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读书人(校对)第7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1/1353

  而大荒军已经交了一半,剩下一半交不交,这就是女帝与玄武兵符掌控者之间的交易了。
  运气好点,掌握玄武军,那么就只剩下一个北凉军了。
  而不管北凉军愿不愿意归降朝廷,许清宵都需要扩军增兵,再扩两军。
  人数按其他五营的标准,一百万一营。
  如此一来的话,等同于给女帝增加了筹码。
  大魏国库有四百万万两白银,不拿去扩充军营这不是搞笑吗?
  而此话一说,六部尚书瞬间震惊了。
  扩军,他们可以理解,增加人手嘛。
  但改善伙食,住宿,并且三代当兵,三代儿孙上学由大魏资助,这就有些……太可怕了吧?
  这得花费多少银子啊。
  要是这东西说出去,两百万将士随随便便招来啊。
  然而兵部尚书周严还没说什么,顾言的声音不由响起了。
  “这预算未免有些大吧,一百万人一年军费一千万两,这是基本的军费,然而如若改善伙食和住宿等等费用,百万大军一年但至少需要五千万两白银。”
  “两百万便是一万万两白银,这还仅仅只是新军。”
  “天子军,麒麟军,玄武军,此三军也要得到相应提升,不可能只照顾新兵,不照顾老兵啊。”
  “如此一来的话,一年接近三万万两军费,这……未免有些多了吧?”
  顾言皱着眉头,不是他不同意许清宵,而是一年接近三万万两军费,现在扛得住,因为有四百万万两国库白银。
  可大魏各处都需要花钱,不能只看这一年两年,要看二十年后,三十年后,甚至是五十年后。
  如若那个时候大魏没银子了,裁军,下降伙食等等福利,极其容易闹出兵变之事。
  这一刻,哪怕是兵部尚书周严,也不禁开口。
  “的确,若是这样的话,成本太大了。”
  扩军增兵是好事啊。
  周严肯定答应啊。
  可问题是,扩两营兵力,实实在在有些问题,他们没那个底气啊。
  只是许清宵摇了摇头道。
  “国之根本,在于兵力,未来想要稳定发展,就必须要增强大魏兵力。”
  “而且这两大兵营,我有另外打算,分三年制,五年制,十年制和终身制。”
  “大魏百姓,十六岁至三十五岁,皆可入伍从军,只需要操练三年,强身健体,懂得布兵阵等简单行兵操作即可。”
  “三年制后,如若愿意留下,便是五年制,再待两年,如若愿意可晋升为十年制,提升军中职位,指点与教导新兵。”
  “十年期限满后,取之三成,可给予终身制,入兵部,授军职。”
  “其余七成可前往大魏各地县衙,或自求生路,所以三代从军,是需要删选,而不是想当就当。”
  许清宵将兵制计划说出。
  一口气增兵肯定是有所压力的,但养兵才是许清宵的目的。
  养兵的好处,就是在关键时刻,大魏真正宣战时,可以在短暂时间内,全民皆兵。
  这是大魏走到最后一步的底牌。
  如此的话,突邪王朝与初元王朝还真不敢乱跳。
  随着许清宵这么一解释,众人稍稍松了口气,这样的话,还真没什么问题。
  虽然还是增加了成本,但至少后期成本没有增加太多。
  毕竟许清宵这个当兵条件一说出去,有多少人要来当兵啊,自己没有进步的希望,但后代说不准啊。
  得到认可后,许清宵将目光看向工部尚书李彦龙道。
  “扩军,增兵,只是最简单的手段,真正的手段,在于工部。”
  “兵工结合,才是真正的王道,周尚书,李尚书,我打算单独设立兵工营出来,从聚贤馆中,招揽人才,研发可以以一敌百的战争兵器。”
  “当然,此物目前只是一个想法,具体许某会带来图纸,这个先不说。”
  “兵工营,是工部围绕将士们打造更强的兵器,更坚固的护甲,并且研发更强的攻城器,守城器,甚至包括大型运粮器这种东西。”
  “这是大魏兵部的真正发展,也是大魏工部的核心发展之一,工部一半的精力,围绕兵部,剩余一半,则建天工阁,吸纳各地人才,研究工器。”
  “兵部战器,民生耕器,只要是可以便捷于百姓,有利于大魏,若研制而出,赏高官厚禄,且大魏会以天价银两购买其物,至少万两白银起步。”
  许清宵出声。
  以吏部为主,设立聚贤馆。
  而后兵部强国,工部研发战争兵器,再设立天工阁,说直接一点,就是搞发明出来,什么都可以发明出来,只要是能方便百姓的东西。
  这种东西,前期可能会搞出一大堆稀奇古怪的东西,没有什么作用,但重要的是可以启发别人,可能做出一个轮子,就有人想到把四轮车给做出来。
  虽然有点夸张,但任何东西,其实都是在进化,随着时间进化而出的。
  当百姓觉得走路很累,就会有人发明代步工具,从最开始的自行车再到后面的四轮车,靠的不仅仅是科技,最主要的还是想象力。
  如果不去培养一批这样的人,那么大魏想要真正走向半工业时代有多难?
  光靠自己一个人?
  还是洗洗睡吧。
  许清宵的想法,可不是一统中州这么简单,他要大魏的铁骑,横扫天下。
  突邪铁骑?马上的王?
  初元王朝?易守难攻?
  仙道佛门?剑仙佛陀?
  当一架架战争杀器出现时,一切都会变得非常美好。
  而想要做到这个程度,大魏就必须要发展起来,需要无比雄厚的生产力,而这个生产力,光靠人力去耕种,是没有用的。
  种子,环境,水源,工具,四者缺一不可,少一样都撑不起一个大魏王朝。
  当然如果说大魏王朝就是单纯的想要,重回鼎盛时期,那就当许清宵没说。
  “以吏选才,兵部强国,工部辅佐,天工造物。”
  “老夫总算明白守仁你的意思了。”
  “不过,我们刑部,户部,还有礼部做什么啊?”
  张靖这次算是彻底明白许清宵的意思了,可忽然之间,他发现自己刑部和户部还有礼部,似乎……没什么作用啊。
  “张尚书,刑部加强人手,扫黑除恶,提高大魏民意,自陛下登基后,大魏时常传来妖魔之事,但许某认为,妖魔固有,但还不敢出来作恶。”
  “大多数都是人为之,必须要除恶干净,从乡镇开始,一旦发现,严惩不误,建立刑部监员,特派各府各县,走进百姓,巡查缉拿。”
  “如若有官员庇护,罪加一等,斩首示众。”
  许清宵认真说道。
  大魏现在需要改革,而改革最好的办法,就是为百姓除恶,一旦除恶,百姓才能真正无忧无虑的去建设家园。
  刑部的作用就是这个,稳定王朝安定,加强民意,以及大魏王朝的公信力。
  这一点,只能靠刑部来。
  听到此话,张靖点了点头,他看得出来,许清宵极其认真,是打算大干一场了。
  末了,许清宵继续开口道。
  “还有谣言之事,尤其是读书人这一块,往后若是还有什么风言风语,无论是对大魏王朝还是对某个人,只要造成一定影响,便要审查。”
  “如若事情属实,由官方贴公告处置。”
  “如若情况不属实,造谣者给予惩罚,如若有读书人造谣生事,革去功名,终生不录用为官。”
  许清宵这句话一说,众人顿时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1/13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