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13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83/2214


特别是大唐皇家科技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李宽又放出风声要继续增加评奖类别,到时候大唐皇家科技奖必将成,其实已经是了,大唐最权威的奖项。
他孔颖达也是不愿意当咸鱼的人。
自然要借着这个机会好好的从教育部搞一笔经费出来修建研究所。
“孔祭酒说的好,这研究所研发的许多东西,确实对大唐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但是单纯依靠观狮山书院的力量,确实没有办法做到尽善尽美,可以让长安城的其他书院都参与其中。”
长孙无忌的脸也足够厚,一点也不会因为刚刚自己还跟李宽针锋相对,现在就不好意思提出请求。
长孙家跟郑家合作搞了渭水书院,算是大唐各个书院里头,最像观狮山书院的了。
如果也加大研究所的投入,那么将来未必没有超越观狮山书院的时候。
再说了,孔颖达都能反应过来,利用教育部的经费和观狮山书院的经验来建设国子监的研究所,他长孙无忌自然也能想通。
“这个自然是没有问题的,不过研究所的建设,可不是买了设备就行。这科学研究,最重要的资源还是人才,如果没有足够的人才,是不可能出什么成绩的。”
李宽这话,也算是说的比较直白了。
不管是现在还是后世,在科学这条路上,天才一点也不少。
特别是物理学和数学方面,年少成名的天才一点也不少。
相反的,依靠经验,到了老了才出名的,反而比较少。
因为在创新这个方向,并不是你经验越丰富,就越能创新的。
“我大唐人杰地灵,可不是只有观狮山书院才有人才。不过楚王殿下说的也很对,研究所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要不观狮山书院援助我们一批人才,直接帮国子监把各个研究所的架构搭起来?”
孔颖达得寸进尺的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不过,让国子监变得更加强大,这是符合大唐利益的事情。
所以旁边的李世民和李治都没有说话。
“是啊,观狮山书院已经有了这么多的研究所,肯定已经积累了一批经验丰富的人才。如果可以援助我们各个书院一批人才的话,肯定可以在短时间内让我大唐的科学技术上一个新台阶,这绝对是利国利民的事情啊。
楚王殿下不会是不想看到其他书院也跟着发展起来吧?”
长孙无忌继续跟在孔颖达后面捡便宜。
不过,这一次李宽的回答却是有点出乎他的意料。
“没有问题,国子监和渭水书院想要建设什么研究所,直接跟观狮山书院提出来就行,不管是设备还是人员,我们都可以提供帮助。
并且,借着这个机会,我觉得可以成立一个大唐皇家科学院,对于在各个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才,可以评为大唐皇家科学院院士,享受一州刺史的待遇。”
百花齐放才是春,李宽从来没有想过要把观狮山书院的学员全部捂在自己手中。
相反的,他其实一直希望观狮山书院的学员能够有机会成为其他各个书院的骨干。
打个比方,要是大唐所有书院的格物学院的院长都是观狮山书院格物学院的学员出生,那代表着什么?
对观狮山书院会是一件坏事吗?
那将彻底巩固观狮山书院在大唐科学界的地位。
至于这一次顺便提出大唐皇家科学院的事情,则是让国子监和渭水学院等书院能够主动的支持。
虽然现阶段评选院士的话,肯定八成的人员都是观狮山书院的人。
所谓的大唐皇家科学院院士,跟观狮山书院院士也没有太大的差别。
但是想要慢慢的提高科技人员的社会地位,提高科技人员的收入水平,大唐皇家科学院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大唐皇家科学院?”
孔颖达脑中快速的思索这件事情对自己,对国子监的利弊。
“这里面的院士,是什么科目都可以参与评选吗?”
