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15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61/2214


现在李宽又在那里大力的吹捧商业,将一本商学相关的书籍捧的那么高,孔颖达不生气才怪了呢。
“商业的发展,为朝廷贡献了巨大的赋税。如今不管是陛下,还是朝中一些大臣,对于商业发展都是持肯定的态度。
我们如果单纯的去打压,是没有什么用的。倒不如明天买几本《国富论》,好好的研究一番,从里面找到不足,然后也在报纸上撰写文章,大家好好的探讨一下。”
司马才章这个建议,显然是比较中肯的,也是比较实用的。
至少他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要找出他的问题,岂不是我们也得去看那什么《国富论》?大唐能够变得富裕,是因为陛下带领百官励精图治,是因为有我等不辞辛苦的为朝廷培养人才,怎么就能把所有的功劳都放在商业发展上面去呢?
一旦大家都认可《国富论》,到时候岂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光明正大的去经商,去办理作坊?”
孔颖达将李宽的文章翻来覆去的看了好几遍。
虽然还没有见到《国富论》的真面目。
但是这本书大概是说的什么东西,他已经能够猜到了。
毕竟,他怎么也算是这个年代毕竟有见识的人了。
只不过屁股决定脑袋,他注定是不可能接受《国富论》这样的书籍的。
“孔祭酒,哪怕是没有《国富论》这本书,大家该经商的还是去经商,该去作坊城建设作坊的,还是会去,其实这本书的影响力,不见得有你想象的那么大的。”
司马才章只能这样先安慰孔颖达了。
要不然天天看着自己上司一副火爆脾气,他也有点受不了。
事实上,他现在其实对《国富论》是颇为好奇的。
虽然李宽的很多观点都得不到国子监上下的认可,但是李宽的本事,大家还是佩服的。
至于李宽的眼光,大家就更加无话可说了。
现在,他强烈向大家推荐《国富论》,把这本书夸的那么好。
司马才章要是一点都不好奇,那是不可能的。
“哎,影响力大不大先不说,楚王殿下这样在《大唐日报》上为一本商业书籍摇旗呐喊,这背后透露出来的意思,很让人担心啊。”
孔颖达叹了一口气。
人老成精的他,自然很知道一些事情,一旦大势起来了,想要压下去,就很难了。
那个王有才,本身也是充满了传奇色彩的人。
虽然年纪轻轻,但是人家在天竺、在倭国、在新罗,可是鼎鼎有名的存在,为大唐带回来了大量的金银和货物。
这样的人,比他叔叔王富贵的威胁,可是要大很多。
一旦楚王府有这么一个人物帮忙在商业上施加影响力,以后商学院很可能也会成为各个书院的标配学院。
那么岂不是就意味着经学院的地位,要进一步的下降?
到时候,也就意味着孔家的地位在下降啊。
这是孔颖达绝对不想看到的局面,也是不能接受的局面。
孔家传承了几十代,他可不想看到儒学在自己手中没落了。
“孔祭酒,商业的发展能够给朝廷和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润,我们一味的阻拦,是起不到效果的,只能慢慢的去影响大家的观点。”
司马才章沉默了片刻,说了一句孔颖达很不爽的话。
但是,他又没有办法反驳。
确实如此啊。
不管是百姓还是朝廷,都从商业发展中获得了好处。
要想让大家放弃对商业的支持,哪有那么容易?
“算了,我明天还是亲自去一趟新华书店,看看那《国富论》到底卖的怎么样。我们也买几本回来研究一下吧。”
孔颖达没有更好的招数。
最终只能选择听从司马才章最开始的建议。
先好好的研究一下《国富论》,要不然哪怕是要抨击这本书,都不知道怎么抨击呢。
“没问题,我明天也跟您一起去一趟。楚王殿下搞出这么大的阵仗出来,要是到时候没有什么人去买,那就搞笑了。”
司马才章虽然嘴上这么说,其实心中是不大相信明天新华书店那里会冷清的。
毕竟,这是李宽这些年来第一次推书啊。
以他今时今日的影响力,哪怕是《国富论》真的写的很烂,最开始的时候销量都不会差的。
毕竟,到底好不好,还是要看完了才知道。
所以前面一两天的销量,肯定是很不错的。
当然,这种话,没有必要直接说出来。
要不然孔颖达的心情,肯定就更差了。
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
谁也不想自己的上司天天心情不好啊。
第1255章
干脆你也去排一排队吧
颐和园中,李世民御座上面摆着一本装订精美,有着一寸厚的书籍。
“陛下,这就是王有才撰写的《国富论》,明天在新华书店开始售卖。”
李世民虽然每天都非常的忙,但是对于《大唐日报》这些报纸,他还是每天都会快速浏览一下。
今天李宽这么大张旗鼓的在上面推荐一本书,李世民自然也是注意到了。
虽然《国富论》还没有上市销售,但是李世民要提前拿到,那自然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毕竟,这书现在已经印刷了一大批了。
今天正在往新华书店运输呢。
“雉奴,这书你也看看,回头给朕说说你的看法。”
李世民只是随便翻了翻《国富论》,他现在肯定是没有那么多时间仔细的阅读的。
不过,一般的书籍,他也不需要自己亲自去仔细阅读,听一听其他人的建议和分析就足够了。
这一次如果不是李宽在报纸上强烈推荐,李世民都不会关注这么一本新书。
毕竟,这年头要著书立说,一般还是要比较有名望的人。
哪怕是大唐的出版业经过了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各方面的初版门槛都在下降,也不会根本上改变这个局面。
那个王有才,李世民也有听过。
虽然在长安城也算是颇有名气,但是在李世民看来,也就那样了。
“父皇,二哥在《大唐日报》上把《国富论》捧的那么高,指不定会引起许多非议呢。
儿臣估计不要几天,就会有很多弹劾的奏折呢。”
李治虽然在朝中没有什么存在感。
但是他这个太子也不是完全白当的。
这两年,他一直在研究朝中的局势,每个大臣的情况。
对于朝臣们的做事风格,也是比较了解的。
虽然大部分的官员背后,都有一些铺子、作坊之类的商业存在,但是明面上,他们基本上都是看不起商人的。
如今李宽光明正大的力捧一本商业书籍,到时候那些整天学习四书五经的人,肯定要跳出来反对啊。
“弹劾就弹劾吧,你二哥这些年被人弹劾的次数还不够多吗?”
李世民这话,让李治无话可说。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61/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