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的人生模拟器(校对)第4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5/555


“该如何看便如何看。”吕布淡然道。
“你……”
“所谓举贤不避亲,诸位若是觉得他们不够资格,便请凭本事说话,但凡诸位有一人能凭本事胜过他们,那这六部尚书之位,便留给诸位。”吕布冷然道。
荀攸、李儒、法衍这都是颇有能力之人,至于贾诩……虽然没什么本事,但明显是吕布的宠臣,真把贾诩端了,能不能得到这官位不好说,但这仕途怕是走不长了。
如今吕布雄威盖世,科举兴起,能够预见未来吕布最大的短板也会被竹简补上,这个情况下,天下在吕布手中重归一统真的很有可能,这个时候得罪吕布显然不智。
但怨气自然是有的,吕布这是连口汤都没给他们准备呐。
“诸位爱卿可有异议?”刘协看向群臣,朗声道:“若无异议,便按照太尉之言设六部尚书。”
“陛下英明!”吕布对着刘协一礼,在他身后,属于吕布一系的官员也纷纷对着刘协行礼,其他官员突然发现……吕布身后的官员好像并不少,只能纷纷跟着向刘协行礼。
“太尉,殿试何时举行?”刘协看着吕布问道。
“六部设立之后。”吕布笑道。
随着这场朝议结束,朝廷新设六部的榜文很快在长安张贴起来。
“六部尚书?”庞统看着榜文,啧啧称奇道:“有趣有趣。”
“这朝廷权柄尽入六部之手,会否生出变动?”徐庶皱眉道。
“变动必然会有。”庞东点点头,毕竟是直接把人家手中最后那一点儿权利都拿走的同时,还把人家仅存的幻想给破灭了,要说这些人不会反扑那就可笑了。
“不过以关中如今的局势,这些变动太尉恐怕早有准备,而且也不会太大。”
说不准,就是吕布觉的朝中百官太多了,哪怕不领俸禄都嫌占地方,准备清除一批出去,给科举出身的人才腾地方,才会如此激进。
这些人就算闹事,要能成功了那才是怪了。
徐庶笑了:“此事与你我无关,不知此番殿试要考的却是什么。”
“这便不知了,该考的也都考了,剩下的,我看更有可能是看看我等是否真的是答题之人吧。”庞统想了想。
初考是筛选够资格入仕的人才,而复试从题目来看就能看出是为寻找各人所长之处以便对他们进行安置,至于这最后一轮的殿试,可能就是最后确定是否有人混进来,同时也看看这些考生的临场能力。
只要不是比长相,庞统不觉的自己会输,所以对于最后一轮殿试,其他人都在忙着看书,唯有他们两人比较清闲,还有时间来研究这些。
“元直,我看你当会被派去兵部,而我很可能被安置在民部,你信不?”庞统突然看向徐庶,嘿笑道:“不如你我来做赌如何?”
“我信,不赌。”徐庶淡然道,庞统本事极高,但最大的毛病就是好赌,而徐庶出身寒门,对赌这种事天生便是反感的,每当庞统要跟他赌时,他都会毫不犹豫的拒绝。
“你这便无趣了。”庞统显然早已习惯徐庶的这个态度,一脸无趣的道:“罢了,我去坊市走走,你可要随我去?”
