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2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9/2214


“三娘子,你为何不绣鸳鸯呢?我觉得这个大雁没有鸳鸯好看呀?”
绿竹双手托着下巴,坐在程静雯对面,看着她在那里忙碌着。
不是她不肯帮忙,而是自家三娘子非得自家亲手制作。
“噗呲!”
似乎是想到了什么,程静雯笑了起来。
绿竹嘟囔着小嘴,“三娘子,我这个问题很好笑吗?”
“世人都说鸳鸯是坚贞不渝的象征,喜服喜被上都要刺上鸳鸯。但是,有一次我跟王爷去渭水边上游玩,刚好看到几只鸳鸯,你知道王爷是怎么说的吗?”
“怎么说的呀?”
“你肯定想不到。”程静雯抬起头看了绿竹一眼,“王爷说,鸳鸯其实一点都不忠贞,相反的,它们还很花心。”
“啊?”
程静雯的回答显然出乎绿竹的意料。
“没想到吧?因为王爷说,鸳鸯只在每年产卵的时候,会结成伴侣,这个时候的雌雄鸳鸯确实是形影不离的。
可是,一旦等到小鸳鸯出世之后,它们便是雄再婚,雌再嫁,各走各的路。甚至,就在这段时间内,雄鸳鸯也是朝秦暮楚的,这样的鸳鸯,你还觉得它们忠贞不渝吗?我还敢把它们绣下来吗?”
这种颠覆认知的事情,也就是从李宽嘴里说出来,程静雯会相信,会在意。
要是其他人这么说,她一定会认为这个人是哗众取宠。
“不是吧?鸳鸯怎么可以这样呢……害我还偷偷的绣……”绿竹忽然脸上一红,“三娘子,那这大雁就忠贞了吗?”
“当然,大雁一旦失去伴侣,要么抑郁而亡,要么孤老终生。听说,一旦捕获一只大雁并且杀了,它的伴侣即悲鸣触地而死。”
程静雯发现自己和李宽待在一起的时间长了,杂七杂八的东西倒是懂了不少。
“好吧,这大雁看上去也挺漂亮的,大雁就大雁吧。三娘子,这马上就要成婚了,你怎么就一点也不激动呀?”
作为程静雯的贴身婢女,绿竹到时候肯定也是陪嫁丫头之一,理论上,也将有机会成为李宽的侍妾。
当然,只是有机会而已。
所以,这段时间她其实内心也是激动、忐忑不已的。
“你别在这里啰里啰嗦啦,我好不容易静下心来,等会又被你搞乱了。”
程静雯白了一眼绿竹,不过,被她这么一说,自己的心里面又不可抑止的想起了另外一个人影。
第305章
热闹的长安城
大唐国力蒸蒸日上,长安城也变得越发繁华。
李宽的婚礼即将到来,好多人都在忙着往长安城赶来。
蒙巴顿和阿斯卡也不例外,跟着马周来到了长安。
“我原本以为凉州城就已经够大了,没想到和长安城比起来,完全就不是一个级别的呀。”
别看蒙巴顿在凉州城周边的胡人当中很有地位,见识也不凡。
可毕竟是没有去过长安。
就像是有些人上大学前都几乎没有出过自己所在的县城。
哪怕以前觉得自己多么厉害,见识比周围的人广多少,真正的去到了帝都和魔都,跟本地生源的同学一比较,就会发现,原来自己以为的见多识广……
李宽自己对此就深有体会。
“蒙巴顿,你说我们也在长安城买一处院子怎么样?到时候凉州至长安的水泥路修建好之后,就可以时不时的来住上一段时间呢。”
阿斯卡也对长安城的生活向往不已。
“这个可以有啊,今天先去见王爷,明天没事的话,我们就一起去找家牙行,看看能不能找两座离的近的院子。”
蒙巴顿眼前一亮,觉得阿斯卡的主意很好。
……
明德门外。
程处默一行人看着人来人往的城门,不由得感到有点物是人非。
每次离开长安城,再回来的时候,总能感受很大的变化。
“在登州的时候就听说楚王殿下的南山建工已经开始修建从长安城到凉州的水泥路,我还没什么感觉。如今看到城门外一眼望去,都是平整宽阔的模样,才能感受到这水泥路实在是不凡啊。”
程处默并没有下马进城的觉悟,直接站在城门口,回过头来看着水泥路上的情景。
这么一大帮子人,骑马的骑马,驾驶马车的驾驶马车,立马就把明德门前给搞拥堵了。
不过,作为长安城几大害虫,程处默他们几个虽然这两年不常在长安活动了,守城门的人员还是能够认出他们来的。
再说了,敢这么嚣张的堵在城门口,不用看,猜都猜得到不是普通人。
“程大哥,听说长安到凉州的水泥路修好之后,王爷还准备修建长安到洛阳的,到时候我们直接乘坐大船在洛阳下船,然后再走水泥路回来,还可以省一两天时间呢。”
水泥的不凡,他们几个都见识过了。
但是这样大规模的修路,却是第一次看到。
“要我说,直接把水泥路从长安一直修到登州,那样骑着快马来回,节省的时间更多。”
房遗爱脸色黝黑,浑身肌肉,一副力大无穷的模样,生生让准备上前劝说一下的城门小吏都给吓住了。
不过,好在几个人毕竟是长安城长大的,稍稍好奇了一把之后,就开始进城了。
……
楚王府别院,今天一大早就热闹非凡。
东方平紧赶慢赶,总算是在昨天晚上赶到了长安城,离李宽的大婚也就差了几天时间。
“王爷,这次我从泉州而来,带了一些香料回来,听说这些香料,在南洋其实并不罕见,可是在长安城却是价格高昂。”
东方平自从离开登州之后,先是在杭州,紧接着在明州,如今又去到泉州负责市舶司的事情,简单的道喜和献礼之后,自然也要述职一下。
而李宽也对这段时间东方平的感悟很感兴趣。
特别是泉州与广州,是大唐这个时候与海商接触最多的两个州府,异国番邦的商人绝对不少。
并且,这些人从海上而来,跟长安城西市的那些胡商又有很大的不同。
虽然李宽有着后世的眼光,对这个年代的国际形势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也只是有一定了解而已。
具体南洋各国是什么情况,印度洋沿岸又是什么情况,其实知道的也不算多。
特别是南洋的很多番邦国家,名字奇奇怪怪的,想记住都有难度。
“你说的没错,香料在大唐是稀罕物件,但是在南洋却是不算罕见。本王听说南洋还有一座香料岛,整座大岛上,全部是各种各样的香料。”
后世的人们可能很难理解调味的香料,在历史上为何也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们都知道,自古以来,贪官都是喜欢收集价值昂贵的东西的。
可是,据说唐朝中后期的时候,一名宰相级的官员被查之后,家里居然搜出来来了八百石的胡椒!
八百石啊!
可不是八百斤!
他又不是卖胡椒的。
由此可见,香料在唐朝的时候,是属于贵重物品,具备一定的货币属性了。
之前李宽之所以没有想到这一茬,主要是因为下南洋的难度比去倭国要高不少,整个南洋群岛遍布,水域复杂,还有一些海盗盘踞其中。
贸然让东海渔业的船只下南洋,还真可能有去无回。
要不然你以为广州和泉州那么多商人,他们不知道南洋有香料吗?不知道直接去南洋买会便宜很多吗?
“香料岛?”
东方平倒吸一口冷气,“那岂不是就跟金山银山一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9/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