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12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61/2214


等到他寿终正寝之时,墓碑上还能留下一些让人激动的记载呢。
“师父,好像《大唐日报》、《曲江日报》、《月亮报》都有安排写手过来采访呢,这场面,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啊。”
这个时候,郭云鹤也看到了不少熟悉的面孔。
长安城的那些报社的写手,他郭云鹤基本上都认识。
“场面越大越好,到时候《海上旅行故事集》肯定就会越火爆,我们把它改成说书的题材,岂不是更容易成功?”
郭得志随口回了一句,然后一步一步的跟着队伍往前走去。
第1034章被打脸的孔颖达
国子监。
作为大唐曾经的最高学府,同时也曾经是大唐的教育主管机构,国子监祭酒的地位还是颇为重要的。
不过,由于观狮山书院的成立,大唐最高学府的位置,已经跟国子监没有什么关系了。
甚至连第二名的位置,也是摇摇欲坠。
毕竟渭水书院和曲江书院这些跟观狮山书院几乎是同一时间成立的书院,也不是吃素的。
至于教育主管机构的职责,早就被教育部给剥离的一干二净了。
如今的国子监,就跟一所普通的书院没有特别的两样。
非要说区别,那就是一个是私立书院,一个是公立书院。
“师父,你看着《海上旅行故事集》,其实文笔很一般,文字也比较俗气,但是短短的三天时间却是卖出去了超过两万本,实在是太夸张了。”
卢宣拿着一本《海上旅行故事集》站在孔颖达身边,很是不愤的说道。
这几天,正好是孔颖达新书《夫子编译》的发售日。
原本他还想着借着这个机会,好好的刷一波存在感,让大家知道自己这个孔子的后人,也是有真本事的。
毕竟《夫子编译》这本书,可是他花了十几年的时间,精心编纂的。
里面的每一个字,他都仔细斟酌过,确保使用的语句都是最合适、最优美的。
可是,这么一本书,销量跟同期出售的《海上旅行故事集》相比,居然还不到人家的零头。
除了国子监少数学员为了拍马屁购买了一些,再有就是各个书院藏书馆象征性的购买了基本,几乎就没有谁再去买他的《夫子编译》了。
这让孔颖达非常的不满。
也让卢宣有点尴尬。
因为孔颖达的这本书,是卢宣负责安排印刷作坊印刷、书铺售卖的。
“现在长安城的百姓,都太浮躁了。虽然许多作坊设置了蒙学和小学,也有自己的夜校,让长安城识字的人数翻了一番都不止。可是这些人眼中根本就没有儒学经典,整天就想着怎么挣钱,想着怎么扬名立万。
卢宣,这三味书屋就坐落在新华书店的对面,你说我们要是也在三味书屋门前搞一个售卖会,是不是可以让《夫子编译》卖的好一点?”
孔颖达之前从来没有想过要抛头露脸的去推广自己的书籍,在他看来,自己的书写的那么经典,只要放出风声出去,就会有无数的人去书铺购买。
到时候,自己就算是名利双收了。
可是,现实给了他一记沉重的打击。
文达明的《海上旅行故事集》,他昨天已经快速的浏览过了,孔颖达是真心觉得这本书写的远远不如自己。
但是偏偏人家的销量是自己的几十倍,这由不得他去思考,是不是自己的推广手法不正确?
是不是这个年头,已经不流行酒香不怕巷子深了?
“师父,那文达明虽然没有再在新华书店搞签售会了,但是观狮山书院和《大唐日报》配合着又搞了一波海外奇观展览,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如果我们这个时候去三味书屋搞签售会,不仅没有什么新意,很可能也会被对方嘲笑,得不偿失呢。”
卢宣这话,算是给孔颖达泼了一盆冷水。
没办法,这要是到时候签售会很冷清,场面就更加难看了。
倒不如早早的打消了孔颖达的期待,这样卢宣的日子反而可以好过一些。
“那三味书屋不是号称长安城第二大书铺,仅次于新华书店吗?这几天新华书店的人气那么火爆,他们肯定也很有意见吧?我们跟他合作,其实也是在帮他们啊。”
“话虽然是这么说,但是那三味书屋的掌柜,眼光不见得有师父您这样高瞻远瞩啊。《海上旅行故事集》过几天开始就会在长安城所有的书铺公开售卖,新华书店不可能一直吃独食。这个时候,三味书屋哪里愿意站出来跟新华书店唱反调呢?”