这个徐庶倒是没有拒绝,跟庞统并肩去了坊市,倒也不是想买什么东西,只是单纯的想去感受一下坊市那气氛。
两人走后,不一会儿,司马懿来到榜文前,看着榜文的内容,蹙眉凝思片刻后,转身离开。
虽然想过科举之后,吕布定会对朝廷动手,但没想到会这么快,而且这般彻底。
六部出现,权利都会归入吕布手中,那接下来很可能就是一场新的蔓延到整个长安的重新洗牌,作为此番科举考生,司马懿已经一只脚迈进了仕途,他自然不愿意被这场风暴卷进去,家人也不能,所以他得尽快写信回去,劝父亲不要冲动,别被人当枪使了。
胳膊拧不动大腿,如今吕布声势正盛,别说关中,便是关东诸侯,恐怕也难跟吕布相抗衡,司马家若是掺到这种事情中,绝对不是什么明智之举,实在没办法再做决定,否则还是以观望为主才行……
第三百六十三章
归故里
殿试在六部设立之后终于展开了,这次倒没有什么固定考题,实在未央宫进行的,由满朝文武随意问话。
其实这一试,试的其实是这些学子应对能力,遇到各种刁难时要如何反应等等而非单纯的学问,只说学问的话,其实前面两试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元直,果如我所料吧。”看着坐在主位之上的刘协,庞统顶了顶徐庶,当日便觉刘协身份可疑,如今果然被自己料中了。
“如此看来,天子和太尉之间也不似旁人说的那般不和。”徐庶不动声色的点点头,低声道。
庞统呵呵一笑,就刘协当日的表现来看,要跟吕布作对那可真是太抬举他了。
“小心些,这场殿试怕是不简单。”庞统眯起了眼睛,他敏锐地察觉到四周看向他们的目光并无太多善意。
这是当然的,这些被选上来参加殿试者,都是准备派往填充六部的,换句话说,正是因为这些人,吕布才会肆无忌惮的将六部推出来,这让那些失权之人如何甘心?
不敢明着对付吕布,挤兑一下这些考生没问题吧?你吕布权势滔天,也不能因为这个就收拾我们吧?这可是你的意思。
徐庶点点头,他也有类似的感觉,想想新立的六部,这事儿多半是应在这里了,这次夺权似乎并无太多战争,但看上去越是平静,暗地里的争端就越是汹涌,等到最后浮到水面之上,那掀起来的绝对是滔天巨浪。
刚刚从科举制种脱颖而出,却还要面对这么一关,徐庶觉的这次科举还真是有些惊心动魄的,不过古来开创新规,哪个不是无尽险阻,吕布这里算不错的了,这么一看,此前吕布被世人诟病的屠戮名士虽然冷血,如今看来,怕是早就在为这一天做准备了,如今关中士族,连反抗吕布的能力都没有,让本该步步荆棘的科举几乎快成了一路坦途。
“今日殿试,乃为考察尔等应变之能,这满朝公卿稍后会对尔等进行考教,过者可得一点,不过扣一点,最终存留正点者可入六部,其余去往关中各县担任县令。”吕布给众人简单讲了一下规则,还是集点制。
他要用这满朝文武来筛选一下人才。
随着吕布话音落下,当即便有人跳出来开口考教,这满朝文武虽然没什么大用,但能够入朝为官,少有不学无术者,多为饱读诗书之人,于治国未必有用,但用来刁难人的话,这些人倒是一个比一个厉害。
庞统、司马懿、徐庶作为两轮科考的前三名,受到考教自然也是最多的,不过三人也都非凡人,庞统明显有些桀骜,对于旁人提出来的刁钻问题总是以锋锐的言辞还击回去。
徐庶则是成竹在胸,但锋芒暗藏。
至于司马懿……看不出锋芒,一般回答也很温吞,别人不主动来问,他绝对不会多说一字,不觉间,倒是少有人再问他,反倒是后来的高义几人收到的刁难更多些。
自然不可能所有人都能承受住这种审问一般的气氛,不过终究还是为吕布筛选出不少人才,殿试之后,这些人直接便被分到六部之中,其中徐庶被分到了兵部,庞统被分到了民部,司马懿被分到了礼部。
六部新立,这次科举,除了工部之外,其他五部都分到了足够的人才足够维持六部的运转。
“科举乃为国举才,此番试行,虽有许多不足之处,但确实为我大汉收到了足够人才,自今日起,科举每三年一次,也希望诸位能够共同辅佐朝廷,建立盛世。”刘协最后对着众人勉励道。
此番科举到此算是正式落下了帷幕,不过科举带来的影响却并未随着第一次科举的落幕而消散。
