,未免太过徇私了些!”大鸿胪出列,看着吕布,皱眉道:“六部尚书,皆出太尉门下,这让天下人如何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4/5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