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12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89/2214


武媚娘这话,算是将谈话的主题直接拉回到了李宽希望讨论的问题上。
“王爷之前安排王有才去到天竺,不知道效果怎么样,如果很好的话,完全可以让范彪依葫芦画瓢,在吐蕃国重新搞一下。”
王玄策也是知道李宽在天竺的安排的,怎么说他也是楚王府的头号谋士,很多事情李宽都不会瞒着他。
“不一定行!”
李宽思索了一会,给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回答。
“为什么?我之前推演过那个推销方案,觉得哪怕是没有办法达到理想状态,也是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的。吐蕃国那些人的聪明程度,不大可能比天竺人高到哪里去。再说了,哪怕是我们唐人,面对这样的推销方法,也很难不中招的。”
不等王玄策说话,武媚娘就先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当初她第一次听到李宽提出来的方案的时候,可是惊讶了很久。
这是多么简单又多么天才的方案啊。
如今李宽居然说放在吐蕃国上面,会没有效果!
“吐蕃国虽然实力颇为强大,但是它的整个社会体制还是非常落后,基本上还处在奴隶社会的阶段。在吐蕃国,大部分的牧民都是各个部落首领的奴隶,交易基本上都是发生在部落跟部落之间的以物易物状态。个人的影响力还比较底下,吐蕃国的百姓们,也还没有什么经商的头脑。
这传销的推广方案,越是落后的社会体制之下,取得的效果可能反而越差,而不是越好。因为人家压根就还没有形成广泛的商业交易,百姓们的财产也都是实物财产,不利于传销的发展。”
在李宽眼中,吐蕃国还真就是一个处在奴隶社会阶段的国都,比天竺都还有所不如。
要在那里搞事,传销还真不一定是个好方法。
最关键的是,哪怕传销在吐蕃国有效果,李宽也不大想用。
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个东西就流传到大唐本土了。
到时候,那个损失可就更大了。
“西北贸易如今已经把盐铁茶的生意都做到了吐蕃国去了,或者我们可以加大一下力度,让吐蕃国的百姓更加依赖大唐的商品。等到双方开战的时候,我们就直接断掉他们的所有货物,让习惯了大唐商品的百姓难受一下。”
王玄策想了想,给出了一个中规中矩的建议。
“这个方法虽然可行,但是效果有限。我听说佛教在吐蕃国很是流行,我们可以在背后推一把,让佛教成为吐蕃国每个百姓都崇拜的信仰。与此同时,我让玻璃作坊打造一批佛像,让佛像成为吸纳吐蕃国百姓钱财的利器。”
李宽这话一出口,武媚娘就眼前一亮。
吐蕃国是信佛的,自己怎么就忘记这一点了呢。
对于信佛的牧民来说,哪怕是用几十头牛羊去换一座佛像,都是值得的。
这个吸金效果,绝对不比那传销来的差呀。
最关键是,推广佛教会让吐蕃国百姓变得更加温顺,更加与世无争。
这完全是值得支持的事情。
“王爷,长安城有不少高僧,我觉得可以好好的利用一下。之前有一个叫做辩机的和尚,据说就是长安城年轻一辈的僧人中最有名气的,我觉得回到长安之后,可以跟各个寺庙沟通一下,我们跟他们还是可以找到共同利益点的!”
“嗯,到时候就把去吐蕃国售卖佛像的事情交给范彪了!至于跟高僧合作的事情,也可以考虑!到时候可以把规模搞得大一点,把其他地方的僧人也借调过来使用。”
李宽突然想到,不知道玄奘现在在哪里?
按照历史,他应该快要回到大唐了。
要是没有李宽的干涉的话,到时候肯定会迎来一波佛教发展的高峰。
可是,这个高峰,大唐不需要,完全可以转让给吐蕃国嘛。
想来如果让玄奘去吐蕃国走一趟的话,效果肯定是杠杠的。
只要能够有利于大唐对付吐蕃国,李宽觉得什么方案都是可以考虑的。
至于玄奘是否答应,他根本就不担心。
高僧又怎么样?
你就不是大唐的子民了吗?
但凡你不是真的无欲无求了,就有办法对付你。
第1059章
继续宰肥羊?
