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3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6/2214


所以武媚娘敬酒,李宽肯定是要喝的。
这武媚娘开了头,其他人也不甘落后,很快就你来我去的,喝了不少酒了。
“阿耶,我也要喝酒。”
小玉米在一旁坐着,发现大家的注意力都不在她身上,立马就开始刷存在感了。
似乎很多时候,小孩子都是这样。
她们做某些事情的时候,并不一定是因为喜欢,而是做了能够引起别人的注意。
“那是大人喝的,小玉米不可以喝哦。”
程静雯在一旁帮小丫头擦了擦嘴,与她说着话。
除夕之夜,也没什么大事,大家吃吃喝喝,中间单单热菜就热过了两轮。
没有春晚可以打发时间,到了宴席散去之后,又不想立马睡觉,李宽便觉得稍显无聊了。
看来,得给大唐添加点娱乐才行啊。
“媚娘,你说本王在观狮山书院旁边建一座歌剧院,找人排练一些戏剧、舞曲,然后对进去观看的人收门票,是否有人会去看呢?”
酒足饭饱之后,只有丫鬟端来清茶。
李宽懒散的靠在特制的太师椅上面,一边剔着牙齿,一边跟大家说着话。
“歌剧院?看应该是有人看的,但是有一个问题。勋贵富商人家,很多自己府上就养了歌姬,普通百姓往往又不一定舍得花费钱财进去看,所以看得人估计不会很多呢。”
“把票价定的亲民一点就行了。”
李宽也没打算通过歌剧院来挣钱。
反正这个年代,好多女子的命运其实挺悲惨的,要是通过歌剧院能够帮一些女子解决生计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一种功德了。
当然,重点是李宽想要给生活多一点娱乐。
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的日子,也不见得就是最舒服的呀。
第371章
给大唐增加点娱乐
春寒料峭,乍暖还寒,气温还是比较低,不过观狮山书院里头处处显现春的生机。
腊梅刚刚凋零,一树梨花又给人带来了春天的气息。
进入贞观十三年后,正月里左右无事,李宽便开始了丰富大唐娱乐生活的大计。
虽然准备修建歌剧院,但是一时半刻也没法建成,于是李宽干脆开始考虑到时候要在歌剧院里推出什么剧了。
唐诗宋词元曲,要说戏剧,元朝关汉卿的贡献还是挺大的。
不管是《窦娥冤》、《拜月亭》,还是《救风尘》、《单刀会》,都挺有名气的。
这些剧,李宽迟早也是要改一改放在歌剧院里的。
但是,作为歌剧院的第一场戏剧,李宽却是想到了《白蛇传》。
当然,原著里头,白蛇传是发生在南宋时期,现在肯定不能这么写。
不过,完全可以把它挪到南北朝时期,这就没什么问题了。
反正在那个混乱的南北朝,发生这么一个曲折的故事,反倒让人感觉更有可信度。
心动不如行动。
李宽一旦下决定之后,立马就开始了口述,先把《白蛇传》的给整出来,圈一波粉丝,到时候再推出戏剧,想要不火都难。
“只见善良的小牧童对捕蛇人说:‘求求你放过它吧,它好可怜。’”
“王爷,这个捕蛇人好可恶啊。”
晴儿义愤填膺的握着小拳头,一副想要打人的样子。
伴随着李宽开始口述《白蛇传》,楚王府别院的大堂之中,就聚集了一帮人。
武媚娘的字写得好,脑子灵活,文笔也不错,自然就担当了书记员的角色,一边听着李宽讲故事,一边将里面的内容记录下来,晚上回房之后,再略加润色。
第二天,她还会专门把自己重新整理好的章节给到李宽过目。
“晴儿,你别说话,仔细听呢。”
看到李宽因为晴儿的话而中顿了故事,绿竹一脸不满的说了一句。
而程静雯、武郭、李明达也都转过头看了一眼晴儿,小丫头只好俏皮的吐了吐舌头,表示自己不会再插话了。
“一千八百年后,峨眉山颠,电闪雷鸣,刹那间,狂风大作,乌云密布;紧接着豆大的雨点从天空中打落下来。只见天地间又是一个霹雳,震耳欲聋。就在这一霎间,雨点连成了线,哗的一声,大雨就像塌了天似的铺天盖地从天空中倾泻下来。此时,一条白色巨蟒破山而出,直冲云霄。”
