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14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50/2214


“你的方法值得试一试,不过我们倭国的商人对天竺的情况恨不熟悉,能不能顺利的开通这条商道,也很难说。特别是吐蕃国人跟天竺人应该也是矛盾从重重,我们能不能借道天竺进入吐蕃国,也很难说。”
伊藤浩之思索了一会,整体上还是认可久保田七郎的方案。
但是他却是知道其中的困难肯定是非常大的。
特别是第一次出行的商人,那干的事情就跟探险差不多了。
但是一旦做成功了,收益却是非常巨大的。
因为地理环境的原因,哪怕是从长安城运输货物到吐蕃国售卖,运输成本也是非常高昂的。
这么一来,从倭国走海运到达天竺,再进入吐蕃国的话,运输成本不见得会更高。
这就给了倭国商家很大的盈利空间。
最关键是这相当于给倭国商人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这个事情一旦搞成了,意义非同寻常。
“只要您觉得有可能,那就值得去做!属下等会去写一封信回去,让家族先组建一个小的船队,试着走一走这条商人道。”
久保田七郎跟在伊藤浩之身边很多年了,知道自己的上司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
能够让他承认这个方案具备可行性,就已经说明这个事情完全可以试一试了。
“可以,不过为了让这个事情更加顺利,我们也要提前安排人员走陆路进去吐蕃国,先跟当地的贵族建立起联系。”
……
“孔祭酒,楚王党的人做事是越来越嚣张,越来越不讲究规矩了。堂堂吐蕃国的使臣,一夜之间全部被逮捕到了警察总署的监狱之中,并且今天上午就直接送往渭水码头,登上船只而去。很显然,这帮吐蕃国人又被送到南洋或者澳洲、美洲去了。”
徐孝德今天难得的主动来到了国子监,跟孔颖达聊了起来。
作为礼部员外郎,徐孝德平时的事情其实并不多。
大家都知道他是徐妃的父亲,不会去给自己找麻烦。
如今警察总署的人连招呼都不跟礼部打一下,直接去把藩属国的使臣队伍给抓了,还不等刑部和大理寺审判,直接就给流放了。
这让徐孝德觉得很没面子。
因为番邦属国的管理,正好是跟他这个礼部员外郎的职责相关联的。
不过他也不傻,知道楚王党现在是如日中天,他女儿要想在后宫再上一层楼,除了李世民的宠爱之外,外面大臣的支持也是很重要的。
韦贵妃有韦杜两家支持,杨妃也有隋朝旧臣支持,其他妃子也或多或少有一些势力。
也就是徐家算是小门小户,在长安城根本没有什么属于自己的势力。
哪怕是这两年徐孝德拼命的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跟传统的勋贵世家比起来,还是差了很远。
所以对付楚王党的事情,徐孝德自然不会自己冲上去。
像是这种不讲究礼仪规则的事情,孔颖达是非常在乎的。
徐孝德听桂填爱汇报之后,也知道孔颖达在乎,所以立马就主动来到了国子监。
“我也刚刚听到消息,还不敢相信这事情居然是真的。大唐限制胡人购买精钢,所以人家才会把主意打到铁轨上面。当然,他们去偷铁轨,这个肯定是不对的,可是也不至于因为这个原因就把整个使臣驻地都给抄了啊。”
孔颖达显然也是不认可警察总署的做法。
在他看来,儒家是最讲道理的。
大唐是礼仪之邦,可是如今却是对番邦属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到时候影响肯定很恶劣。
“是啊,警察总署这么做,简直就是无法无天啊,如果这样都没有人去弹劾,那他们下次肯定就更加嚣张了。”
徐孝德看到孔颖达如此反应,心中松了一口气。
果然,桂填爱跟自己提的建议很靠谱。
这种冲上去给楚王党添堵的事情,找孔颖达就没有错。
“我等会就去一趟御史台,联合尽可能多的御史弹劾警察总署,弹劾楚王殿下!”
