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12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81/2214


“你这么一说,这杨梅跟那荔枝还真的有一比,都是娇贵无比,但是味道却又都非常的美味,让人吃了忍不住想要再吃。”
就在说话之间,已经有丫鬟拿着杨梅去清洗了。
很快,武媚娘面前就出现了一盆杨梅。
细细的水珠沾在杨梅上面,让它显得更加有了几分生机。
武媚娘也不客气的开始吃了起来。
“媚娘,下一步你说我应该怎么办呢?昨天我已经看到王氏成衣铺子的伙计也开始在街上散发跟我一样的传单了。
我估摸着不用多久,流水线生产的方法,他们也能知道,并且立马就模仿过去。这东西,如果没有人告诉他,可能很神秘;但是一旦有人点破了,立马就能模仿,我就是想要阻止也阻止不了。”
还好,顾盼盼这个时候并没有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她很清楚,太原王氏的实力还在,这几天的情况,并没有给他们带来什么伤害。
“这就要看你江南顾家有没有打算把棉布制作和成衣制作当成家族今后发展的重点了。如果没有的话,那你也不用再怎么折腾,好好的把现在的成衣铺子经营好,别去跟太原王氏比来比去就可以了。
以你现在积累下来的客户基础,只要你们的衣服的质量和款式、价格一直都有竞争力,那么你的铺子就可以过上不错的日子。”
武媚娘已经知道了李宽对于这个行业的态度,所以指导起顾盼盼来,倒也没有什么保持实力。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顾盼盼现在就是武媚娘在服装行业的一个试验品呢。
“我们顾家的产业虽然很大,但是杂七杂八的几乎什么都做,一直没有形成一个像样的重点。我好好的分析了一下,觉得造船、粮食和布匹衣服这三个领域,其实是值得重点发展的。
造船就不用说了,楚王殿下不知道多少次强调这个行业的重要性,未来肯定是大唐发展的重点。我们顾家之前的造船技术虽然不是很高,但是也还算过得去,我觉得可以进一步加强。
至于粮食,江南道如今是大唐最大的大米产区,我觉得将粮食贩卖到不同的区域售卖,虽然利润不高,但是胜在量大,生意稳定又持久,所以我觉得也是可以作为一个发展重点的。这方面,正好可以发挥造船的优势,相辅相成之下,两个行业扶持着共同发展。
最后就是棉布衣服,我已经开始安排人在朔州北部种植棉花了,将来顾家哪怕是不能成为大唐最大的棉布作坊拥有者,也要成为前十名的存在。
至于将棉布加工成衣服,这自然也不能放弃,甚至我觉得还可以好好的研究一下染印技术,这样才能让各种各样的衣服卖上更好的价钱。媚娘,你觉得呢?”
顾盼盼说完之后,满怀期待的看着武媚娘。
虽然她一直觉得自己是长安城中经商头脑最好的几个女人之一,但是这也要看跟谁比。
在武媚娘面前,顾盼盼从来不觉得自己比她强。
“你已经有这么清晰的思路,不管对还是不对,都已经非常了不起了。我觉得你完全可以按照自己设想的三个方向去发展。
不过,既然棉布和衣服都是你们顾家今后发展的重点,那么顾氏成衣铺子就不能只在长安城开设了。凉州、洛阳、襄州、扬州、苏州、杭州、明州、泉州、广州,甚至是蒲罗中,这些地方你统统都要去开设分号。
哪怕只是在一个地方开设一家,也要先把名气打起来。然后下一次你在报纸上打广告的时候,就可以直接说自己的衣服畅销大唐,销量遥遥领先。
人都是有从众心理的,当你们铺子的成衣销量最高的时候,大家就会觉得这些衣服肯定是性价比最高的衣服。不管是质量还是价格,都值得自己购买。
你要是不抓紧行动,那么太原王氏就会抢在你面前行动。不过大唐的成衣市场非常的广阔,你跟太原王氏,并不是你死我亡的关系,而是既有竞争,也有合作的一种关系。”
武媚娘虽然没有见过后世麦当劳和肯德基、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加多宝和王老吉、阿迪达斯和耐克等品牌相互竞争又相互促进发展的场面,但是对于几家铺子都开设在彼此附近,定位又比较接近的顾氏成衣铺子和王氏成衣铺子,她还是感觉出了彼此之间的促进作用。
不管是他们两家谁的销量最好,都能带动百姓过来购买。
久而久之,大家就会形成一种要买普通成衣,就可以去顾氏和王氏的铺子里转一转的印象。
反正款式那么多,大家总是能够找到一种自己喜欢的。
“一口气开设这么多分号的话,管理起来非常麻烦呢。”
武媚娘的话,让顾盼盼多了几分信心。
但是,她的话也给顾盼盼带来了不少的压力。
“这个也简单,如家客栈也好,味之素和点都德也好,如今都已经在大唐许多地方开设了分号。观狮山书院商学院也有人专门去研究这种连锁店的管理方法,你去商学院招募几名学员帮你就可以了。”
“连锁店?”
“没错!我家王爷把这种方式成为连锁店!也就是说各家铺子不管是装修风格还是售卖的东西,都是一样的,甚至就连价格也都是一模一样的。这样才更能形成品牌影响力。”
“品牌影响力?”
