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读书人(校对)第2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6/1353

  就他?
  大儒之资?
  你逗我?
第九十一章:国公震撼,许清宵之计!
  安国公府。
  所有人都有些懵了。
  尤其是二代们,更是有些目瞪口呆。
  方才许清宵目光爆射紫色光芒,他们便有些惊奇,然而许清宵说出来的话,更让他们震撼无比。
  此子有大儒之资?
  大儒是什么?他们不是不知道,上达天听,走起路来横行霸道。
  别看他们整天辱骂这帮腐儒,可实际上呢?只要在京都混的人都知道,朝堂上最安全的一批人,就是这帮儒生。
  为什么?
  因为他们背后有圣人啊,儒不可杀,除非是犯下滔天大罪,否则仅仅只是说错几句话,或者是站错队,哪怕是当面喷皇帝。
  最后的结果,撑死就是挨几棍子然后滚回老家去,问题是你滚回老家,威望更大了,别人都要说你不畏强权,为了天下百姓,连皇帝都怒怼。
  百姓懂什么叫做朝堂政事吗?他们不懂,再加上儒者一张嘴,巧舌如簧,一下子威望十足,下半辈子完全就是舒舒服服。
  因为儒生争的是什么?争的是千古之名,皇帝越是骂他们,实际上他们反而越快乐,今天骂完,晚上写文章,然后给天下文人看。
  这种手段,简直是立于先天不败,因为说来说去他们身后的人,乃是圣人,是天下文人,是读书人。
  所以他们其实也羡慕这群儒生,再者不管北伐打不打,一旦等国家安定下来,那么儒官的地位更会上涨,稳坐钓鱼台。
  前几朝的例子还在史书中记着,故此别看他们表面上粗鲁无比,可背地里羡慕死了这群儒生,也多么希望自己家能出个大儒之类。
  这样一来,文武双全,先不说威风不威风,在朝中也相当于有一块免死金牌了,就算百年之后,他们国公一家真的不行了,可有一位大儒在,至少不会绝后。
  在朝堂当中就是这样,你享受了天下最极致的一切,但也要承担天下最可怕的一切,满门抄斩,绝子绝孙,古今往来还少了吗?
  没有永远的王朝,也没有永远的国公,但却有永远的儒家,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世人都希望自己孩子会读书,成为儒生,他们希望是通过读书入官。
  而朝廷中这种势力们,也希望自己儿孙能读书,即便再怎么讨厌儒家的做派,可架不住人家有圣人,架不住人家拥有天下民心啊。
  所以当听到许清宵说出这话时,所有人都懵了。
  尤其是安国公,更是看向许清宵,眼神有些古怪道。
  “清宵侄儿,你方才说什么?老夫年纪大了,有些听不清。”
  不是安国公听不清,是安国公不愿意相信啊,他虽然希望自己后代出个读书人,但问题是自己这种家庭环境,怎么可能培养出读书人。
  一个个游手好闲,动不动就喜欢跑去军营里面各种撒泼,哪里像读书人的样子啊,像专门打劫读书人的土匪还差不多。
  “国公!此子有大儒之资啊,方才我见此子,就觉得有些不同,万般好奇之下,学生动用儒家神通,睁开灵目,观看他的文气运脉。”
  “察觉此子有大儒之资,安国公,学生所言,绝无虚假,也绝不敢蒙骗国公,如若蒙骗,学生枉为读书人。”
  许清宵很认真道。
  他刚才的确用儒道神目看了一眼这紫衣少年,其实压根就看不出来什么东西。
  可之所以敢这样说,许清宵也不是瞎扯的,有句话叫做什么?没有坏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虽然这句话有些太绝对了。
  但这句话也有一定意义,一个人会不会读书,天赋自然很重要,但后期的培养和努力也重要。
  生活在这种家庭,今天没事跟着大伯去打猎,明天没事跟着二伯去军营,后天没事跟着三伯去练武,大后天跟着一群小伙伴出去玩。
  这种教育环境下,请问再有天赋也没了吧?
  许清宵前世看过一本育儿书,他非常认同一句话就是,只要孩子不是先天有问题,那么最起码不会落后别人太多,你硬要跟天才中的天才比,那也没办法。
  小孩子不愿读书,当真是不聪明吗?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贪玩,瞧瞧人家皇帝,但凡上面是明君,哪一个不是从小苦到大,在瞧瞧这些儒官的后人,言传身教是第一。
  更主要的是,时时刻刻逼着你读书,除非你是傻子,不然最基础的知识,你绝对不会不知道。
  再者这是什么世界?这帮人压根就不修炼数理化,真认真读书,能差到哪里去?
