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16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24/2214


哪怕是在长安城找不到合适的书院收留,去到洛阳、登州等其他地方,他们也都不介意。
反正人生的经历要是没有一笔大唐的记录,仿佛在金城就很难得到重用一样。”
九条浩之对金胜曼的大手笔也是惊讶异常。
按照金胜曼这个搞法,过个几十年,新罗就跟大唐的一个道差不多了。
难道他们就没有什么顾虑吗?
还是说新罗人赌大唐为了仁义道德,不敢借着这个机会吞并新罗?
“你觉得这个变化,对我们大唐来说,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要是放在以前,贺健肯定不会有任何疑问,认为有番邦属国这么心向大唐,绝对是大好事。
可是像是新罗王国这样全面唐化的国家,他是第一次碰到啊。
按照现在了解的情况来看,教育部的设立,三省六部的成立,以及其他的衙门机构,完全就是照搬大唐。
各个学堂里头教授汉学,这就更不用说了。
据说金城这里的官员,希望将唐语作为新罗官方指定通行的语言,让普通百姓也要学习讲授。
这个力度,绝对是空前的。
至于衣着服饰,各种生活习惯,也都是全面模仿大唐,不再保留任何原本新罗的传统东西。
当然,金胜曼这么做,肯定也是遇到了非常大的助力。
毕竟,不管是在什么时代,在什么国家,保守派都是必定存在的一个势力。
奈何金胜曼现在大权在握,新罗四周的生存环境又有很大变化,保守派折腾不出什么花样来。
“贺兄,楚王殿下这些年愿意跟国子监合作,愿意与孔家合作,在各个番邦属国修建孔子学院,不就是希望大家都能够跟着我们大唐学习儒学,学习我们的文字嘛。
所以我觉得新罗王国的这个变化,楚王殿下应该是乐于看到的。
只是,到底是好是坏,这个事情还真是很难一概而论。
不说别的,完全跟我们大唐学习之后,金城这里对于工商业的发展,如今是不加以任何的限制,甚至可以说是全所未有的鼓励。
他们不仅对工商业给予了非常低的赋税支持,还鼓励各个勋贵商家、匠人自己去开设作坊,去把各种货物运输到新罗各地,运输到大唐售卖。
在我看来,金胜曼是希望借着改革的机会,把新罗的工商业发展起来,然后把货物售卖到大唐,获得更加丰厚的收益,从而促进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九条浩之如今就是负责楚王府在半岛上的商业事务。
所以对于大唐与新罗王国之间的贸易情况还是非常熟悉的。
很显然,在之前的贸易之中,大唐肯定是占据优势地位的。
不管是把大唐的货物运输到金城,还是将新罗的特长运回大唐,都是唐人商家在忙活。
但是如今新罗国内如此鼓励商业发展,肯定会有很多商家开始前往大唐经商。
这么一来,原本由唐人垄断的商业渠道,肯定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其中的一部分利润被新罗人分走,几乎是必然的事情。
最关键是转过了弯来的新罗人,肯定可以快速的在四周的几个国家之中发展商业。
这个优势,还不是唐人比得上的。
毕竟,新罗人要去百济经商,要去倭国经商,或者是去南高句丽王国做生意,都是比大唐有地理优势的。
甚至在语言方面,他们的优势也很明显。
“也不知道楚王殿下知道这个事情之后,会给我们下什么指示。我现在都有点搞不懂到底要如何应对新罗人的这个变化了。”
在一些小事情上面,贺健自然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
但是碰到这种百年未见的变局,他的判断能力就不够了。
到底是支持新罗人这么变化,还是旁观,或者是反对呢?
似乎各有各的道理。
“楚王殿下应该差不多也收到了我们的汇报,这段时间我们再将金城这里的情况详细的整理一下,到时候情况应该就比较明朗了,楚王殿下也比较好判断了。
在楚王殿下新的指示到来之前,我觉得还是先旁观新罗人的变化为好。
当然,如果新罗人的行为损害了我们的利益,那肯定也不要有任何客气。”
九条浩之的这个建议,算是比较中庸了。
不过,此时此刻,却是楚王府情报调查局最好的对策。
“行吧,就按照你说的先来,我们好好搞清楚新罗人的这一波变化的内容和影响之后,每个星期都给楚王殿下送一份报告回去。
反正新罗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全转过来的,我们倒也不用急于立马决定怎么应对。”
贺健听了九条浩之的话,表示了认可。
第1325章
权衡利弊
明天就是贞观十九年的最后一天了。
颐和园中如今是一片喜庆。
大家都在等待着过年。
不过,此时此刻,李世民却是临时召集了一帮大臣,商讨着百骑司刚刚收到的消息。
“陛下,新罗女王金德曼已经病入膏肓,如今全面唐化的推出,意味着金胜曼的正式掌权。
过去的那么多年,我们一直都希望各个番邦属国能够按照我们的规矩去管理国家,微臣觉得这个变化对我们来说是个好事。”
房玄龄作为尚书左仆射,首先站出来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玄龄说的没有错,新罗人起了这个头,那么以后可能就会有其他的番邦属国跟进,这对我们大唐来说,没有什么坏处。”
萧瑀心情也有点激动。
他没有想到自己有生之年能够见到大唐周边的属国能够如此全面的唐化。
这对传统的儒学人员和官员来说,绝对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
虽然以前各个番邦属国,其实也算是儒家文化圈的国家。
但是国与国之间的区别,其实还是挺明显的。
就像是新罗王国,人家就是一直都是实行的骨品制,一般的唐人对此非常陌生。
但是全面唐化之后,就几乎是照搬了大唐的官制了。
当天,新罗人的一品大员,跟大唐的一品大员,实际全力还是有区别的,但是你不能否认人家也是一品大员。
就像是后世非洲那些小国,虽然人家的实力可能连你的一个县级市都比不上,但是人家的总统就是总统。
在国际舞台上,或者是外交上面,是跟各个国家的一把手对接的。
“新罗人愿意跟着我们大唐的步伐走,那自然是好事。不过我听说金城那边已经有一支新的使臣队伍正在朝着长安城而来。
他们希望我们大唐能够在各行各业都对新罗给予扶持,特别是在衣食住行等各个行业相关的作坊方面,希望大唐能够传授技术。
这个事情,微臣觉得还是需要慎重的。”
长孙无忌虽然跟李宽不对付,不过他说的这个话,李宽在旁边听了倒是颇为认可。
金胜曼想要凭借着一个全面唐化的噱头,就从大唐这里获得各种各样的技术,那是做梦。
但是如果朝中没有人明确提出反对的话,很可能新罗人的这个想法,就实现了。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对技术看的那么重的。
“长孙司空说的这个话很有道理。新罗人要向大唐学习,我们自然是支持的。
但是涉及到具体的技术转让,还是要慎重。像是一些毕竟常见的,只要新罗人愿意出现,倒也不是不可以转让。
但是涉及到一些核心技术,朝廷应该也有一个标准,不能什么都转让。”
李宽这话一出口,房玄龄、萧瑀等人都有点惊讶的看着他。
很显然,李宽的意见和长孙无忌的高度一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24/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