顾盼盼觉得自己的脑袋要不够用了。
这一会连锁店,一会品牌影响力的,自己明明每个字都能听懂,但是凑在一起就完全搞不懂是什么意思了。
好在武媚娘对她还算是颇为有耐心,就在那一边吃着杨梅,一边跟顾盼盼讲解了起来。
第1053章
捕奴船
长安城这段时间很是热闹,各种各样的消息充斥其中。
顾氏成衣铺子跟王氏成衣铺子你争我斗的场景,算是为长安城百姓提供了一个低价购买成衣的机会,也让更多的人看到了成衣制作的前途。
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这两家铺子里头的衣服款式,也不是每个人都觉得那个价格就已经最低了。
购买几台缝纫机,组建一个小作坊,生产属于自己的成衣,这成为了不少人创业的一个方向。
基本上,只要有一处自己的院子,前面的房间当成是售卖衣服的铺子,后院里头就当成是制作衣服的作坊,一个规模十人左右的小企业就算是成立了。
还别说,依靠着差异化的路线,不少这种小企业都顺利的活了下来。
当然,这些都不是立马发生的事情。
作为长安城今天颇受关注的一件事情,那就是《海贼王》第二册的售卖。
由于没有了一文钱一本的活动,也不再有二文钱或者是四文钱一本的超级优惠,今天的《海贼王》销量如何,基本上就能看出上一轮的宣传之中,到底拉来了多少忠实粉丝。
“晴儿姑娘,根据上一册的销售情况,这一次我们重点把第二册投放到了各个书院门口的一些铺子帮忙售卖,也在渭水码头和各个小学附近的铺子中进行了投放。
反倒是新华书店、三味书屋等传统的书铺,我们虽然也有投放,但是宣传重点却是不打算放在这里。”
王富贵亲自帮助晴儿张罗着《海贼王》第二册的售卖事宜。
这漫画虽然是晴儿负责执笔,但是故事却是李宽亲自口述,王富贵自然要把它放在优先度很高的位置。
毕竟,领导关注的东西,才是重点。
很显然,《海贼王》就是李宽现在关注的事情。
“多谢王掌柜了。不过,我觉得也可以把这些漫画运输到登州、扬州、杭州、明州等沿海的州府售卖。在这些地方,许多百姓都跟出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海贼王》中讲述的一些故事,他们也最有同感。
按照王爷的意思,我们要让尽可能多的人对出海充满兴趣。就以现在的交通来看,剑南道这些深处内陆的州府,哪怕是大家对出海很感兴趣,真正愿意跋山涉水去寻找出海机会的人,也是非常少的。
反倒是沿海的这些州县,本来就见识了很多出海的故事,在《海贼王》的影响下,说不准直接就自己组建一个船队,或者是加入到了某一个船队,出海去了。”
晴儿很清楚李宽让自己搞出《海贼王》的终极目的。
虽然促进印刷行业和造纸行业,乃至漫画行业的发展是其中的一些目的,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希望通过《海贼王》来吸引更多的出海冒险人员。
毕竟,其他的目的不一样需要《海贼王》来完成,自家王爷还有大把的故事可以用来吸引大家去买书。
“晴儿姑娘,你放心,运往各地的《海贼王》,今天一大早就离开了渭水码头,最多一个星期,它就会出现在大唐主要的沿海州府。到时候,《海贼王》的销量肯定会创一个新高,一册卖个几万本的,那是一点也没有问题。”
“希望如此!”
……
就在一本本《海贼王》被搬运到船上,然后离开渭水码头的时候,也有几支船队差不多时间离开渭水码头。
“县丞,安排船队去天竺运输奴仆到镇北道售卖,固然是可以挣钱的;但是这样的事情,想要完全保密是非常困难的,到时候文官们肯定会口诛笔伐,那些御史会像是闻到了腥味的猫一样的弹劾您呢。”
渭水码头上面,两个孤单的身影站在那里,看着慢慢远去的船队。
“这个方法虽然比较缺德,但是不得不说,对于镇北道的发展来说,其实是一件好事。关中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劳力去镇北道种植土豆、养殖牛羊,但是要让镇北道长治久安,又不能单纯的依靠修路。
这人手怎么解决,就是最棘手的问题。我安排人去天竺参与到捕奴,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它对镇北道的发展有利,对大唐的发展有利。至于那些文官的口诛笔伐,对我来说,其实未尝不是好事。”
李靖年纪已经不小了,头发有一半都已经变白。
不过精神状态还是很不错,脑子很清醒。
“您已经不掌军权了,又何必再做出这样自污的事情呢?陛下也好,太子殿下也好,这两年对卫国公府也算是赏赐有加,应该不至于再听信谗言才对。”
茅老四作为李靖的贴身护卫,已经跟了李靖几十年了,自然是什么话都敢说。
前段时间,长安城勋贵之间流传了一个说法,那就是朝廷鼓励大家向镇北道运输奴仆,鼓励大家去镇北道发展。
甚至还有人给出了一些具体的方案,其中去天竺捕奴就是最主要的一个解决奴仆不够的方案。
很显然,这件事情不是空穴来风。
一向是深居简出的李靖,信息渠道其实并不闭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81/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