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17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89/2214


澳洲虽然差了一些,但是因为有永平港和太子港在那里,也算是步入了发展的正常轨道。
只有美洲距离大唐太远了,虽然有金山港和希望港,但是影响力很低。
借着李治贬到美洲的机会,李宽是准备鼓动一帮人去美洲发展,把大唐的影响力彻底的推广到北美洲。
如今的北美洲,土人的数量还是不少的。
虽然这些人的战斗力谈不上多高,但是人数有优势的情况下,唐人的数量如果不够的话,在那里定居是很有危险的。
所以李宽提前安排人去到难波津和函馆,让人怂恿一批倭国人及大唐商家跟着李治一起去北美洲。
当然,提前准备好补给物资,也是很有必要的。
毕竟那么大的一个船队,需要的东西是比较多的。
到时候船队出发的时候,肯定已经是冬天了,不能往太靠北的地方行走。
并且风浪也是比较大,沿途得到食物和淡水补给的可能性基本上为零。
“东方总督,船队补给需要的食物和新鲜蔬菜,已经全部准备好了。
特别是那些新鲜的蔬菜,我专门跟东方渔业做了充分的沟通,会腾出两个暖棚的青菜给到九皇子的船队进行补给。
除此之外,绿豆、黄豆也准备了不少,到时候船上可以用来发豆芽。”
兰乔生作为函馆港的负责人,工作做得一直都很让东方平满意。
特别是兰乔生在函馆港推广豆芽这个东西,让船队在海上也能吃到一些新鲜的菜肴,很是改善了航海的吃食问题。
东方平为了这个事情,还专门让人去各个港口向船队推广。
而倭国里头,因为函馆港对绿豆的需求,已经出现了不少百姓将土地转为种植绿豆的情况了。
“冬天去北美洲,气候非常寒冷!他们从长安城出发,虽然携带了御寒物资,但是我估计不见得准备的那么充分,这方面你也要考虑一下。”
东方平确认了一遍兰乔生准备的物资,心中也算是有了一个大体上的了解。
“各种棉袄都已经准备妥当,还有一批鸭绒服也放在码头旁边的仓库里头,随时可以提供给九皇子。
不过,都督,我有点不是很理解,这几年太子殿下跟九皇子为了储君之位,不是争斗的很厉害吗?
为何这一次太子殿下却是不计前嫌,以德报怨的提供这么多的物资,还让我们出面拉拢了一批倭国百姓跟着去北美洲呢?”
兰乔生虽然身处函馆港,远离长安城。
不过每一期的《大唐日报》,他都是会看的。
只不过他看到《大唐日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多月前的内容了。
但是这并不影响他对长安城里头的局势的判断。
现在的生活节奏没有那么快,很多事情过个十天半月的,不一定会有什么本质上的变化。
“与其说是太子殿下跟九皇子争斗,倒不如说是太子殿下跟长孙无忌争斗。
我以前在长安城的时候,可是知道九皇子从小就是跟在太子殿下身后长大的。
虽然因为储君之位的原因,两人的关系变差了很多,但是毕竟还是有感情基础的。
再加上太子殿下对待海外领土的发展的态度,跟许多人都不一样。
说句夸张一点的话,哪怕是九皇子跟太子殿下的关系很差,只要九皇子愿意去北美洲发展,太子殿下也会照样让我们提供支持。
所有愿意前往美洲的船队,都能得到我们函馆港的支持。
很显然,太子殿下在下一盘大棋,这格局,比我们能够想象的都还要更大。”
东方平算是李宽身边的老人了。
对于李宽的性格和做事风格,自然也有几分了解。
“好像确实如此!今年有不少长安城的勋贵世家的捕鱼船队来到了我们函馆。
按理来说,这些船队的出现,是会损害东海渔业在函馆港的利益的。
所以我原本以为他为让我们难为一下其他的船队,限制他们的发展。
但是实际的情况跟这个完全不同,太子殿下不仅没有公报私仇,反倒是非常支持大家来函馆港外面捕鱼。
如果有人愿意去美洲探险的话,更是会提供各种各样的有用信息。
这样的格局,却是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的,这也正是太子殿下的魅力所在啊。”
兰乔生只是远远的见过李宽,对李宽的了解基本上都还停留在《大唐日报》等报纸上面的报道。
……
“九郎,这里就是难波津了,倭国最大的一座城池,据说连国度奈良城也没有办法跟难波津相比。”
离开登州之后,李治的船队就直奔难波津而去。
这条航线如今已经非常的成熟,都已经不需要再去平壤那边沿着海岸线缓缓而下了。
所以从登州离开之后,不过是十几天的功夫,李治的船队就出现在了难波津的外海。
“难波津的大名我自然是听说的,据说长安城歌剧院最近在上演一部叫做《难波津的舞女》的格局,很是受到了一些人的欢迎。”
李治放下手中的望远镜,等待着船只缓缓的入港。
“我们唐人在难波津的地位非常高,相比倭国人来说,又比较有钱。
听说当地很多人家的女子,都愿意去到租借做事,这样可以挣到更多的钱财。
甚至有一些人家为了让女人能怀上我们唐人的种,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呢。
年轻英俊的唐人走在路上,不用担心被人抢劫,被人刺杀,但是需要担心被人拉近房间,强行进行传宗接代呢。”
王大牛离开长安城之前,显然也是做了一番功夫的。
沿途会经过什么港口,这些港口是什么情况,他都基本上搞清楚了。
“还有这等事?难道《难波津的舞女》里头的舞女,就是倭国人用来愉悦我们唐人的吗?”
李治很是好奇的问道。
虽然李治每天都要看很多的报纸,但是他看的东西跟市面上流行的一些东西,自然不会完全一样。
像是《月亮报》这样的报纸,就压根出现都不会出现在李治的眼前。
所以哪怕是李治再努力,有些消息也是注定了看不到的。
“应该是却有其事!那个《难波津的舞女》,我还专门过去看了,歌剧院都是使用一帮倭国女奴来作为演唱者的,在长安城里也算是颇受欢迎。”
说到这里的时候,王大牛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很显然,他是想到了什么东西。
自从离开了长安城之后,他就再也没有碰过女人了。
这要是倭国的女人那么喜欢唐人,他就有福气了。
“这个事情,如果没有亲身经历,还真是很难相信啊,看来我们有必要在这难波津停留几天,好好的了解一下这个国家。
将来我们金山港要从大唐获得补给,倭国这里的港口几乎是没有办法避开的存在。”
已经彻底的调整了状态的李治,如今已经完全进入角色了。
甚至站在甲板上,看着那一望无际的大海的时候,他还会为之前自己的一些做事风格而感到好笑。
自己的格局,果然还是太小了,一点也不像是大唐的太子。
“嗯,据我了解,观狮山书院里头还有一个专门的倭国研究所,专门去研究倭国的风土人情,很显然倭国的重要性,比我们想象的要高。”
王大牛作为李治的护卫统领,自然也要负责一些隐秘事情的打听。
也就是说,他其实也算是李治的情报头子了。
只不过他这个情报头子能够调动的人员数量,远远低于李忠和王玄武。
“倭国盛产金银,人口数量又还算比较大,自然是值得重视了。
虽然他们国内我听说还比较贫穷,但是长安城里头,倭国的遣唐使数量是最多的。
由此可见,他们的学习能力是非常强的,未来还说不定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李治结合自己之前了解的信息,心中对倭国又有了一个不一样的印象。
“我听说继续往北而去之后,就会达到倭国最大的鱼港口,也就是函馆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89/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