孔颖达本来就有想法要借着这个机会弹劾楚王党的人。
现在徐孝德这么过来跟自己提了,哪怕是卖他一个面子,他也要加快弹劾的速度和规模。
毕竟,儒家要发展壮大,也是要寻找更多的势力支持自己的。
第1172章
正式运营
孔颖达的号召力还是不错的。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李世民的御桌上堆满了弹劾李宽的奏折。
“李忠,明作铁路确定是后天开始正式开通吗?”
明作铁路闹出了那么大的幺蛾子,李世民自然是随时都关注的。
至于吐蕃国人被警察总署直接给送往澳洲去了,他也没有太当回事。
当然,明面上还是要给个理由。
吐蕃国使臣阴谋刺杀大唐亲王,按照《大唐律》,那是要枭首示众,追究你家族责任的。
现在警察总署只是把他们流放澳洲,已经算是非常仁慈了。
“陛下,李淳风亲自出面给明作铁路的开通选定了一个好时辰,这一次想来是不会再变化了。大唐铁路已经在明德门和作坊城的两个火车站开始售票了。体验票两唐元一张,以后据说还会推出月票和年票什么的,票价会有优惠。”
李忠很清楚李世民重视什么,所以自然对明作铁路的事情非常熟悉。
“两唐元一张票?定的这么便宜吗?到时候他们怎么收回成本?”
李世民自然是希望火车票越便宜越好。
但是便宜到这个程度,让他觉得明作铁路明显没有办法收回成本,那就不一定是好事了。
毕竟,李世民的眼光是看的比较长远的。
他希望大唐铁路至少把长安城到洛阳,长安城到凉州,还有洛阳到晋阳、晋阳到朔州的铁路给修通了。
如果可以的话,能够进一步的把朔州通往幽州,洛阳通往登州的铁路也都修建了,那就完美了。
至于贯通全国各个州县的伟大梦想,他是不敢去想的。
那得花费多少钱啊?
哪怕是楚王府是大唐首富,也经不住这么折腾啊。
“据说一辆蒸汽机车后面可以拉五个车厢,每个车型正常是有一百个座位,但是如果站着的话,坐个两三百人也没有问题。也就是说一趟蒸汽机车,最多可以拉一千五百个人,可以收三贯钱。
那么一天按照运行二十四趟来计算的话,那么就可以收到七十二贯钱,一年就是两万六千多贯钱。要收回修建铁路的成本,可能需要三四十年的时间呢。”
李忠用数字说话,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不过,这个数字一算出来,他立马就变得悲观了。
反倒是坐在角落里学习处理政务的李治,忍不住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父皇,我觉得明作铁路不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就可以收回铁路来。就以现在的票价来看,二哥应该是没有想过要通过人员运输来挣钱。
但是明作铁路连接了作坊城跟长安城,两地之间的货物流通其实非常旺盛。每天都有无数的物资在两地来回运输。
如果使用明作铁路来运输货物,特别是利用晚上的时间去运输货物,那么每天不仅可以多跑十几二十趟,并且每一次运输货物的运费,肯定是不止两贯多钱的。
哪怕是一次性相当于运输了一百辆四轮马车的货物,那么运费至少也是需要五贯钱的,一个晚上下来也至少有百来贯的收入,一年下来就是三万多贯。
再加上刚才的两万多贯钱,基本上只要十几年的时间,名作铁路的修建成本就收回来了。
接下来,这条铁路就会变成每年能够带来几万贯收益的挣钱大户了,到时候没有投资明作铁路的人,估计肠子都要毁青了。”
李治这话一出口,李世民跟李忠都愣住了。
为何他们都觉得做的是亏本生意的明作铁路,在李治看来居然有望成为挣钱大户?
难道李宽真的这么想的,所以才会大力发展大唐铁路?
“雉奴,你这是没有考虑到铁路也是需要维护费用的,养的那些售票员什么的,也是需要成本的。还有哪个蒸汽机车的研究生产,一样是花费了大量钱财的啊。”
想了好一会,李世民只能找到这个理由来反驳了。
“父皇您说的没有错,但是明作铁路也不是只有售卖车票这么一项收入啊。火车站四周的土地都被大唐铁路拿下来修建商铺、货栈,到时候这些地方出租也好,出售也好,肯定也能给大唐铁路带来一笔收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50/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