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3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9/2214


……
千山之巅,万水之源。
越过吐谷浑,就是危耸的皑皑雪峰,辽阔的高原牧地。
对于大唐来说,这是个充满神秘,充满野蛮的地方。
对于这一片野蛮的土地来说,逻些城(现在的拉萨)就是他们的中心。
这座城的周围都是高山,一座座山像连绵不断的长城。
和中原不同,这里的山上连一棵像样的树木也没有,全是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
逻些城在这群山之中,算是占据了一块好大好大的盆地。
而这个盆地的领袖,叫做松赞干布。
不得不说,松赞干布其实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赞普,贞观三年,他才十二岁,就登上赞普宝座。
而那时候的吐蕃国,面临的形势也不比李世民刚刚登基的时候好到哪里去。
旧贵族阴谋叛乱,羊同和苏毗等国也借机入侵吐蕃,形式一片危急。
可是,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他不仅平定了乱局,组建了忠于自己的军队,臣服了国内的各个部落,更是多种手段齐出,很快让吐蕃国成为这一片区域当之无愧的王者。
“赞普,如今唐人的捕奴队,屡屡出现在原先吐谷浑与我们交接的部落,捕捉奴隶,依我看,不给唐人一个教训,不足以显示我吐蕃国的威严。”
宰相禄东赞义愤填膺的给松赞干布述说着吐蕃国边疆面临的局面。
历史上,吐蕃国是因为向大唐求亲不成,认为是吐谷浑在从中做鬼,所以出兵攻打吐谷浑,之后尝试到了甜头,便继续出兵攻打松州,结果被大唐教训了一番,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算是为两国争取到了几年的和平。
不过,因为李宽这只小翅膀,两国之间的关系开始有了些许的变化。
最关键的就是横在吐蕃国和大唐中间的吐谷浑已经不存在了。
而达飞率领的捕奴队,在李宽的示意下,不断的出入吐蕃国的部落,给他们带来了切实的伤害。
这个时候的吐蕃国,说实在的,还是处于国力上升阶段,远远没有达到巅峰。
今年初,松赞干布刚刚派人去泥波罗(现在的尼泊尔地区)国求婚,解决吐蕃国工艺技术落后以及腹部安全问题。
这个时候的泥波罗,是比较特别的存在,是少数非常重视商业的国家,工艺品极为精巧,其雕刻、绘画、建筑等都达到很高水平。
而吐蕃国却还是处于奴隶社会阶段。
松赞干布很聪明,借着通婚的机会,既搞到了技术,又稳定了边疆。
历史上,他也是用这一招对付大唐的。
虽然第一次失败了,但是第二次却是顺利的在贞观十五年将文成公主迎娶回来,实现了吐蕃国各种技术的飞跃。
当然,现在有了李宽,松赞干布的这门好生意,注定是要落空了。
“给唐人教训是必须的,但是从哪里动手最合适呢?”
松赞干布虽然知道大唐是一个强国,但是对自己的吐蕃国也很有信心。
特别登基以来,松赞干布屡次亲征,尚未有一败绩,这也让他对大唐没有什么畏惧。
“北边是吐谷浑的故地,那里留下来的基本上是吐谷浑的穷苦牧民,没有什么油水。并且地势险要,不利于大军展开,一路行军也多有不便。依我看来,我们可以从选择攻打松州。”
禄东赞作为一个番邦国家的宰相,能够在青史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面,自然是有他的过人之处。
“松州?”
