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19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64/2214


“陛下,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到时候各个省份的权利会不会太大了?
到时候尾大不调,不听中央朝廷的指令,就容易生出事情来。”
长孙无忌这个顾虑,显然还是很有威慑力的。
作为长孙家的负责人,他是大唐这个国家的得利者。
不管是李世民在位,还是李宽在位,他肯定都是不希望大唐变得虚弱起来。
这不符合他的利益。
这点觉悟,他还是有的。
“封疆大吏?这确实也是一个问题。”
李世民沉默了片刻,自然能够理解长孙无忌的担忧是什么。
各个省份的权利大了,一把手的想法自然也就会发生一些变化。
很多时候,这几乎是一个必然发生的事情。
“无忌的这个担忧,确实是很有必要的。
微臣觉得太子殿下抛出这个提议的时候,应该也是已经考虑过这个问题的了。
所以到时候各个省份军政肯定是要分开的,不能一个人军事和政务都同时管理。
除此之外,各个省份下属的机构之中,有些是不归省里面管辖,而是直接听命于中央朝廷。
通过各种各样的措施,在省内形成一个比较平衡的局面。
这么一来,就能最大程度的降低各个省份各自为政的风险。
当然了,我觉得还有一招可以拿出来使用,就是规定各个省份一把手的任命时间。
在同一个位置,最多不能超过五年时间。
比如江东省的都督,在位五年之后,就必须调任其他省份。
这么一来,哪怕是他在原本的地方实力很强大,去到新的地方也不敢太过分。
甚至各个地方的官员知道上司五年后就要走,也不敢太过于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给压在人家身上。
最终让各个省份都听从中央朝廷的指示做事,而不是各个省份都变成独立的王国。”
不得不说,姜还是老的辣。
李宽明明没有跟房玄龄讨论过这些方案,但是房玄龄却是已经全部想到了。
不管是权利的平衡,还是岗位轮动,这都是非常好的限制各省份官员权利的措施。
“通过这些措施,固然可以一定程度的削弱风险,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他们要是想要反抗,自然是可以找到其他办法的。”
长孙无忌一时之间不知道怎么反驳房玄龄。
不过他却是觉得如果自己在一个省份内当官,肯定会拼命的想办法去扩大手中权力的。
“太子殿下如今不是已经成立了大唐邮局吗?
到时候各个邮局都是不归属于当地官员管辖,百姓们可以随时将一些弹劾的信件传递到长安城。
这对很多官员来说,应该也是一个威慑力很强的事情。
再说了,伴随着铁路和水泥道路的修建,大唐的交通变得越来越便捷。
这种信息传递的加快,必然也会饿让各地官员在做事的时候多了几分忌惮之心。
大家乱搞的可能性,会充分的降低。
再说了,各省官员都是天子直接任命的,肯定选拔的都是经过了考核的官员。
在源头上,就已经把这种危险性给大大的降低下来了。
如果大家不放心的话,还可以再追加一条,就是本省出生的官员,不能在本省担任一二把手。
这么一来,就进一步的削弱了他们不听号令的可能性了。
至于出现本地官员带头叛乱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了。”
房玄龄进一步的加强了自己的方案,这让李世民和长孙无忌都找不到反驳的理由了。
他的这些招数,在后世已经是得到普遍性证明的好方法。
纵观各个省市县的一把手,几乎都不是本地人。
很多时候,甚至连二把手、三把手也都不是本地的。
“玄龄的这些提议不错,回头可以跟宽儿好好的交流一下。
废道改省,自然有它的独到优势,但是朝廷一下子增加了那么多的官员,百姓的负担可能会变重。
这个变化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还真是要好好思考一下。”
李世民是一个非常爱惜自己羽毛的帝王。
所有官员的俸禄都是出自于百姓缴纳的赋税,官员的数量增加了很多的话,就意味着赋税也需要增加才行。
这些年大唐的赋税增加很快,可能这个问题还不明显。
但是这个增幅肯定是不可能一直这样持续下去的。
李世民对这个情况倒是有着充分的认知。
“陛下圣明,微臣也觉得一下子增加了那么多的机构的话,对于官员的需求立马就会大幅增加。
就像是每个省份里头都有十八部对应的机构,而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省份的数量比道的数量又会多很多。
这么一来,整个朝廷的官员数量可能直接就要翻一番了。
太子殿下这个做法,有收买天下读书人的企图,这种饮鸩止渴的方案,我觉得是需要反对的。”
长孙无忌再一次的给李宽上了一点眼药。
他这个话,听起来还很有道理的样子。
一时之间想要找到反驳的理由都没有那么容易。
“收买人心这个说法,微臣是完全不认可的。
就以太子殿下的威望,也根本不需要收买人心。
大唐中央朝廷对于各地的管控,客观的说,确实力度有所不足。
政令不出颐和园,这个说法虽然有点夸张,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客观事实。
如果能够将天下划分成二三十个省份,那么朝廷通过控制各个省份来间接的掌控所有的州县。
其实反倒是比较有操作性的。
一个上下等级明确的多层级机构,用来管理各个州县是具备比较强的操作性的。
并且通过这个操作,可以进一步的削弱世家大族对于地方的掌控,让朝廷的威严变得愈发的强盛。”
虽然很难找到非常充分的证据去反驳长孙无忌。
但是房玄龄肯定不能任由他在那里反对李宽的提议啊。
废道改省,这可是李宽上任以来的三把火之一,那是绝对不能随随便便就熄灭了的。
要不然到时候对李宽的威严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损害。
“玄龄,此言差矣!
自从陛下废郡改道以来,大唐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
这充分的说明了现在的这种体制是非常优秀的。
这种体制才运行了二十年,立马就要大规模的修改,其中的必要性是很难让人理解的。
大唐经过陛下的励精图治,好不容易有了现在的局面,可不能被随便折腾。
要不然到时候受到损失的,可就不是一个两个百姓了。”
长孙无忌自然也不会因为房玄龄的反驳就熄火了。
“行了,这个事情不用争论了,一时半刻也争不出什么结果来。
到时候朕回到长安城之后,再跟宽儿好好的商量一下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64/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