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12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90/2214


当然,这只是王有才单方面的想法。
要是李宽在这里的话,肯定是不认可这个观点的。
“王掌柜,这个新式的推销方法,实在是太吓人了。我建议这一次出海的所有船员,回到长安之后都要集中起来管理,休整一段时间之后重新给安排到海外去,要不然一旦这种新的推销方法在大唐传播开来,影响可就大了。”
说到天竺带回来的金币,席君买还心有余悸。
实在是这个挣钱的方法太过匪夷所思了。
“嗯,你这个顾虑是有道理的。如今楚王府在不断的开发澳洲和美洲,我觉得可以把这些人带到澳洲和美洲去,这样一来,就没有那么容易传播到大唐境内了。”
王有才略微思索,就做了一个残酷的决定。
这基本上意味着这些海员,这辈子都没有什么机会回到大唐了。
好在永平港也好,希望港也好,都是唐人主导的港口,在这些地方干活,日子倒也不会差,待遇就更不会差了。
“之前听楚王殿下说,大唐皇家钱庄需要大量的黄金作为准备金来发行纸币,我觉得可以再想一想其他的办法,从天竺那边搞点黄金回来。”
虽然这一次从天竺弄回来相当于大唐一年赋税收入的黄金。
但是席君买觉得这远远没有把天竺的黄金搜刮干净。
积累了不知道多少年财富的天竺,绝对就是这个天下最肥美的羔羊。
只要继续努力,再搞个几百万两黄金回来,也不在话下。
“嗯,这一次回到长安城之后,我再去请教一下楚王殿下,看看还有什么好方法可以从天竺搜刮黄金回来。”
王有才显然也觉得天竺这头肥羊,就这么吃了一次之后就放过了,似乎很可惜啊。
第1060章
大唐最大的奴隶主
登州是李宽的大本营之一。
所以到了这里,他很是直接的住进了之前的别院。
而作为登州刺史的淳于难,自然是第一时间就知道了李宽来到登州的消息。
“王爷,登州刺史淳于难在外面求见!”
李宽一行人刚刚洗漱了一番,把路上的风尘消除,淳于难就摸上门了。
很显然,李宽的这个住处,他是每天都有安排人盯着的。
没办法,登州以前是淳于家的登州,现在却是楚王府的登州。
只要李宽一声令下,淳于难这个登州刺史的命令,基本上就出不了刺史府。
再说了,这些年淳于家跟着楚王府,可是没有少挣钱。
于公于私,他都要抱紧李宽这只大腿。
“王爷,您本来是带王妃娘娘和侧妃娘娘出来散心的,结果都快成为公务出行了呢。”
晴儿在一旁嘟着小嘴,抱怨了一下。
这话,程静雯和武媚娘来说,是不合适的。
但是从晴儿嘴里说出来,却是刚刚好。
一方面是说出来程静雯和武媚娘的心声,另外一方面也不用担心有什么不良后果。
“淳于难当了十几年的登州刺史了,这些年通过贩卖倭国、新罗、百济等地的人员,可是没有少挣钱。这一次听说王爷你来到了登州,估计是要来献殷勤了。不过,前段时间长安城里不是好多勋贵都加入了去天竺贩卖人员的行动,淳于家应该也在其中吧?王爷不妨见一见他,点拨一下淳于难,让他更好的为王爷的大计服务。”
武媚娘虽然有点不爽淳于难打扰了自己一家人的度假,但是还是分得清轻重的。
很显然,镇北道、辽东道等地人手紧张的局面,是一直存在的。
而关中、淮南、江南、岭南,也或多或少的存在用人紧张的局面。
毕竟,大部分的百姓还是安土重迁,习惯了在原来的地上生活。
朝廷一旦在某个地方搞大开发,用人紧张的局面几乎是必然出现的。
就像是朔州的棉花种植,一个勋贵的种植园可能就需要上千名奴仆帮忙打理。
这年头没有播种机和收割机,一切的东西都要靠手工。
就以关中向朔州迁移的那些百姓,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甚至这些百姓自己也希望购买几个奴仆,帮自己打理家中的农田呢。
“侧妃娘娘说的有道理,如今大唐的棉布行业发展非常迅速,先海外的出口也慢慢的多了起来。这必然会导致棉花种植园中人手的进一步紧缺。还有朝廷已经设立了镇北道,那么在镇北道修建几条水泥道路,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我听说南山建工如今需要的帮工数量,就至少有几千名的缺口呢。如果在考虑到广州府如火如荼的甘蔗种植园扩张,大唐的用工紧张局面就更加严重了。”
王玄策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确实是,不管是甘蔗种植还是棉花种植,亦或是水稻种植。
但凡是大规模的集中种植,就必然需要大量的人手去帮忙打理。
以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这种种植园中根本不适用。
大部分有自己田地的百姓,也不愿意去这样的种植园里当帮工。
毕竟,自己家的农田都忙不过来,谁愿意去帮别人呢?
工钱再高,也很难招募到人手。
“王爷,人家来都来了,那就见一见吧。”
程静雯也不想因为自己的原因,让李宽耽误了正事。
“那就见一见吧。这淳于难,也算是识时务的,让淳于家跟着大唐的发展步伐,也不是一个坏事。”
大家都说可以见一见,李宽自然不会反对。
很快的淳于难就带着淳于博出现在了李宽面前,而程静雯和武媚娘则是回到后院去了。
这个时候,反倒是晴儿这个丫鬟可以光明正大的留下来。
“楚王殿下,下官在味之素登州分店简单的安排了一个接风宴,您看……”
简单的寒暄了一会之后,淳于难满怀期待的发出了邀请。
李宽是淳于难背后的主要支持者,这在登州乃至大唐朝廷,都不是什么秘密。
虽然楚王府没有拿淳于家什么好处,淳于难送的各种孝敬,李宽基本上也都没有收,但是这并不影响双方之间的关系。
毕竟,共同的利益才是双方走在一起的最主要原因。
“晚宴就不去了,你的心意本王领了。不过你要是有什么想要说的事情,现在但说无妨。”
虽然李宽也有一些事情想要跟淳于难说,但是这个时候肯定要先端着,让淳于难先汇报一下,然后在顺水推舟的提出一些自己想说的内容。
“登州的发展,完全是托了楚王殿下您的福气。特别是晒盐、捕鲸业等行业的发展,一直都非常迅速;如今长安城已经有许多勋贵都在登州有产业,或多或少都涉及盐业、渔业、造船业等楚王府最先扶持的行业。
但是我看楚王府除了继续扩大造船作坊的规模,保持造船作坊的优势之外,其他的行业已经被其他勋贵超越了。楚王殿下,这些人完全就是沾了您的光啊,你看登州要不要出台一些措施……”
淳于难没有把话说完,但是意思却是很明确了。
他愿意帮楚王府打压竞争对手,让楚王府在各行各业都成为领军人物。
不过,这却并不是李宽想要看到的。
三百六十行,总不可能楚王府每行每业都去搞。
再说了,百花齐放才是春。
一些门槛不高的行业,李宽是想慢慢的放弃的。
自己吃肉,也给其他人喝点汤。
“确实需要出台一些措施!”
淳于难:……
不是应该谦虚一下的吗?
这么直接的答案,,自己有点没有心理准备啊。
“咳咳!”淳于难赶紧咳嗽了两声,来掩饰自己的尴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90/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