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12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82/2214


这么大的消息,他自然是听说了。
出乎大家意料,他居然主动的安排了自己的次子出海,参与到天竺的捕奴之中。
奴仆交易在大唐是合法的存在。
但是,像是阿斯卡和淳于家那样参与捕奴,名声其实是很差的。
不客气的说,这种事情简直就是履历上的污点。
正常来说,长安城的勋贵哪怕是要参与其中,也是会通过几层关系把自己剥离出去。
像是李靖这样直接安排自己的次子带队的,还是第一个。
所以老任不理解也就很正常了。
其实不仅老茅不理解,长安城还有不少人都不理解李靖为什么要这么做。
“老茅啊,这人,越是上了年纪,想的就会越多,变得越敏感。我虽然不再亲自统军,但是大唐十二卫中的将领,不是我的好兄弟就是曾经的部下,甚至像是定方这样的,更是我的弟子一样。
如果你坐在最上面那个位置,会怎么想?会不会担心有一天我做出什么不可预测的事情?再说了,如今的太子本来就比较弱势,陛下更是会担心将来太子殿下即位之后能不能指挥得动大唐军队。
虽然我已经通过很多方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但是说的再多,也没有做几件事情来得实在。卫国公府一旦参与到贩卖天竺奴仆的事情,基本上名声就臭了。
历朝历代,没有哪个名声很臭的将领能够有机会给朝廷带来什么威胁的,更不用说我是手中已经没有直接指挥的军力。
一旦名声臭了,其他的人也会纷纷的跟我保持距离。德謇和德奖两个都不是有大智慧的人,才华也比较平庸。一个不受朝廷忌惮的卫国公府,才是稳定、安全的卫国公府。
否者有朝一日我归天了,卫国公府还能存在多久就不好说了。”
李靖那是什么人物?
看事情看的比老茅要清晰的多。
说白了,他这个时候就是要告诉李世民和李治父子,他李靖对大唐忠心耿耿,没有任何其他的心思。
要是其他时候,有人这么跟李世民说的话,他嘴里可能会表示相信,但是心里却是未必。
可如今李靖都把二儿子李德奖都安排去天竺捕奴了,这是彻底的要败坏卫国公府的名声啊。
这样都还不能让李世民满意的话,李靖就觉得自己有必要考虑让儿孙去蒲罗中发展了。
事实上,借着李德奖去天竺捕奴的机会,李靖也确实开始安排家中的人员去蒲罗中发展,好歹让卫国公府在蒲罗中有一个落脚之地。
“县丞,事情有那么严重吗?”
老茅被李靖的话给吓了一跳。
这些年,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喝酒。
长安城各家酒铺的酒水,几乎都被他喝遍了。
对于外面发生的各种事情,他还真是比较少去关注。
“未雨绸缪!毕竟我的年纪已经不小了,而陛下这几年也明显变老了。”
李靖的政治嗅觉是非常敏锐的。
李世民的一些些变化,他都能够感受到。
在大唐的将领之中,他也算是最早急流勇退的人。
当初统帅大军灭了东突厥,这是多大的功劳啊,可是他却是不为所动,班师回朝之后就开始闭门谢客。
除了秦琼、程咬金这些老将,其他人一般连卫国公府的大门都进不去。
久而久之,长安城的许多人有时候都忘记大唐还有这么一位军神了。
“听说楚王殿下在倭国难波津和南洋蒲罗中,还有澳洲的永平港,都建设了一座新的城池。特别是蒲罗中,号称南洋第一大城。县呈您要不也去各处看看?”
老茅虽然不关注朝堂上的动向,但是每天的各种报纸却是基本的都会看一看的。
楚王府在海外搞出那么大的动静出来,他不可能一点不知道。
特别是长安城的各个酒楼,里面的说书人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关于海外探险或者海外寻宝的相关故事。
久而久之,长安城里,不管是谁都能说出一点跟海外扯得上关系的故事了。
老茅也不例外。
并且,对于倭国也好。蒲罗中也好,他都挺感兴趣的。
这两个地方对于大唐来说,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海外贸易地点,老茅觉得让自家县丞过去转一转的话,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的风险。
天天宅在家中,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会变差。
“你这个主意不错,可以安排去海外走一走。不仅是倭国和蒲罗中,澳洲也可以去看一看,听说永平港那里修建的还是非常漂亮的,还有非常起的的口袋兽呢。”
李靖只是思索了片刻,就同意了老茅的建议。
树挪死,人挪活。
适当的走动一下,对卫国公府来说,也是好事啊。
要不然整天待在长安城这个是非之地,一不小心就惹上不该惹的麻烦。
李靖虽然不怕麻烦,但是也不想整天被人泼脏水。
……
“师父,总算是回到了高昌城了。接下来,只要穿过前面的沙漠,就进入到陇右道的地界,我们就算是回到了大唐了。”
高昌城外,一支由几十名僧人组成的队伍,正缓缓的朝着城内前进。
离开大唐多年,在天竺精研佛法,搜集佛经的玄奘,终于踏上了回国的路程。
由于在天竺的时候,得到了戒日王的帮助,玄奘的归途其实并没有吃什么苦。
相反的,一路上,不管是经过哪个小国,基本上都得到了非常高的礼遇。
走走停停的,这也让玄奘的归国速度变慢了不少。
“当初鞠文泰对为师帮助颇大,也不知道他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了。看着高昌城外人来人往,商队很多的情况,想来这座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塞,应该比以前更加繁华了。”
玄奘从长安一路往西,中间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国家和城池,对于繁华与萧条、富裕与贫穷,有着自己的判断。
很显然,眼前的高昌城,是玄奘最近几个月来碰到的最繁华的城池。
还没有进到城内,就能感受到这座城池的不凡。
“听师父说大唐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我一直还没有什么感觉。
但是见到这座高昌城,我就已经感受到了不凡。这还没有到大唐呢,城池就变得如此繁华,要是进入到陇右道,甚至是长安城,那岂不是人间天堂一样?”
悟心是玄奘在西域收的徒弟,虽然唐语已经说得非常熟练,但是其实并没有真正的踏入到大唐的境内。
对于长安城的繁华,也没有任何印象。
“为师离开长安城的时候,那就已经是天下有数的大城。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相信长安城的变化肯定更大。陛下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明君,高昌城外可以见到不少唐人商队的影子,基本上就意味着大唐如今应该非常强大,否者唐人根本就不敢这么大规模的出入西域。”
玄奘走了那么多的路,自然有几分自己的见识。
“说的也是,师父,要不我们在高昌城休息一天之后,立马开始前往陇右道?徒儿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见识大唐的繁华了。”
“莫着急,待为师写一封信给陇右道的官府,说明一下情况之后再说。”
莫名的,玄奘心中多了一丝担忧。
毕竟,当初他离开大唐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违反了《大唐律》的。
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但是大唐比没有案子过了一定年限之后就失去法律效力的说法。
如今玄奘已经声名鹊起,想要不被人注意都难。
到时候官府要是想要把他当成是典型来处理,那么他就真的要倒霉了。
哪怕是玄奘已经是得道高僧,也不想有这样的结果啊。
这会影响他宣扬佛法啊。
第1054章
鲍鱼炒饭,鲍鱼哪去了?
洛阳牡丹甲天下。
疏通了洛阳到长安城的河道之后,从渭水码头到洛阳变得异常方便。
不管是江南道的物产通过大运河,经洛阳到达长安,还是长安城各个作坊生产的东西,通过水运到达大运河沿岸各个州县,亦或是登州来的海鲜,直接乘坐快船直达洛阳和长安,都变得快了很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82/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