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的人生模拟器(校对)第4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6/555


“不错。”徐庶也不隐瞒,对着司马徽一礼道:“弟子以为,关中气象与孔明所言颇为相合,若下届科举孔明愿意参加,那榜首之位必是孔明所得。”
榜首什么的,司马徽不在意,摇了摇头道:“这是你们自己之事,老夫便不参与了,不过这天下如今虽然暂安,但中原三雄鼎立之势已成,下一次再战必是前所未有之大战,元直,若届时你在军中,也希望劝劝太尉,少行杀戮。”
“弟子遵命。”徐庶点点头,随即笑道:“我观关中民生气象,太尉当不是这般凶厉嗜杀之人,这点老师却是过虑了。”
“但愿如此。”司马徽不置可否,他几乎能预见到未来天下必有一战,而且很可能耗时极长,天下生灵涂炭怕是在所难免了……
第三百六十四章
怪毛病
徐庶来到诸葛亮居所时倒是没有再提出仕之事,之事将自己在关中的见闻一件件的说给诸葛亮听。
诸葛亮听的也很认真,对于科举的规则显然也很感兴趣。
“元直与我说这许多,还是想要我出仕?”诸葛亮给两人各自续了一杯茶,笑问道。
“是有这打算,你比我聪慧,要瞒你可瞒不住。”徐庶点点头道:“你自有你的想法,我将太尉与诸侯之间的不同说于你听,至于是否出仕,没人能逼你,士元说,你骨子里傲,不愿做这锦上添花之事,不过我却觉的不是,你只是未曾找到值得让你出仕之人。”
诸葛亮点点头道:“倒是你更懂我些,士元倨傲,好胜心过强了些。”
“那你之意?”徐庶看着诸葛亮问道。
“若真如你所言,这位温侯确为明主,关中之事,这几年也时有听闻,本以为是太尉门下所传,如今看来,倒是实情。”诸葛亮说完,看着徐庶笑道:“不过元直何以也说了,亮未曾找到值得出仕之人,二来也习惯了乡野生活,入仕怕是难。”
“科举一起,很多东西都得变,朝廷如今缺人才,缺似孔明这般人才,我能感觉到,单是在朝廷这半年,朝廷变化不少,你不去长安,真的很难感受那万邦来朝的气象。”徐庶端起茶杯,看着杯中茶水道:“长安膳食比其他地方可多多了。”
诸葛亮显然并非那种喜好满足口腹之欲之人,闻言也只是笑了笑道:“我最近也在观看太尉过往,发现许多有趣之事。”
“哦?”徐庶闻言看向诸葛亮。
诸葛亮沉思片刻后道:“世人知吕布,乃是自洛阳起,然亮寻访过并州,早年吕布于塞外便很有名,昔日并州刺史张懿待之颇厚,张懿被害后,吕布曾追杀鲜卑数月,斩敌无数,世人若以丁原之事说他品行不良未免有失偏颇,毕竟丁原入并州不足一年,不过早年吕布乃一勇将。”
徐庶点点头,这些虽然不清楚,但丁原之死现在其实没那么多人在意了。
“此后便是洛阳时,当年看来十八路诸侯如今再看不过乌合之众,吕布虽以此战扬名天下,然此战于他而言其实不难,不过至此吕布最多可算良将,不谈出身,与诸侯相比其实还是差了许多。”
这是吕布的第二阶段,也是被世人所津津乐道的,毕竟当年吕布可是往来十万联军之中如入无人之境,这对于不通兵势之人来说,跟神仙也没什么两样了。
诸葛亮继续道:“再次杨名,便是长安,董卓死,王允掌长安,吕布于极短时间内整合了西凉各部,反攻长安,定下今日之基,此时无论手腕,心术、气魄乃至眼界,旁人或许无甚感觉,然与洛阳时相比,简直判若两人!”
说到最后,诸葛亮有些凝重道:“当时已有雄主之相,而在后来短短数年中,其手腕、心机以及眼界乃至学识,你若仔细些,便可察觉他这变化不合常理,有时候我便怀疑,其实吕布并不只是一人。”
徐庶摇了摇头,他是亲眼见过吕布的,怎会有这种事,而且……他看着诸葛亮皱眉道:“孔明说这些究竟是何意?”