松赞干布来到一副简陋的舆图面前,默默的注视了一会。
“松州离山南地区比较近,军粮筹措也相对容易,攻打起来应该容易不少,确实是一个好选择。”
很多人的印象之中,吐蕃国地处高原,粮食产出很少,是一个游牧民族组成的国家。
其实不是。
松赞干布的父亲朗日论赞本身是山南地区的一个部落首领,通过南征北战,统一了大片土地,为松赞干布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甚至在早些年,吐蕃国的都城都不是逻些城,而是山南琼结城。
这山南,其实就是在后世被称为小江南的林芝地区。
这里的海拔比逻些城要低很多,很是适合耕种。
这里的农牧民种植了大量的青稞,同时也养殖一些牛羊。
哪怕是迁都逻些城之后,很多周边的牧民,其实也是游牧,而是在固定的地方放牧。
可以说,吐蕃国其实是一个半农半牧的奴隶制国家。
“要攻打松州的话,那就要尽快出兵,打完了胜仗,刚好可以回来赶上秋收。”
禄东赞也好,松赞干布也好,都不认为吐蕃国攻打松州会失败。
事实上,以一国之力,对付一个没有准备的州府,成功其实也是很正常的。
当然,敢犯大唐者,后果自负。
“山南地区本来就有一些军马,我们再从逻些城带几万大军过去,同时让羊同也出些人手,想必就够了。”
伴随着松赞干布和禄东赞的决议,大唐的边疆又多了一些人在搞事。
与此同时,原突厥故地,薛延陀的真珠可汗也意气风发的骑着骏马巡视着自己的部落。
没有了最大的对手,薛延陀这几年的发展非常快。
虽然在东突厥的故地,大唐兴建了云中都督府等衙门来管辖一些区域,但是更多的地盘却是被薛延陀给接管了。
不客气的说,真珠可汗麾下如今有控弦之士二十万,连周边的大唐各个军镇将领,心中也隐约感到了不安。
虽然薛延陀靠近凉州的部落,很多牧民都已经成为了专职的养羊人,战斗力大减。
但是继续往北的地方,凉州城对他们的影响却是相对有限。
可以说,李宽的草原攻略,还远远没有到完全成功的地步。
逐渐强大的薛延陀,虽然还没有到和大唐翻脸的地步,但是边疆不时的冲突,却是时有发生。
西北贸易对此有着深刻的体会。
为此,听取了马周的多次汇报之后,李宽让王玄武把楚王府情报调查局的触角,也开始深入到薛延陀腹地,以备不时之需。
贞观十二年的大唐,整体来说是比较安静的,对于这些边疆的动静,暂时还没有大的动作。
不过,总有刁民在搞事,该收拾的时候,一定会有人去收拾的。
第351章
发展的这么好,那就给你拉点仇恨吧
拓跋成最近的日子过得不错。
自从在凉州城贩卖茶叶获得了不错的收益之后,他就越发的对这座城池充满了兴趣。
一来二去,他就跟西北贸易搭上了关系。
这个家伙也是会来事,当马周稍微流露出了想要组建一支党项人为主的捕奴队之后,他立马就想到了拓跋勇。
这是自己所在部落有数的勇士,有着一箭双雕的本事。
虽然到现在为止也没有混出多大的名堂来,但是自己却是觉得这样反而更加适合让他出面组建党项人的捕奴队。
“首领,这一次我们把附件几个部落的八百精壮都带出来了,对付薛延陀人的这个小部落应该没问题,要不趁着天还没有完全黑,我们直接冲过去?”
拓跋勇这段时间在凉州城是充分见识了有钱的好处,也见识了达飞带领的捕奴队的风光生活。
再加上昨天西北贸易的人员亲自接见了拓跋勇和拓跋成,他们心中现在也是底气十足。
“嗯,先慢慢的靠过去。这是我们第一次出手,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拓跋成深知党项人要想在西北过上好日子,抱紧西北贸易的大腿是必须的。
很明显,那个马长史是不想看到薛延陀人的捕奴队继续发展壮大,哪怕是有一支吐谷浑人组成的捕奴队和他们抗衡,现在也仍然让自己再组建一支人马。
薛延陀人组成的捕奴队,潜意识里肯定是愿意去别的部落捕捉奴隶。
同样的,吐谷浑人和党项人的捕奴队也一样。
拓跋成虽然也是知道西北贸易打的是什么主意,但是这种事情吧,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9/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