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读书人(校对)第7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95/1353

  结合女帝所说,许清宵将大魏文宫脱离的时间,设置在三个月左右。
  不算太快,但也绝对不算慢。
  女帝与朱圣一脉已经彻底撕破脸了,既然脸都撕破了,也就没必要继续待着。
  当下。
  许清宵在宣纸上落笔。
  【文宫脱离】
  这是目前来说,头号大事,文宫脱离所带来的坏处,比许清宵想象中要可怕与复杂。
  国运下降,女帝命在旦夕,大魏苍生,面临无数天灾人祸,妖魔出世,祸乱大魏。
  光是这三个因素,便让人头疼不已啊。
  即便是保住了女帝的命,可能也会出乱子,国不可一日无君,只怕那个时候,各地藩王直接动手了,而自己想拦也拦不住。
  总不可能让国家没有君王吧?
  所以必须要选择一位王爷继承大统,不然也不像话。
  可许清宵可不愿意伺候别的皇帝,好不容易和女帝关系走近,大家彼此之间也没有隔阂,做到了无数臣子都想做到的君臣同心。
  现在又换个皇帝让自己来?许清宵不干,真要到了这个时候,他直接离开,退隐山林,压一压异术,想办法解决,实在不行,能过几年过几年。
  没道理辅佐新君。
  而天灾人祸更麻烦,水车工程再厉害,也架不住地震,海啸,洪灾,还有什么蝗灾,大旱,瘟疫,这些东西加进来,估计自己直接炸掉。
  到时候都不需要敌军冲进来了,大魏自己先折腾死两三成,各种内供不足,粮草之类,你争我抢,根本不需要敌国想办法搞事。
  说句不好听的话,如若搞的满目疮痍,敌国还真不想进来。
  进来做什么?善后工作?救苦救难?
  至于这个妖魔乱世,也没什么好说的。
  无非是雪上加霜罢了。
  本来只以为文宫的作用,是一种精神象征,却不曾想到的是,影响如此之深啊。
  而想要破局,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
  成圣。
  是的,只有成圣,哪怕是半圣,也可以扭转战局,而且不是简简单单的扭转。
  是彻底的扭转。
  朱圣一脉有没有圣人?
  肯定是有的。
  许清宵用脚指头都猜得到,只是这种半圣,估计就是吊着一口气活着,可自己呢?如若当真能在文宫脱离那一日成圣。
  一位二十岁的圣人,这是何其恐怖?
  天下各大势力,又会如何看待自己?
  而自己就有真正的底气,与朱圣一脉叫板了。
  你有天下九成读书人是吧?
  那行,我从这一代和下一代开始抓起,我至少能活两百年,按照二十年一代读书人,我活着的时候,就有十代心学读书人。
  万一我又突破境界,成为了亚圣,甚至是成为了文圣,你们朱圣一脉拿什么跟我斗?
  请朱圣复活吗?
  当真朱圣复活,第一个就要劈死你们这帮不仁不义的家伙。
  许清宵可以笃定。
  一旦等自己真正踏入圣道,哪怕是半圣,自己便可以削朱圣一脉的文气,代替朱圣惩罚这帮狗东西。
  想想看啊。
  削朱圣一脉所有读书人的才气。
  曹儒等人的表情,又会是怎样的精彩?
  只可惜啊,只能想想,真的只能想想啊。
  “圣道,太难了。”
  许清宵虽然落笔,但对于圣道,许清宵的确有些束手无策。
  重新明意,重新立言,重新著书,重新知命。
  这实在是太难了,自己推翻自己的想法,树立一个更加与众不同的思想。
  而且既有保持本心,不能改变心意,又要比之前的好,这就好像你考试拿到了满分,接下来你还要继续超越自己一样。
  怎么超越?追求极致的细节,每一个字必须要大小一样,字体端正大气,而且每一个回答都必须要在回答正确的前提下,用最精炼最简洁的描写。
  不然的话,你怎么超越自己?
  而且还要天下读书人的支持,自己已经把天下读书人给得罪了一遍,不说朱圣一脉全部厌恶自己,或许有一些读书人还没有那么迂腐。
  可最起码七八成是不会支持自己的。
  今日废掉百万读书人才气,这百万读书人回去以后怎么骂自己,许清宵都没啥好想的。
  还指望天下读书人帮自己?不害自己都要烧高香了。
  摇了摇头。
  许清宵长长叹了口气。
  成圣之事,现在不能去想,越想越觉得困难,纯粹是浪费时间。
  索性,许清宵将这件事情,放在一旁,至少还有三个月的时间,一切还有机会。
  文宫脱离之事放在一旁。
  许清宵继续落笔。
  【国运】
  是的,第二件大事,就是国运之事。
  通过女帝所说,许清宵大致也明白了国运的重要性了。
  中洲有仙物之根,中州龙鼎,化为山河国运。
  所以在中州内,一旦有人建国,就会形成国运,无非是起初的国运十分虚无缥缈罢了。
  而国运的好处,最基础的便是保证你国家年年丰收,风调雨顺,不会动不动有什么大灾大难。
  如若发展成为王朝,就会形成国运之鼎,就可以稳定江山气运,基本上就不会出现大的灾祸了。
  纵观古今往来,大部分的国家,除外敌和脑子有问题以外,大部分的国家,都不会因为资源问题而被灭国。
  无非就是百姓吃的少一点,穿的差一点罢了,但只要有一口吃的,百姓就不会造反,也没人会去造反,毕竟你当皇帝了,国家就能发展起来?
  每一个国家或者是王朝灭亡,都离不开‘天灾人祸’,譬如说蜀郡一代,是大魏的粮仓之地,如若来一场二十年的大旱。
  看看大魏会不会乱。
  粮食短缺,马上引起市场恐慌,回头粮比金贵,有钱人屯粮,穷人饿死,民生怨道,最后怪谁?还不是怪皇帝和朝廷。
  来个有心人挑拨挑拨,没事都能给你整出点事来。
  这也是顾言为什么一直掐着钱不放了,因为一旦有真正大型的天灾人祸,所需要花费的银子,不计其数,百万万两白银,都能给你吃干净。
  当然这种级别的灾祸,千年难逢而已,但大魏国运若真的溃散,也会引起极其不好的影响,顾言也时时刻刻再防备。
  而大魏王朝自北伐之后,还能坚挺下来,最起码还能苟延残喘,就是因为国运还未散。
  国运这一块。
  许清宵的想法倒也简单,文宫脱离,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天灾人祸,这也是无法阻挡的事情,而眼下要做的事情就是两点。
  屯粮,除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95/13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