“亮是想告知元直,此人之智,恐怕远超你我,而且此人能有这般变化,在他身上,怕是有惊天之密,最好莫要与之走的太近。”诸葛亮沉声道。
徐庶看着诸葛亮皱眉道:“孔明,你在畏惧?”
诸葛亮点点头道:“你相信这世上真有人能够无所不通?就如今所知,吕太尉不但武艺惊人,而且精于兵法,其胸中之博学,便是连伯喈公这等大儒都自叹不如,而且还精擅工匠,纵然天赋异禀,也不该是这般模样。”
水镜书院的弟子其实都算得上天赋异禀了,然而诸葛亮自问吕布目前达成的所有成就,自己一生能够达成一样便可说是旷古烁今了,更何况吕布竟是样样精通。
这不是人能做到的。
吕布是否明主已经无需赘言,但吕布身上这种超出常理的变化让诸葛亮有些把握不准,他是个喜欢将所有东西都掌握在手中之人,而吕布显然不是他能掌握的,这种不确定性对于诸葛亮来说是很陌生的,他讨厌这种不确定性。
徐庶:“……”
这真是个扯淡的理由,但确实很像是诸葛亮这种人身上会发生的。
默默地喝完自己杯子里的茶,对着诸葛亮道:“告辞!”
什么都别说了,像他们这种聪明到极点的人,一旦自己跟自己较上劲,拿别人是没办法解开的,最好能自己想开,否则谁也帮不了。
诸葛亮起身相送,却被徐庶拦住:“我看没你想的那般复杂,再说太尉作为主公,胸怀韬略不是很好吗?你总想尽善尽美,所有人都不能脱离你认知,你这样,他日若为官一方,无需太大,一郡之地便能将你给累死,我看有个才略在你我之上的主公也未必是坏事,至少能治治你这毛病。”
诸葛亮笑而不语,人与人是不同的,他就这性格。
“哪日你若是想通了,便来长安找我,到时候……”想了想,徐庶还是把到嘴的大话给咽了回去。
这次去长安也算长了见识了,吕布手下能人不少,自己进入兵部,本以为吕布之下就该是自己了,但那郭嘉给他的感觉,真的不必这水镜书院中任何一人差,而且看样子颇受吕布信任,基本上兵部之事都是郭嘉在处理。
其他几部尚书也没一个简单的,自己何时能出头,真说不上来,或许只有到了征战天下的那一刻才行吧。
“总之找我便可,只要孔明愿意,我便是拼了官身不要,也要向太尉举荐你!”徐庶笑道:“不过以你之能,到时候参加科举也定能出人头地,到时候来我这里住便是。”
“一定!”诸葛亮微笑着点点头,至于是否去长安,反正现在是没这个打算。
徐庶是没想到诸葛亮拒绝一起去参加科举的原因是这个,也无可奈何,当下跟诸葛亮告辞离开,他准备回颍川接上老母一起去关中赴任。
此番科举,天下诸侯都有关注,到科举落幕,都没人跳出来搞事,这让诸侯多少都有些失望,所有人都清楚,这次科举成功,将意味着将来会有越来越多在诸侯治下不得志的人才流入关中。
“你说这些人才家眷被扣住,如果吕布那边不作为会如何?”曹操突然看着荀彧道。
荀彧看了看从关中送来的名单,心下了然,这次科举初试和复试的前十名,光是中原这边就有三个,河北有三个,还有一个江东的,一个荆州的,真正出自吕布治下的只有两个,有一个还是刚刚纳入吕布治下的河内司马氏。
也就是说,真正出自吕布手下的顶级人才可能只有一个还是末尾的这种,虽然不是全部,但可以看出这次科举甄选出来的人才多半都是来自各诸侯治下。
与其说是眼红,倒不如说是不忿,这些人才我不能用也不会给你!
程昱没有说什么,直接扣人多少是有些下作的,而且这些人去关中也未必就是自己的意思,也可能是家族的意思,扣人家家眷,不是将整个家族都扣住了?
