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2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0/2214


虽然不知道李宽口中的香料岛到底有多大,但是产出的香料,绝对不是一船两船可以搬运完成,这么一想……
那就是一座活生生的金山银山啊。
“差不多吧,关键是你要能找到这座岛。要不然,单单只是在林邑等国家的话,香料虽然也是有的,但也不是遍地都是。”
李宽一边说,一边在心中盘桓,是不是可以考虑下南洋了?
“王爷,如今泉州码头的船只,已经渐渐习惯了市舶司的管辖,属下准备这次回去之后,就转到广州去,把那里的市舶司也建立起来。”
“行!一旦广州的市舶司也进入正轨,你就可以考虑和东海渔业商讨下南洋的事情了。”
登州的造船作坊已经在尝试制作更大的飞剪船,等到明年下水的时候,差不多也就可以考虑下南洋的事情了。
既然东方平有这个意思,本身下南洋又符合自己的布局,李宽自然没有反对的意思。
“王爷,你放心,最多半年,属下一定让广州的所有船只都听令于市舶司。”
有了接连几个地方的经验,东方平如今也是信心十足。
第306章
出海的热潮
一股从北往南的寒流一夜之间让长安城进入了冬天模式。
街上匆忙行走的人群,都纷纷的穿上了厚厚的冬装。
不过,一条消息的流传,却是让长安城的勋贵百姓心中充满了火热。
东海渔业在倭国发现了一座银山!
就程处默几个的大嘴巴,这么重要的一个发现,自然是回到长安城之后就跟着家里的吹嘘了一番,紧接着又来到楚王府别院述说了一番大伙的丰功伟绩。
这么一来,石见银山的事情自然就迅速的传开了。
“李忠,那石见银山的事情,可是属实?”
长安城里都已经传得沸沸扬扬了,李世民自然也是听到了。
“陛下,是真的。属下也是刚刚接到百骑司的汇报,这石见银山,应该是在好几个月前发现的,据说程大郎他们回京的时候,那里日产白银已经超过三千两了。”
李忠心中不由得感叹李宽真是狗屎运。
随便派一帮人在倭国找一找,居然就真的发现了一座超级大银矿。
就连自己也忍不住要考虑,是不是把儿子送到观狮山书院去学习,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能跟着沾点光呢。
“朕一直以为大唐物产丰厚,人杰地灵。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倭国,居然有如此巨大的银矿。看来宽儿之前说的发展海贸,还真是大有可为啊。”
“陛下,东海渔业虽然是楚王殿下建立的,但是大部分的份子都已经送给了陛下和朝廷,说起来,属下还得恭贺陛下喜得石见银山呢。”
李忠难得的趁着李世民高兴,也拍了一个马屁。
“说是这么说,可是朕当初也跟宽儿约法三章,这东海渔业的事情,一切都由他说了算。这账上哪怕是有金银无数,只要不分配,那也是进不到内帑之中的。”
想到这里,李世民就有点不满。
李宽这么安排,搞得好像自己随时都在觊觎东海渔业一样。
朕是那种人吗?
……
五合居。
最近一段时间,郭得志的压力有点大。
点都德力压五合居,成为长安城最有名的酒楼,连带着过来听郭得志说书的人都少了一些。
这几天,坊间里面流传着东海渔业在倭国发现超级大银矿的消息,郭得志立马就眼前一亮,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题材。
这种类似探宝的故事,之前自己也有说过,反响非常不错。
只是,一般人不会轻易渲染寻宝的事情,所以题材十分难寻找。
如今这个石见银山的传说,无疑正是郭得志最想要的故事。
只不过花了三天功夫,名为《倭国寻宝记》的故事,就已经在郭得志心中酝酿完成。
“各位客官,今天小老儿要给大家说的一个故事,和长安城里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石见银山有着密切关系。且说大唐东北面,有一个由众多岛屿组成的国度……”
好些在五合居吃着饭的客人,都不自觉的停下了筷子。
作为长安城最著名的说书人,郭得志很善于把握说书的节奏,对于如何调动听众的情绪,可谓是游刃有余。
不过是两三天的功夫,五合居的生意居然就比往常要好了三成。
而其他酒楼的说书人,看到《倭国寻宝记》居然这么受欢迎,立马就推出了类似的《石见银山探宝大揭秘》、《一座银山的故事》、《我和石见银山不得不说的故事》……的说书内容。
如果有热搜排行榜的话,那么石见银山无疑是当之无愧的头条。
……
点都德中,郭阳和邓峰心情愉悦的坐在雅间里面品着新出的菜式。
“郭兄,这几日木材的销量,就快要赶上上个月一整月了,特别是那些巨木,原本是接连跌价了两年,如今居然有了回涨的趋势,实在是大快人心啊。”
“我这边的情况也差不多,往日一般都是自己直接采办木材的几家造船作坊,突然都开始找我买木头了,特别是那种适合造船的木头,几乎就是有多少要多少。”
自从当初修建大明宫的时候吃了个大亏,郭阳和邓峰可谓是缓了好几才缓过劲来。
要不是水泥的推广有个过程,有些思想老旧的人家又不爱使用,郭阳和邓峰估计就撑不到今天了。
“着实如此,来我那买木材的,基本上也都是用来造船的。这几年,渭水河边的造船作坊可是多了不少,没想到现在又有这么多人准备去造船。”
邓峰作为木材商人,自然很关注造船作坊这种用木头的大户的变化情况。
按照他的理解,大唐的造船作坊,这几年可是多了不少。
正常情况的话,接下来的几年,都不会再有什么新的造船作坊成立了,谁知道计划赶不上变化,石见银山的发现,彻底的刺激了勋贵世家参与到海外贸易的热情。
这次是东海渔业,下次指不定就是自己了。
也不用石见银山那样的超级大银矿,只要发掘一个普通的银矿,也足够一个世家兴奋不已了。
……
登州刺史府。
“淳于使君,这几天从长安的方向来了不少陌生的商队,要不要派胥吏去调查调查,看看这些人都是来干什么的?”
淳于家作为登州的地头蛇,消息是非常灵通的。
“调查什么?这有什么好调查的。当初程处默他们那帮人一回来的时候,我就知道挣钱的机会来了。”
淳于难露出了一个迷之自信的微笑。
“挣钱的机会?”
淳于博一时没有反映过来淳于难说的是什么意思。
“是啊,你别只顾嫉妒东海渔业在倭国发现了大银矿,你要想到这个消息传开来之后,大家的反应。”
“莫非使君你这段时间频繁安排属下去各个造船作坊里面买船,就是跟这个有关系?”
淳于博也不傻,很快就联想到最近家族的各种动作。
登州府的各个造船作坊,但凡是有现成的船只,不管是什么船,都被淳于难派人买下来了。
童叟无欺的价格,谁也说不出什么不是来。
甚至一些作坊里面还在建造的船只,只要肯买,淳于难也让人下了定金。
长安城那些世家勋贵,但凡是想要早点出海,不找自己买船,短时间内就别想买到多少船只了。
淳于难忍不住露出了笑容,“没错,为的就是今天。记住了,最近买下的船只,如果有人要买,全部加价三成!”
第307章
怎么说话不算话呢
十一月十一日,是个良辰吉日。
天还没有大亮,李宽就被叫醒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0/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