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读书人(校对)第2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4/1353

  浩然正气养天地,这个境界无法言说,无法形容,一切的不可思议,都是文圣。
  若世间诞生一尊文圣,那这天地之间的妖魔,就可以该吃吃该喝喝了,什么都不用做,等死就好。
  这就是儒道十品的划分。
  然而许清宵调动圣人伟力,这是大儒才能做到的程度,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大儒。
  唯有大儒,可调动部分圣人伟力,许清宵弹劾刑部所展现出来的伟力,就是顶尖大儒才能做到的。
  说句不好听的话,如若没有碰到什么大事,他陈正儒也做不到这个程度。
  这就是陈正儒看到不一样的地方。
  许清宵七品便能做到五品都难以做到的事情,说万古大才,真的一点都不足为过。
  所以陈正儒起了爱才之心,真正的爱才之心。
  哪怕许清宵得罪了朱圣一脉,那又如何?他并不在乎。
  自己虽然是朱圣一脉,可自己立下的心,是大魏之心,在他眼中,大魏的繁荣胜过文道之争,争来争去,又有何意?
  能让天下百姓吃饱一顿饭吗?
  又能让天下百姓多穿上一件衣服吗?
  不能。
  可为何之前他略显得对许清宵有些不友好,这是因为许清宵并没有展现出能让他惜才的本领。
  可今日他对许清宵产生了惜才之意。
  但很快,陈正儒摇了摇头,任何事情都不能过早下定论,许清宵有没有万古之才,还没有彻底展露出来。
  再者许清宵与武官关系极好,未来肯定是主兵伐的,与他的意见不相同。
  所以在这个立意上,自己就绝不可能与许清宵是同一路人。
  不是别的意思,如若许清宵否决北伐,愿意支持大兴王朝,休养民生,他陈正儒会毫不犹豫支持许清宵,儒道当中不管谁打压许清宵,他都会竭尽全力帮助许清宵。
  朝堂之上,不管谁找许清宵麻烦,他也会竭尽全力帮助许清宵。
  甚至在告老还乡之前,将许清宵扶持到一个高不可及的位置。
  可惜的是啊!
  许清宵主兴北伐,那么许清宵就是他的敌人,而且是一个天大的敌人,若让许清宵当真掌权,掌势,甚至权衡朝野,北伐或许就真的要死灰复燃了。
  所以他只能这样做。
  不过好就好在一点,北伐之事,今年必须会有一个结果,这一年内许清宵绝不可能手握大权的,绝对不可能。
  当然若是许清宵真能为大魏增加国运,那么关于朱圣一脉的恩怨,他陈正儒愿意放下,可朝堂上的争斗,就没有办法,再惜才,也不可能影响国家。
  陈正儒如此想到。
  可惜的是,他暂时无法看到许清宵的安国策,若能看到,只怕会颠覆他一切想象。
  而大殿内,龙椅之上。
  大魏女帝静静地看着已经消失不见的许清宵。
  脑海当中并非是今日之事,而是关于北伐之事。
  到底是否北伐,今年必有一个结果。
  要盖棺定论了。
  “待过些日子,安国策,是要拿出来了。”
  女帝心中自语,朝堂之争已经越演越烈,北伐之争因为自身登基第一年,文武百官不敢太过于争吵,但今年年末,迟早要决策出来了。
  若国不能定意,对于大魏王朝来说,百害而无一利。
  至于其他尚书,则非常好奇,许清宵如何增加国运。
  甚至刑部尚书张靖都已经开始想好了,该如何治许清宵之罪。
  此时此刻。
  许清宵已然来到刑部当中。
  刑部官员已经被唤醒,此时此刻都趴在房间内休息,但依旧可以看到大门口迎面走来的许清宵。
  刹那间刑部上上下下都有些恐慌了。
  生怕许清宵又发起疯来,那到时候大家还有命吗?
  只是,来到刑部大门,许清宵没有继续前行了。
  缓缓抬起手来,刹那间浩然正气凝聚成文笔。
  手握文笔,许清宵声音洪亮有力,传遍大魏京都。
  “吾乃许清宵,今为刑部立言。”
  许清宵开口,声音洪亮,无数京都百姓皆然听见这道声音,人们惊讶,不知道许清宵要做什么?
  此时,刑部大门之外。
  许清宵提起文笔,在左右两旁写下两行字。
  【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
  许清宵落下十四字。
  刹那间,大魏天穹之上,出现一朵朵祥云,光芒照入刑部之中,整个刑部瞬间变得宏伟而神圣。
  漫天的祥云出现,连绵万里,一束束光芒照耀在大魏京都当中,沐浴在大魏百姓身上。
  而这十四个字,也悬浮于天穹之上,供大魏京都内的百姓观看。
  这是无上祥瑞,这一朵朵的金色祥云,朝着大魏宫廷聚去,为大魏增加气运。
  其中有数朵祥云,落在许清宵头顶之上,照射一缕缕光芒,滋润许清宵的肉身。
  嘶!嘶!嘶!
  这一刻大魏所有权贵真的震惊了了。
  对于百姓而言,许清宵弹劾刑部,他们其实并不是那么反感,因为他们也遇到或者听说过一些不公平之事,所以许清宵弹劾刑部,反而引来民心支持。
  只是刑部乃是大魏国本之一,六部之一,许清宵弹劾,虽让百姓感到痛快,但也让百姓知道刑部不公,所以影响到了百姓对刑部的看法,也正是因为这一点。
  国运受到一丝丝削弱,虽然只是一丝丝,但这代表着的是大魏国运,哪怕是一丝丝,也十分恐怖,是常人无法能够承受的。
  可如今,许清宵以十四字【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为刑部立言,警示天下,劝人向善,又将今日发生的事情,盖棺定论,可谓是一语三关。
  百姓们明白许清宵这句话的意思,也明白这是为刑部立言,自然拍手叫好,如此一来失去的民心,在这一刻全部回来,而且因为许清宵的到来,更是让百姓更有希望,认为出了个好官。
  也就是如此,天降祥瑞,国运再次重聚,不但把之前那一丝丝补回了,甚至还增加了一丝丝。
  就是因为许清宵这十四字。
  十四字增国运。
  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啊。
  此时此刻,大魏京都,大量读书人面色尴尬,本来许清宵弹劾刑部,以致于大魏少了一缕国运,他们聚集在此,就是为了弹劾许清宵,准备等陛下宣旨结束之后,就开始讨伐许清宵。
  势必要让许清宵付出惨烈代价。
  甚至连怎么骂都已经商量好了,还有人更是写好了讨伐文章,将许清宵贬的十恶不赦。
  可没想到的是,许清宵只写了十四个字,将他们所有的文章全部变成废纸一张,甚至有人邀请朋友在家商谈如何如何辱骂许清宵。
  现在全部成了笑话。
  谁也不会想到,许清宵竟然能写出这样的千古名言出来。
  尤其是年轻一代的读书人,更是有些懵。
  这他娘到底是什么人啊?前有千古名词,后有绝世文章,然后再来个千古第一骈文就算了,今日更是来了一句千古名言。
  这许清宵莫不是圣人转世?
  不是他们夸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4/13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