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2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0/2214


“肉管饱,粟米管够,我们东海渔业,就没有饿肚子的人。”
房遗爱盯着罗三刀,这家伙算是这群海盗里面长得最高的人了。
即使如此,也比自己矮了一个头。
不过,那肌肉突出的手臂,应该暗示着这家伙应该有几分力气。
“那……那我跟你们干了!我愿意为东海渔业效命!”
罗三刀没有任何犹豫。
至于说自己这样是否背叛了大当家?
这压根就不是他考虑的问题。
谁能让自己吃饱肚子,自己就给谁卖命。
罗三刀的人生哲学就是这么简单。
“我……我也愿意。”
“我对附近海域非常熟悉,我也愿意为东海渔业效命。”
大家都不是傻子。
眼前这个什么东海渔业的人马,很明显是一条大粗腿。
此时不抱住,还等什么时候?
说不定,以后能够有机会去天朝上国呢。
“好!识时务者为俊杰,你们除了会汉话,还会什么话?”
船队虽然在广州的时候请了几个熟悉南洋情况的向导,但是听说南洋有诸多小国,每个国家说的话还不一样。
为了让今后船队能够更加顺利的在南洋活动,尉迟环觉得有必要招募几个懂南洋各国语言的伙计。
“我会占城话。”
“我会林邑话。”
“我会真腊话!”
“波斯话和狮子国的话,我都会说。”
罗三刀看着尉迟环脸上露出越来越多的笑容,忍不住站了起来,“他们会说的话,我都会。”
“嗯?”
尉迟环忍不住把注意力转移到这个看上去傻乎乎的家伙身上。
自己要是没有记错的话,刚刚林邑话,占城话,那几个俘虏至少说了五种话,再加上汉话,这就是六国语言了。
莫非,这个傻乎乎的家伙,居然是个语言天才?
楚王殿下身边的那个王玄策,听说就会突厥语、高句丽语等好几种话语,自己当初已经觉得他很厉害了。
没想到,在这个海盗群里,居然还有更牛掰的。
“你叫什么名字?”
尉迟环忍不住对罗三刀提起了兴趣。
“罗三刀!我叫罗三刀。因为整个岛上,没有人能够接住我的三刀,所以大家都叫我罗三刀。”
“好!罗三刀,你以后就跟在我身边,只要好好干,什么山珍海味,天下美食,都不在话下。到时候,我带你去长安城,让你见识一下什么叫做美食。”
“长安城?我真的有机会去长安城吗?”
秦汉时期,南亚靠近岭南道的地方就已经被纳入中央王朝的治理之中。
特别是汉代,更是将南洋周边的一大片区域纳入到日南郡的管辖之中,所以很多人都听说过长安城。
天朝上国!
对于南洋诸国来说,那着实是高高在上的存在啊。
听到能够有机会去长安城,又能够吃饱肚子,罗三刀绝对今天绝对是自己这辈子最幸运的一天。
额……
如果不去想刚刚狼狈的跳到水里,像是一群死鱼一样的被人捞出水面。
“尉迟大哥,这几个懂汉话的留着没问题,其他人我觉得一刀砍了得了。”
房遗爱觉得留着那些乌拉乌拉不知道说什么的南蛮子,没有任何意义。
船上的淡水和食物是有定数的,谁也不知道下一次补充的机会什么时候才能来临,自然不想多带上那么多累赘。
尉迟环一时之间,有点纠结。
朱二福:“郎君,这个达拉岛,额,罗三刀,是叫做达拉岛吧?”
罗三刀:“是的,一直叫做达拉岛。”
“这个达拉岛,位置其实很特别,我结合海图看了看,其实它是一个非常好的补给点。以后东海渔业的船队要下南洋,可以把这里作为一个固定的补给地。”
朱二福考虑问题,显然要比尉迟环和房遗爱全面。
李宽很早的时候就跟朱二福讨论过,东海渔业要在大海里到处航行,就得有足够的补给点。
在大唐沿岸的时候,随时可以靠岸补给,倒是问题不大。
像是如今,出了广州之后,除了在琼州补给了一次,一直都没有补充过淡水和食物。
这种局面是很危险的。
“我们这次就来了三艘船,不可能留下大量的人员在这里修建补给点啊。”
尉迟环想了想,也觉得朱二福说的对,但是却是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郎君,这些俘虏不就是现成的人手吗?”
朱二福指了指沙滩上一百多号俘虏,笑着说:“我们把他们的船只全部毁掉,没有海船,这些海盗根本就跑不掉。如果他们敢不按照我们的要求修建码头、房屋等设施,回程的时候,就送他们去喂鱼。”
“咦?这个主意似乎不错。尉迟大哥,我们还可以计算好粮食,把多余的带走,到时候,看他们还敢不敢不听吩咐。”
房遗爱在一旁补充道。
几个人又具体的商量了一番,留下一个懂汉话的俘虏来管理这些海盗。
至于这些新提拔的头头,如何建立威信,自然就要借原本的海盗头目的头颅一用了。
这,也算是另类的投名状了。
在石见银山的时候,尉迟环已经玩的很熟了。
第327章
蜜桃村的脱贫
长安城到凉州的水泥路已经修了一年多了。
多头并进,再加上是在现成的官道铺设,七八万人一起动手,进度倒是很快。
要是没有意外的话,今年大雪纷飞之前,就可以全线贯通。
不过,有些人,已经提前享受到水泥路带来的福利了。
蜜桃村,顾名思义,这里出产的蜜桃是最有名的。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村里面就流行种桃树。
一到桃花盛开之时,漫山遍野都是一片花海,蜜蜂在到处嗡嗡嗡的飞舞。
就连长安的一些文人士子,也会慕名而来,留下几句佳作。
不过,蜜桃村终究是离官道还有几里地,离长安城更是还有两百多里路。
往年时分,来蜜桃村收购蜜桃的商贩并不多。
因为这蜜桃皮薄肉厚,多汁甘甜,很是不利于运输。
两百多里,一路颠簸着,去到长安城的时候,估计七八成的蜜桃都坏掉了。
所以,蜜桃村的村民,并没有从这漫山遍野的桃树上面挣到什么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0/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