看了半晌,程昱指了指一个名字道:“主公可在此人身上试试。”
整个名单上,也就一个徐庶是属于寒门子弟,没有家事依靠,扣住徐庶家眷,对曹操的影响不大,同时也可以试探一下吕布的反应。
如果在这件事上吕布不作为,那这次科举对中原人才的吸引就会弱了许多。
“徐庶?”曹操看向一旁的荀彧道:“此人亦出颍川,文若可知此人?”
荀彧犹豫了一下,点点头道:“此人确有非凡之能,早年仗剑行侠,曾被通缉,后来弃武从文,学识、见识更胜于彧。”
曹操默默地点点头,更胜荀彧这种话他是不信的,但能被荀彧这般夸赞,此人能力大概是不差,不过到了这等水平,要说分个高下是很难的,这等人才,无论如何不能给了吕布!
曹操心下有了定夺,立刻命人快马去往颍川,扣住徐庶家眷,虽说这种做法多少有些不地道,但能够限制吕布发展就行,利益面前,地不地道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曹操下这个决定实在徐庶等人回乡省亲时,等徐庶回家准备接老母之际,母亲已经被颍川太守亲自派人扣下。
坏了!
关乎老母,徐庶一时间乱了手脚,不知该如何,索性身旁还有庞统在,眼看徐庶便要出去投案,连忙一把将他拽住:“急什么,曹操纵使扣住伯母,也断然不敢苛待,你我且回长安,将此事报知太尉,此事可并非你一人之事,关乎往后科举能否吸纳中原人才,太尉定不会不管,此时过去,岂非自断前路?”
说完,不由分说,拉着徐庶便走……
第三百六十五章
破门
长安,刚刚结束了科举,六部已经成立并且开始运转起来,在吕布的布置下,新的体系逐渐替代了旧制,焕发出勃勃生机。
不过这些事情吕布没太在意,趁着多数考生回乡交代之际,长安城中,吕布正好给郭嘉主持了婚事。
自从戒掉寒食散后,经过吕布一番调理,如今的郭嘉看上去可正常多了,面色红润,精神焕发,眼神也比往日更加有神,如今跟众人坐在一起,哪还有昔日那般病恹恹的样子。
吕布跟蔡邕挑好了日子后,科举一结束,便给两人完婚。
“如今这般模样,不说多久,但活到伯喈兄这般年纪还是容易的。”吕布看着两人成亲,与蔡邕坐在一处笑道:“说不定明年便能留个大胖儿子,可得让昭姬管着他些。”
“这儿女之事,他们高兴便好,我这做父辈的,少管些,对了,听说那马孟起去了金城,算算时日,马寿成也该来下聘了。”蔡邕点了点头,随后笑道。
吕布默默地点了点头,眉头微微皱了皱,马超这小子不会是死在路上了吧?这都快三个月了还没动静。
“主公。”典韦匆匆跑来,对着吕布一礼,低声道:“徐庶、庞统求见。”
“来的正好,快让他们进来。”吕布笑着点点头,对于这次科举最拔尖的两个,虽然暂时致仕安排到兵部和民部,官位不显,但对他们未来吕布是很看好的。
“喏!”典韦答应一声,转身离开。
“此二人之才,未来可不在奉孝之下,奉先能得此良才,他日无忧矣,咳咳~”说到最后,蔡邕却是忍不住咳嗽了几声。
吕布看了蔡邕一眼,目中闪过担忧之色,虽然未蔡邕调理过,但就脉理来说,蔡邕的命已经快到尽头了。
这可是长安书院的院主,长安书院乃至后来的洛阳书院、成都书院、南阳书院能够办起来,全凭蔡邕的号召力,不但亲自教书,更帮吕布招揽了不少育人之才,让吕布在人才培养方面渡过了最难的一段时日。
如果蔡邕故去,对吕布,对大汉来说,都是一大损失。
只是这生老病死乃天理循环,吕布纵然有通神妙手,也难给人增寿,除非他有光脑的本事。
“多注意些身子吧。”吕布摁住蔡邕想要端酒觞的手,看着蔡邕道。
“大喜之日,喝些怎了?”蔡邕挣了一下没能挣开,不满的瞪着吕布道。
罢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6/5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