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15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39/2214


“函馆四周既然能够捕捉到那么多的螃蟹,那么鱼群很多的传言,很可能是真的。东方都督,明天出海捕鱼,我想跟着一起去见识一下。”
朱铜倒也不是没有见过捕鱼。
只是那种大规模的鱼群,他没有见过而已。
现在的函馆,让他升起了一丝期待。
“没问题,明天我跟你一起出海,见识一下这片海域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东方平这次来函馆,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确认这里的鱼群是否真的存在。
朱铜的提议,对他来说根本就没有任何的麻烦。
……
夏日的函馆,其实是非常适合旅游的。
气温只有二十来度,既不会热,也不会冷。
吹着海风,闻着熟悉的腥味,迎着朝阳,东方平一行人出海了。
“也不知道为什么长安城还有那么多人,一提到出海就觉得多么的恐怖,好像随时都会丢性命一样。
看看这漫天飞舞的海鸥,看看这蓝蓝的大海,吹着海风,这是人间享受啊。”
李耿站在甲板上,双手张开,微闭着眼睛,脸上很是享受的模样。
要是他后面再有一个人抱着他的腰的话,倒是有一股断背山版的泰坦尼克号的感觉。
“东方都督,李郎君,快看!那是不是鱼群?”
这个时候,朱铜的声音打断了李耿美妙的幻想。
“这才刚刚出港口,就碰到鱼群了?你没有看错吧?”
李耿狐疑的睁开眼睛,顺着朱铜手指的方向,拿起了望远镜。
只见在视野之中,一大片乌黑乌黑的海水,朝着船队而来。
要不是听说过南美洲发现大鱼群时候的事迹,李耿又要以为是不是海怪来了。
“嘶!”
这个鱼群的规模,似乎大的有点惊人啊。
目测方圆几里都是鱼群,他可是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规模的鱼群呢。
“东方都督,这……真正的是鱼群吗?”
明明自己心中已经有了答案,李耿却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
实在是眼前的场景太过吓人了。
什么时候鱼群变得这么不值钱,遍地,不,遍海都是了?
“好!太好了!实在是太好了!虽然还不知道是什么鱼,但是这么大规模的鱼群,只要我们把渔网扔到海底,随随便便就能捕捉一船的海鱼回来。”
东方平仿佛看到了函馆港兴盛的希望了。
不说函馆外面到处都是这样的鱼群,只要隔三差五可以碰到这种规模的鱼群,就可以把登州一半的捕鱼船队给吸引过来。
到时候伴随而来的就是各种商家来函馆修建作坊,处理各种各样的鱼获。
毕竟,哪怕是现在已经有了硝石制冰的技术,大规模的海鱼,也是不可能全部冰镇下来的。
不过,想到函馆四周的天气都很寒冷,听说内陆的高山上,可能还有积雪,东方平对函馆港变身为大浴港的期待就更高了。
到时候,可以考虑安排一批人专门去采冰,为港口的渔业发展服务。
毕竟,这里地处北方,一年四季,至少有半年的时间,在一些山上是有积雪的。
再加上哪怕是夏天,气温也不高。
修建冰窖的难度就要低了许多。
“放网!全部放网!”
这个时候,也不需要东方平这个都督亲自下令,自然有各船的船长开始指挥着水手麻利的干活。
捕鱼对于这些渔船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
现在这么大的一个鱼群自投罗网,他们要是不把船舱给装满了,实在是对不起自己啊。
很快的,几艘渔船就朝着鱼群相向而去。
然后,不过是瞪了十几分钟,大家就发现自己被鱼群包围了。
不说渔网之中到处都蹦蹦跳跳的海鱼,就是甲板上,也时不时的会有鱼儿直接给跳到了甲板上。
而船身上也可以明显的感受到鱼群冲撞的声音,那种感觉,让渔船上的水手们,激动的差点直接就要不能呼吸了。
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顺畅的捕鱼过程啊。
第1231章
这么快就回来了,难道出事了?
“青鱼,这些都是青鱼。东方都督,对于难波津的捕鱼船队来说,青鱼是最有经济价值的。,其鱼群之密,个体之多简直无与伦比,可以说是难波津产量最大的种鱼。
但是,难波津外海的鱼群规模,却是没有这里的这么夸张。
成群的青鱼在海中游动,场面实在是太壮观了,我们只要把这个消息散播出去,立马就会吸引无数的渔船过来。”
东方平身边,一名经验丰富的船长满脸激动。
捕鱼业已经不是东海渔业的主业。
但是却也还保存了一定规模的大型渔船,用来在外海捕捉一些深水海鱼,跟其他船队形成互补。
像是青鱼这样的鱼群,不是东海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
因为李宽喜欢吃生鱼片,东海渔业都是把金枪鱼和三文鱼作为主要的捕捞对象。
所以那名船长倒是一点也不介意其他渔船知道了消息之后,会过来抢生意。
“东方都督,这一网下去,船舱估计就直接爆满了,我们还要继续出海吗?”
看着忙碌的海员,李耿发现似乎渔船已经没有了继续往外走的意义了。
大家是出来捕鱼的,如今船舱里面已经装不下那么多鱼了,自然就要返航了。
“先回去一趟,把海鱼都送回去,然后明天我们继续出海,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的鱼群。”
捕鱼不是东方平这一次的主要任务。
不过既然已经捕捞上来了,直接放回去就说不过去了。
“那行吧,这些青鱼的肉质色泽洁白,质地坚实,滋味鲜美,用来制作咸鱼制品倒也很合适,今晚也可搞点松木炭火,来一场烧烤盛宴。”
李耿对海里面主要出产的一些鱼获,还是有所了解的。
青鱼这个东西,并不是函馆这里独有的。
哪怕是在登州、扬州、明州外海,亦或是泉州和南洋,也都算是比较常见。
区别只是鱼群的规模大小。
“不错,这里的鱼获那么丰富的话,我估计你们在前往北美洲的途中,应该也会有机会碰到鱼群,到时候补充一些新鲜的海鱼,也能保持船舱里一直都有充分的食物储备。”
东方平很清楚,对于远航的探险船来说,淡水和食物是最主要的两个东西。
特别是对于探索新航线的船队来说,这两样东西的重要性就更加不用提了。
……
兰乔生是函馆港修建的负责人。
他来到这里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
对于函馆四周的情况,他虽然不能说是了如指掌,但是也算是大唐最了解这一片情况的人了。
要不是手中的人手不够,他都准备安排一支探险队,往函馆岛的内陆进发,好好的把这座岛屿的地图给画出来。
今天,他亲自送东方平他们的船队出海捕鱼之后,就跟往常一样开始监督匠人们干活。
一座新港口的修建,需要考虑的事情是非常多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39/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