小玉米在海鲜酒肆搞出那么大的动静,洛州刺史府自然也知道了李宽来到洛阳城的消息。
原本李宽还向低调的在洛阳城好好的转悠一下,看看洛阳的牡丹花到底是如何甲天下的。
不过,去转悠了一天之后,发现身后总是跟着一堆洛阳刺史府的官员和护卫,这种转悠就变得没有什么意义了。
所以李宽干脆就直接带着人马朝着登州而去。
作为一座兴盛于李宽之手的州府,登州对楚王府的意义还是很不一般的。
不说市舶都督府的第一个市舶司就设立在登州,东海渔业登州造船作坊更是大唐最大的造船作坊。
还有那晒盐场,出产了大唐超过三成的海盐。
至于已经彻底发展壮大的捕鲸业和捕鱼业,,更是成为了登州的支柱产业。
甚至各种出海的船只,还带动了周边葡萄酒种植和葡萄酒的酿造。
如今,登州可谓是不折不扣的繁华州府,每年的赋税收入,哪怕是不算市舶税,也稳居大唐前十名。
“府君,楚王殿下真的走了,我已经派人跟出了城东三十里。车队沿着官道一路往东而去,没有任何折回来的意思。”
洛阳刺史府,洛阳县县令长松了一口气。
总算是把这座大神给送走了。
当他听到海鲜酒肆的人欺负永平县主,然后楚王府的人把海鲜酒肆都给打砸的稀巴烂,还当街射杀了几十名海鲜酒肆的护卫的时候,心都凉了。
这绝对算是发生了大事情啊。
“走了就好,走了就好啊!不过楚王殿下吩咐的整理大运河船工秩序的任务,千万不能放松。到时候楚王殿下回长安的时候,肯定还要路过洛阳。到时候要是还没有什么成果,那就不妙了。”
洛阳刺史的地位不算低,不过也要看跟谁比。
如今的李宽,在大唐可谓是权势滔天,不管是在李世民面前还是李治面前,都说得上话,手中还掌握着市舶都督府、警察总署、教育部以及凉州、登州等衙门、州府,实力绝对是一等一的。
最关键是李宽在商界的影响力非常巨大,勋贵世家们有哪家是不经商的?
如果李宽要让你挣不到钱,有很多办法。
“下官明白。以后所有的船只停靠洛阳码头,都得安安分分的守着大唐律,谁敢违背,下官手撕了他们。”
“洛阳县衙有哪些官员跟船帮的人有联系,也要查清楚,该处理的就处理,不要有侥幸心理。否者等到楚王府的人动手,那影响可就大了。”
当洛阳刺史府中正在庆祝李宽李宽洛阳之时,一支船队也缓缓的进入了广州的码头,然后连船员都没有下船,只是简单地进行了一下补给,就继续往北而去。
“听说广州这里今年种植甘蔗的面积相比去年又增加了三成,到时候那个甘迪想要多少白糖,估计都没有问题了。”
席君买很是开心的将自己刚刚打听到的消息跟王有才进行了共享。
这一次天竺之行,席君买跟王有才也算是真正的成为了朋友。
毕竟,两人算是同患难过的。
但凡是中间出一点差错,不是任务无法完成,就是小命丢失。
“在岭南道发展制糖产业,让大唐的白糖成为全世界畅销的商品,这是楚王殿下希望达成的目标之一。放在几年前,大家听到岭南道就直皱眉头,觉得这里是流放犯人的地方,等闲人不会来到这里。
可是如今的广州港,已经成为大唐南边最大的港口,每天进进出出的海船无数,为大唐带来了大量的财富。
无农不稳,无商不富。楚王殿下的这个至理名言,可是比孔夫子说的都有道理啊。”
王有才可不管自己这话被儒家的人听到了会有什么怨言。
反正在他心中,李宽才是大唐最厉害的人物。
“在岭南道发展制糖产业,慢慢的就可以将整个岭南道的州县全部纳入到大唐的实际统治之中;而在江南道大力推广南洋水稻的种植,算是缓解了大唐的粮食压力;而在河东道北部大规模的种植棉花,却是让草原慢慢的变成良田,让游牧民族的威胁,慢慢消失。
如今,大唐还不算安稳的地方,就剩下西南和西域了。”
席君买作为李宽的心腹部下,自然也是非常认可楚王府的战略的。
“听说长安城外的作坊城,如今已经有超过二十万人在那里生活,并且伴随着作坊规模的扩大和增加,作坊城的人口数量还会不断增加。这一次我们一口气带回去那么多的金币,楚王殿下应该再也不用担心钱不够用了。”
作坊城还有不少的空地没有建设,在王有才看来,这纯属是因为钱还不够多。
不是说楚王府没有钱去建设,而是钱没有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不愿意随意浪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89/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