整个大堂里头鸦雀无声,就连武媚娘在一旁记着记着,都忍不住停下来聚精会神的听着李宽讲故事。
这些没有受到后世海量信息洗脑的人,哪里有什么抵抗力啊。
这个年代的也好,话本也好,除了李宽的《三国演义》,其他的都远不如此时的《白蛇传》来的有趣味。
大家平日里看到的书籍,不是《论语》、《春秋》这些枯燥的经学,就是《汉书》、《魏书》这些史书,偶尔有个话本,也是文绉绉的跟个史书一样。
这种局面,一直到了明朝才真正有所改观。
这也就难怪当初《三国演义》一经面世,就引起了轰动,成为当年最畅销的书籍。
而现在这个《白蛇传》,很明显是更加充满了娱乐性、故事性,绝对可以吸引无数人的喜爱,特别是那些闺中女子。
要知道,哪怕是到了后世九十年代,一部根据《白蛇传》改编的《新白娘子传奇》,也能引起万人空巷。
这已经是娱乐生活远比大唐丰富的年代了。
李宽自己印象就很深刻,小的时候,自家没有电视,为了不落下每天中午十二点多开始播放的《新白娘子传奇》,每次回到家都是随便吃两口饭,就跑到了家里有电视的同学家,坐等一天两集的电视开播。
而到了学校,同学们讨论的也都是电视里的场景。
从《白眉大侠》到《新白娘子传奇》,再有《神雕侠侣》和《还珠格格》,这些都是九十年代引起了无数人追剧的电视剧了。
虽然现在是不可能有电视的,但是把它们转换成戏剧,放在大唐这个时代,绝对不会比电视剧对后人的吸引力小。
看看程静雯、武媚娘这些在这个时代最顶级的女人听了李宽口述的故事的反应,就可以预测将来戏剧在歌剧院登场时候的盛况了。
“王爷,你继续啊。”
看着李宽停顿了一会,程静雯忍不住出声催促。
“只见这条白蛇历经风雨,经过千年修炼,终于蜕尽蛇身,得以化作人形。”李宽有点无奈,自己还想喝口茶,歇一歇呢,但是看到这帮人的反应,还是继续忍一忍吧。
“白蛇化成人形之后,给自己起名白素贞,人称白娘子。这白娘子准备前往峨嵋山继续修炼,途中碰到了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我记得《法华经普门品》中说:凡有众生,若在苦恼之时,只要听说有一位观世音菩萨,而专心虔诚地称念观音圣号,观音菩萨便会立即听到每一众生的音声而同时予以救济,所以叫做观世音。王爷,你这观世音菩萨就是这个吧?”
武媚娘不愧是个才女,李宽刚刚提到观世音,她就说出了它的出处。
“没错,正是这个观世音。白娘子得到观世音的提点,知道自己要想修炼成仙,必须要把尘世的一段情缘给了了才行,于是便按照指点来到了钱塘县的西湖边上,来寻找救命恩人。”
“王爷,这钱塘县的西湖,是前隋的时候才有的叫法。你最开始不是说南朝时期吗,那个时候,西湖应该叫做钱塘湖吧。”
李宽:……
听众文化水平太高,这故事编起来,难度大大增加啊。
一下就被武媚娘挑出一个漏洞,李宽犹豫了片刻,觉得西湖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叫法,要是换成了钱塘湖,还真有点不习惯。
再说了,既然隋朝的时候就已经有西湖的叫法了,如今都已经到了贞观十三年了,那就干脆叫做西湖得了。
“媚娘说的也对,不过王爷这《白蛇传》,只是一本,用西湖来替代钱塘湖,估计长安城的百姓反而会更加的习惯一些呢。”
程静雯的这个解释,甚合李宽心意。
“没错,我就是这么想的。”
李宽脸色一红,然后继续拿起了茶杯喝茶,“欲知这白娘子前往西湖途中,发生了什么事情,是否能够找到救命恩人,且听下回分解。”
“二哥,你再讲一段嘛,这样子人家回去了,怎么睡觉啊?”
兕子如今已经到了懂事的阶段,看到李宽讲到这里就不讲了,立马不干了。
“对啊,王爷,你就再讲一段嘛,我去给你倒杯茶水,您要是觉得累了,可以休息一刻钟再讲呀。”
晴儿是个故事谜,恨不得李宽今天就把所有的故事给一次性讲完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6/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