支持还是不支持,孔颖达主要考虑对儒学的发展是否有促进作用。
因为想都不用多想,这件事情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肯定是有好处的。
毕竟,科学技术人员的地位高了,吸引了自然也就高了。
特别是这种从朝廷层面给予的肯定,对许多普通人家出生的学员来说,吸引力是致命的。
“没有错,什么科目都可以参加评选。像是一些文学大师、儒学大师、书法大师之类的,都是有可能成为大唐皇家科学院院士的。”
李宽现在还不想搞出大唐皇家工程院、大唐皇家科学院、大唐皇家社科院之类的那么多分枝出来。
直接一个大唐皇家科学院,把所有的学术人员都涵盖在内。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算是科学把传统的文学给收编进来了,就看孔颖达他们能不能反应过来。
“楚王殿下,这大唐皇家科学院的院士,评选标准是什么?”
长孙无忌也在旁边问道。
在他看来,成立大唐皇家科学院,对于渭水书院来说,似乎没有坏处。
所以这件事虽然是李宽提出来的,他也罕见的没有直接反对。
毕竟,刚刚自己可是才开口薅观狮山书院的羊毛,很显然李宽现在提出来修建大唐皇家科学院,就是一个交易。
习惯了在朝堂之上进行各种交易的长孙无忌,并不反感这样的交易。
关键是自己能得到什么好处。
“大唐皇家科技奖的获奖人员,会自动的成为大唐皇家科学院的院士。然后,其他的院士将会由大唐皇家科学院院士评选委员会来评选,个人和书院都可以推荐一些符合要求的参选人员,长安城主要书院的负责人,也将自动成为评委之一。
当然,具体的一些评选要求,这要慢慢的再讨论。”
“宽儿,这大唐皇家科学院的设立,朕原则上同意了。不过你这个院士的待遇等同于一州刺史,朝廷只能给予名誉上的待遇,俸禄方面的,还是需要你自己想办法。”
李世民自然也能看到李宽想要提高科学人员的身份地位问题,这并不影响大唐的利益,甚至对大唐的发展来说也是有好处的。
所以他自然不会反对。
但是因为不确定院士的人选规模,李世民也不想朝廷以后每年都多了一堆享受刺史待遇的人员。
长期下去,那会成为户部的一个负担。
“没有问题,对于德高望重的院士,微臣建议朝廷可以授予他们爵位,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免得成为院士之后,就不思进取了。”
人活着,总要有目标的。
要不然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
“非军功不得封爵,给院士授予爵位的事情,朕要再考虑一下。”
这一次,李世民没有那么轻易的同意李宽的要求。
贞观年间,好不容易把武德年间授予的一堆爵位给收回来了,李世民自然不想看到它重新泛滥。
毕竟,爵位这个东西,越是稀有,越是显得尊贵。
要是满大街都是有爵位的人,那么这个东西的身份价值就大大变弱了。
这可不是李世民希望看到的场景。
好在李宽倒也没有指望自己提什么东西李世民都答应下来。
现在先给大家吹吹风,等以后机会成熟了再提出来也不迟。
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大唐边疆的作战机会肯定会呈现下降的趋势。
等到吐蕃国和大食这些对手被灭掉之后,大唐因军功而获得爵位的人员肯定会大大的减少。
那个时候,就是重新考虑爵位发放的逻辑的时候了。
“父皇,用餐的时间到了,要不我们先去见识一下观狮山书院的教谕和学员们每天的吃食?”
眼看着烈日当空,大家走了一上午,肯定都累了。
李治连忙建议先去吃饭。
“宽儿,今天真的是去吃学员们的吃食?朕可是想要吃到跟平时一样的吃食,不想看到什么特别制作的东西哦?”
山珍海味,李世民自然是不缺的。
这个时候,他反倒是对普通学员的日常饭菜充满了兴趣。
“原本是在大讲堂外面给一部分人员准备了自助餐,不过各个食堂里头,自然也有日常的饭菜。陛下想要尝尝鲜,完全没有问题。”
李宽对李世民的性格还是颇为了解的,知道这是一个喜欢微服私访,了解民间真相的帝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83/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