卢宣有点后悔今天来找孔颖达说《海上旅行故事集》的事情了。
原本他只是单纯的抱怨一下,现在却是发现似乎主题有点偏了。
他没有想到在外人面前一向是显得很高高在上的孔颖达,居然也是这么斤斤计较。
“前两天《夫子编译》准备上市售卖的时候,我还专门邀请了一帮人庆祝,眼下这个情况,要是没有《海上旅行故事集》,那么即使我的书不算成功,也谈不上失败。
可是两本书在一起发售,销量差的如此巨大,这让为师的脸往哪里搁啊?”
孔颖达觉得自己的脸火辣辣的。
当初别人高调的奉承自己的时候,他可是一点也不客气的全部接受了。
眼下可是要下不了台咯。
“我听说楚王府的庄园里头在大规模的种植土豆了,还有那种被称为辣椒的东西,吸引了许多百姓的注意。像是书籍售卖这样的事情,终归只是一部分关心,到时候大家很快就会转移到其他方面去。
师父,要不我们也去郊外转一转,看看那土豆苗和辣椒苗跟我们大唐的其他庄稼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
卢宣显然不想继续讨论书籍的事情了,赶紧找了一个眼下热门的话题,想要转移孔颖达的注意力。
“那个土豆,《大唐日报》居然真的敢吹嘘说亩产超过千斤,也不怕遭雷劈。他们要是说亩产有个三四百斤,还是比较有说服力的,哪怕是说成五六百斤,也还是有很多人相信。
偏偏他们却是要吹嘘一个那么假的数字,你看吧,等到秋天的时候,那些土豆的产量要是达不到亩产千斤,我绝对当着朝廷百官的面去弹劾李宽,看看他以后还敢不敢那么嚣张。”
得益于孔子学院的建设,孔颖达跟观狮山书院,跟李宽的关系有了不小的改善。
但是,有些东西是原则性的,不管是孔颖达还是李宽,都不会让步。
在长安城,乃至整个大唐,观狮山书院高举的科学,给儒学施加了无与伦比的压力。
除非孔颖达愿意看着儒学在大唐不断的被压制,否则跟李宽的关系就不可能有根本性的改善。
顶多就是因为李宽支持孔颖达在倭国、新罗、百济等过传播儒学,大家的关系不至于那么差。
仅此而已。
所以哪怕是孔颖达现在对李宽那帮人夸奖土豆的话很是不满,也没有直接说什么。
但是一旦孔颖达抓住了李宽的把柄,那么他绝对不会客气的。
“听说明年开始要大规模的在镇北道推广呢。这一次,楚王殿下已经说服了陛下,会拿出笔当初推广棉花还要大的力度,去镇北道推广土豆的种植。”
卢宣这样的世家子弟,消息那真不是一般的灵通。
像是镇北道,虽然李宽很早就提议设立了,但是一直没有结果。
最近,朝廷终于开始正式酝酿成立镇北道了。
这个消息,卢宣自然也知道了。
要不然也不会镇北道、镇北道的说的那么顺溜。
“将草原的牧民纳入到我大唐的教化之中,这个事情我是支持的。只是楚王殿下做事的手法,很多时候实在是没有办法让我苟同。算了,看在他准备在镇北道州府也修建一座孔子学院的额份上,我就不去跟他纠结了。
除非到时候真的抓到了证据,说明土豆并没有像楚王殿下说的那么夸张,那到时候我可就绝对要弹劾一把了。”
不知不觉之中,卢宣已经顺利的把话题从出书之中转移出来了。
之后,卢宣赶紧找了个借口,溜之大吉。
……
“伊藤君,那个孔颖达的新书《夫子编译》在书铺里卖的很不理想,据说首批印刷了两万册,结果只卖出去了一成,剩下的全部都成为各个书铺的库存了。我听书已经有书铺考虑要把这本书退回给印刷作坊呢。”
倭国使馆里面,久保田七郎将自己打听到的消息给伊藤浩之进行了汇报。
作为一个有理想的倭国副使,伊藤浩之一直都想要做出一点成绩出来。
“你去买了吗?对方有什么反应没有?”
“没有,不管是我想要两三册,还是想要几十册,只要给钱,三味书屋都愿意卖,并且没有任何人对此表示疑问。”
久保田有点不明白自家使君为什么会问这么一个问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61/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