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17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90/2214


那里的海域,遍地都是鱼群,每天都有无数的海鱼被捕捞出来。
据说到了冬天,长安城有些酒肆之中,还会有专门从函馆港这里捕捞上来之后,冰冻运输到长安的蓝鳍金枪鱼等海鱼呢。”
“函馆港的大名我也是知道的,在那里,应该是我们的船队进行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的补给了。
然后我们就要一头砸向太平洋,迎接未知的挑战。”
李治跟王大牛一边说话,一边缓缓的随着船队靠近难波津码头。
……
“孟统领,九皇子的船队已经开始进港了。”
在难波津的租界里头,孟浩正在分析着今天收集而来的各种情报,结果就收到了一个最新消息。
“走!我们去迎接一下!”
虽然李治已经不是大唐太子,甚至都已经不是一个亲王了。
但是孟浩还是不敢有任何的轻视。
李宽可以不搭理李治,可以鄙视李治,但是下面的人也这样子的话,显然不会有好果子吃的。
“没想到这么快就到了啊。看来九皇子对于流放北美洲,并不是特别的抗拒啊。”
孟浩一边起身,一边继续跟属下说着话。
对于孟浩这些东海渔业在一个地方的总负责人来说,其实做事说话都是很有讲究的。
相应的,他们也能从各种事情和话语背后分析出一系列的意思出来。
“昨天来的《大唐日报》上面已经刊登了楚王殿下被册封为秦王殿下的消息。如今长安城又过去了差不多大半个月了,肯定是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九皇子现在到难波津,我们要怎么接待,也是一个让人感到头疼的问题呢。”
虽然李宽没有表达出对李治的敌意,但是大家争夺储君之位,一个是胜利者,一个是失败者,你让别人怎么相信他们之间没有任何的问题呢?
虽然之前李宽安排人去难波津和函馆港都吩咐了要提前为李治的船队准备好补给物资。
但是在有些人看来,这个吩咐的背后,是希望李治能够尽快的去北美洲,不要在各地随处逗留了。
这是不是意味着李宽恨不待见李治呢?
他们心中也甚是困惑。
“也没有什么必要那么头疼的,太子殿下做事一向是光明磊落,既然已经安排我们为九皇子准备物资。
如今又正常的放任九皇子离开长安城,那么我们就不必额外的去想这个事情背后蕴含的东西了。
琢磨的太多,我们就不知道要怎么做事了。”
孟浩很早就跟着李宽混了。
虽然这些年一直待在倭国,对于李宽的性格也已经把握的不大准了。
但是根据他早年跟李宽接触的情况来看,孟浩还是觉得自己这些人员,还是不要琢磨的那么多为妙。
要不然什么事情都要想的那么多,那就不知道要怎么干活了。
“那……那我就按照正常的亲王来到难波津的接待标准去迎接九皇子了?
倭国那边估计也会有一些本地的官员和商家,想要借着这个机会跟我们大唐的皇室结识一下。”
“倭国人想要结识,就让他们结识去吧。正好太子殿下一直都希望鼓励更多的人去美洲,哪怕这些人是倭国人也没有关系。
倭国人愿意心甘情愿的给我们大唐做奴仆,但是美洲的那些土人就不好说,你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些土人就要造反了。”
这个年代的唐人,虽然看不起包括倭国人在内的所有番邦属国子民。
但是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厌恶。
所以孟浩的这个观点,倒也没有引起大家的任何反对。
甚至后面就连李治自己知道了,也都表示了赞成。
只要是个人愿意去北美洲,他都欢迎!
第1501章
给你们安排的妥妥的
“夫君,这难波津,乍一看上去,跟我们大唐自己的港口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区别呢。”
站在甲板上,王氏看着前方的难波津城,眼中的担忧慢慢消失。
来到异国他乡,大家多少多会有一些不安或者担心。
王氏也不例外。
特别是她如今已经不是大唐的太子妃了,只不过是一个庶民的身份。
这种落差和担忧就显得更加明显了。
“难波津在十几年前开始就深受东海渔业的影响,码头旁边的租界,如今被称为唐城,据说是比难波津原来的城池更加繁荣的存在。
这唐城完全是由我大唐负责设计和安排施工的,风格上自然跟我大唐非常的相似。
再说了,倭国本来就没有什么自己的文化,都是在跟中原王朝学习。
所以哪怕是没有东海渔业,他们的很多建筑,跟大唐的州县也是非常相似的。”
不得不说,李治还真是博文见识。
那些年跟在李宽身后,可没有少学习到东西。
可惜的是作为皇九子,他生的太晚了。
不挂失李宽还是李承乾,亦或是李恪和李泰,都比他大十多岁。
这么一来,大家能够掌握的资源就完全不一样了。
你都还不懂事,哥哥们就已经开始争权夺利了,你拿什么去争?
所以他这个太子才会成为朝廷中的一个小透明。
就连造反的时候,也就于志宁等一小部分死党能够帮忙出谋划策。
没办法,年轻虽然是个资本。
但是年轻也就意味着没有资本啊。
“郎君说的有道理,这倭国,如今其实也跟那新罗差不多,基本上是在走全面唐化的道路。
哪怕是没有东海渔业过来,这里也会长得跟我们大唐的城池一样。
如今有了东海渔业在背后推动,这里就更是跟多内一模一样了。
听说孔子学院在海外的分院之中,难波津的规模算是名列前茅的,单单学院里面学习我们大唐先进文化的倭国人,就有超过三千人嗯。”
这个时候,李治身边的辛茂将忍不住插了一句话。
作为李治在太子之位上面少数的发掘出来的几个人才,辛茂将当初是反对李治兵行险着的。
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等到李治和徐妃之间的事情犯了之后,辛茂将说什么都不管用了。
不过,不得不说,这个辛茂将也算是很有担当了。
虽然没有参与到明德门事件里头,但是在李治失势之后,他反倒是没有跟其他人一样选择落井下石。
权衡利弊了一番之后,辛茂将觉得自己跟着去北美洲,也许能够给辛家带来不一样的一个结局。
反正他不是辛家的嫡系子弟,庶子出生的他,如果能够在海外将辛家的名声发扬光大,让金山港成为登州一样的繁华之地的话。
那么到时候他这个可能的金山港刺史,绝对有希望名扬大唐的。
想明白了这一点之后,辛茂将就跟着李治出发了。
这一路上,大大小小的许多事情,基本上都是辛茂将负责安排的。
所以其他人可能还有心思在那里想着想那,但是辛茂将却是连胡思乱想的时间都没有。
甚至大部分时间,他都不在李治身边,而是今天在这艘船上,明天在那艘船上,确保每一艘船都不会出乱子。
也就是现在都到了难波津了,船队经过了这些时间的磨合,也已经慢慢的进入正轨了。
再加上大家已经离开大唐了,就算是想要后悔也没有机会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90/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