科举带来的变化影响着整个朝廷,同样也影响着天下人的观念,尤其是第一次科举可说是十分成功,也算是给天下人树立了一个标杆。
科举之后,家在外乡的有一月假期让其回乡准备行装,同时最好也能将家眷迁来,当然迁不来也没事,吕布对于官员的忠诚不是太看重,能干事就行,当然,如果想要再往上一步,那就需要忠诚了,现在要建立的是这些人对吕布这一套体系的认同感,同时剔除一些次品等待下一届科考新的人才进来添补。
庞统和徐庶都选择了回乡,庞统乃襄阳庞氏子弟,如今要出仕关中,自然要跟家里说一声,至于徐庶,他的家眷在颍川,之所以回襄阳,却是来寻人的。
襄阳,水镜书院。
“元直,你可决定了?”司马徽看着徐庶,有些感叹道。
徐庶其实资质并不比庞统、诸葛亮差,虽然确实如今比之两人有些不如,但要知道,徐庶跟孔明、庞统不同,一者他出身寒门,不似二人一般有家传,二者徐庶乃半路开始学的,当年还是个游侠,一手剑术在颍川一带颇为有名,后来弃武从文,短短几年时间便学成这样,谁敢说他天赋差。
“老师也认为太尉不对?”徐庶皱眉看向自己的恩师。
司马徽摇了摇头道:“那倒不至于,科举于他而言,乃是一剂良药,然而于天下而言,却未必是好事。”
徐庶一礼道:“感情老师教诲。”
他不相信自家老师跟那些普通士人一般只是喊打喊杀,既出此言,必有根由。
“如今科举一出,其实此前吕太尉很多事情都可以看出,他为今日早有布置,从最开始印刷术与造纸术的改良,并且大方的传扬天下,其实元直你该知道,中原是不需要印刷术的。”司马徽笑道。
徐庶点点头,确实不需要,因为他们本身有书,印刷术的出现,只会让原本万金难求的竹简逐渐变的廉价,变的容易被替代。
文字变的廉价,结果会导致学问开始廉价,不是说真的学问都不值钱了,而是让人们接触学问的成本降低了。
徐庶为何直接去关中,盖因他便是印刷术的受益者,在印刷术传遍中原之前,像他这样的寒门学子想要读书,便只能向人借,这可是很大一笔人情,但放到现在借本书看,至少他们这个级别的人家会当做是笑话,因为得到书的成本跟以前比起来差了何止万倍。
以前千金相求都未必能得一卷书,书卷传家的人家,哪怕再穷也绝不会卖书,但换现在,就算你有竹简,除非是市面上没有的孤本否则没人会要,大多数书,百钱之内便能获得,当然,一些珍藏是舍不得拿出来给人刊印的,这种如果能印出来,一开始会贵那么一段时间,但不会太长。
正是因为印刷术的出现,让徐庶不必欠下太多人情,所以如果可以选,你问中原士人,他们需要印刷术和改良的造纸术吗?
答案绝对是拒绝的。
但当时能看到这点的人不多,加上吕布是直接将这技术透露给了豪商,商人逐利才是天性,等诸侯、士族反应过来的时候,市面上的书斋、书籍已经开始泛滥了。
袁术曾经想要禁书,但结果就是袁术治下市面上正规的书籍虽然不卖了,但更多的是底下交易,连税收都没有。
最后袁术不得不放弃禁令。
“关中因科举而兴,然而一者此法虽于朝廷有利,但于民生而言,却是易生贪腐。”司马徽见徐庶似乎想要反驳,伸手止住道:“元直看着便可,未来老夫此言自会见证。”
徐庶只能不再做声,听着司马徽接下来的话。
“二者,主持科考之人,他日必然权重,其害或许更胜世家!”司马徽肃容道。
徐庶沉吟片刻后,看着司马徽道:“老师,可有解法?”
司马徽摇了摇头道:“这科举乃是吕太尉所兴,老夫也是近期看此法,心下揣摩有些心得,但若说解法……你问我倒不如去问太尉,其实老夫也想看看太尉是如何破解。”
吕布会如何破解?
徐庶点点头,这两个问题他是觉的很棘手的,至于吕布是否有破解之法,徐庶希望是有的,他不希望这科举就此没落,此法或许有诸多弊端,然而也确实比之昔日的察举制更加让人信服一些。
“你是回来找孔明的?”司马徽看着徐庶笑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5/5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