  所以许清宵这话没错,教出个大儒,或许有点夸张,但教出个儒生出来完全没问题。
  本来安国公还略带怀疑,觉得许清宵突然这样说话是想要讨自己开心,亦或者是说徐清宵有其他什么目的。
  可许清宵说话斩钉截铁,甚至还立誓,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啊,一瞬间所有人都相信许清宵了,可相信归相信,震惊还是归震惊啊。
  “清宵兄弟,你是说我儿子有大儒之资吗?”
  一个中年男子站起身来,足足一米九,看着许清宵眼中露出震撼之色,以及期盼之色。
  这是国公之子,名叫李兵,紫衣少年就是他的长子,说实话他从来不觉得自己这个儿子有半点读书之资,虽然他也让自己儿子去上学。
  可去了私塾以后吧,各种胡乱折腾,搞得人家头疼欲裂,最后不得不请回来了,所以也就没这个念头了。
  然而今日许清宵竟然说自己儿子有大儒之资,他如何不震惊啊?
  自己儿子有大儒之资,自己就是大儒他爹了?以后在国公府内,自己还不是父凭子贵?想到这里,他就激动了。
  毕竟谁不想望子成龙?
  “恩,在下虽然才疏学浅,但明意之后,凝聚儒道神目,可以看人才气,此子的确有大儒之资啊。”
  许清宵一脸认真道。
  此话一说,李兵更是兴奋无比,他连忙看着自己的爹道。
  “爹,你听到没,我儿子有大儒之资啊,咱家要出个读书人了。”
  李兵无比兴奋,这要真出了个大儒,他们安国公就是文武双全,整个大魏王朝,他们国公府就是实打实的第一了,什么功勋不功勋,都他娘的滚一边去,有本事你生个大儒来。
  安国公没有理会自己这个儿子,而是站起身来,颇有些激动道:“清宵侄儿,你帮帮忙,再看看仔细看看。”
  安国公还是有些不信啊,倒不是不信许清宵,主要是自己这个孙子是他的长孙,从小看到大,你说他聪明机智,他完全相信。
  可你说这个兔崽子有儒道之资,那他死活就不信了。
  “好。”
  许清宵点了点头,而后紫色的浩然正气凝聚眸中,刹那间儒道神目睁开,唬人是一流的,的的确确把众人唬住了。
  他们是武者,对儒生没太多了解,甚至说大部分儒生也不了解儒道神目是什么。
  可许清宵凝聚双目,威严无比,至少从形象上来说,没有半点问题。
  过了一会,许清宵收回目光,眼神之中更加充满坚定之色。
  “安国公,学生仔细端详,不会出错,此子有大儒之资。”
  许清宵认真说道。
  果然,此话一说,众人更加欢喜了。
  尤其是安国公,更是哈哈大笑。
  “好,好,好,好啊,好啊,没想到咱们李家总算是出了个读书人,不错,不错。”
  “哈哈哈,来来来,让人赶紧取两坛百年老窖,今日老夫开心,得喝上几杯,清宵侄儿,今晚你就别走了,好好待在这里,老夫一定要亲自招待招待你。”
  安国公开心,是发自内心的开心啊,他完全相信许清宵所说。
  方才许清宵睁开儒道神目之时,他有所感觉,这的确是一种非凡神通,作假是作不了的。
  再者许清宵也没必要用这个来讨好自己啊,又得不到实质好处。
  最主要的是,他也想到了一点,自己虽然是个粗人,自己儿子虽然也是粗人,但有句话不是叫做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吗?
  武道也是这样的,三代总不可能都是武道吧?再加上自己后代子孙开枝散叶,怎么就出不了一位儒生?凭什么就出不了一位读书人?
  结合以上三点,安国公笃定了一件事情。
  许清宵是个老实人,众所周知,老实人是不会骗人的。
  哈哈哈哈哈哈。
  安国公很开心,更开心的还是李兵,他一把拉住自己的儿子,您还别说,之前他看自己儿子,就感觉是个淘气货,平日里就知道招惹自己生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6/13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