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4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5/2214


“楚王殿下,你不会是为了鼓动老夫去陛下那里支持你的建议,故意扮演了一场戏吧?”
房玄龄狐疑的看了看李宽,觉得这个捷报来的实在是太巧合了,关键是里面的内容太让人不可置信了。
“房相,捷报可以作假,但是薛延陀人的首级是做不了假的。其实,依我看来,大军能够找到五千多首级,那么薛延陀人实际的伤亡肯定会比这个还要大。一些被炸药直接炸死的,或者是被乱马踩烂了的,可能都未必有统计进去。”
李宽虽然也觉得这个战果比自己想要的要好很多,但是以他对苏烈和薛礼的了解,他们不可能干出虚报战功的事情出来。
事实上,只要这次他们能够收获一两千薛延陀人的首级,就已经是大功了,完全没有必要冒着天大的风险,搞出一个五千多的假数据出来。
投入和产出完全不匹配,傻子才会这么做。
就像是后世有些公司造假,如果业绩翻一番就已经足够了,那就没有必要一下说翻了五六番,要不然,一不小心就被人给捅破了。
“如果真的属实,那么我肯定在陛下面前支持你的提议。不仅如此,老夫必定协调一切力量,全力推进你的提案。”
虽然房玄龄有点担心李宽如此热衷于“为国为民”的事业,会不会存了什么特别的动机。
但是考虑到这事确实对大唐有好处,房玄龄稍微思索了一下答案,就有了决定。
楚王殿下做的这事,跟太子殿下和魏王殿下还是不同,要是太子殿下有如此远见就好了,陛下就不会每次都那么不满。
……
杜荷最近心情很好,主动的请了长孙冲等几个勋贵子弟在五合居吃饭。
“杜兄,听说你府上最近的活鱼在西市都已卖到了六文钱一斤了?这积少成多,杜府今年算是多了一大项可观的收入啊。”
曲江池附近的大片土地都是杜家的,而那里又是长安城最大的淡水鱼养殖中心,这在长安城勋贵和百姓眼中,并不是什么秘密。
杜家在世居长安城,名声一向也还不错。
“柴兄,哎,我也是没办法,府上要养那么多人,我大哥可是操碎了心,我这个做弟弟的,总得帮忙出出主意。”
柴令武的话,杜荷听了非常舒服,不过却是装作一副谦虚的模样。
在这个小群体里面,杜荷的存在感和地位是比较低的,不管是长孙冲还是柴令武,身份地位都比他显赫,哪怕是如今坐在自己下首的高真行,作为高士廉的儿子,在长安城里也混的比自己开。
“当初那李宽费尽心血的把登州的海鱼运输到长安,没想到却是带动了大家吃鱼的风尚,估计他更没有想到,最终的受益者居然会是杜兄呢。”
高真行年纪比较小一些,说话倒是很直接。
不过,他算是这一行人里头武艺最好的人,所以倒也能够跟大家平起平坐。
“是啊,这去年杜兄娶了城阳公主之后,气运大变啊。”
柴令武不由得有点眼热,他这个人,没什么水平,但是因为出身好,地位比较高贵,在长安城里也算是有一席之地,要不然李泰也不会花钱去拉拢他。
“来,我们敬杜兄一杯。”
长孙冲对这个小跟班也甚是满意,不由得给了杜荷几分面子。
……
在离楚王府别院几里外的石家村,一个小荒山旁边,一间茅草屋矗立在半山腰上,周边还有一圈木篱笆围着,里面养了两只鹅看家。
这就是石养的家。
别看大唐的百姓这几年的生活水平提升了不少,但是那要看跟什么比。
就石养这个样子,已经算是大唐普通百姓当中日子过得不错的人了。
石养家租赁的稻田有八亩多,算是比较少的。
不过,这样一来,他们家的稻谷就是最早收割完成了。
看着竹编的晒垫上面,普遍了金黄黄的稻谷,石养满脸都是喜悦
“娃他娘,我先去长安城了。”
“等一下,多带两个饼子去吧,别饿着了。”
石养的婆娘在家编织一下羊毛衣,拿到集市上面售卖,用来补贴家用;同时也照看一下家里的两个小孩。
不过,大的小孩已经去了楚王府的蒙学,基本上不需要她怎么操心了。
“行,多带两个也好,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卖完呢。”
石养看了看大木桶里密密麻麻的将头探出水面的鲫鱼和草鱼,脸上既是担忧,又是充满憧憬。
八亩地的鱼,自己现在只不过是随便在其中一个鱼沟了捕捞了一下,就出来了五六十只鱼了,这么多鱼,怎么卖呢?
“听说长安城里,一斤活鱼可以卖到五文钱,但是我估计一下子多了那么多卖鱼的,价钱肯定要下跌,依我看,只要能够卖出去,不管多少钱一斤都行。”
石养的婆娘经常去集市上卖羊毛衣,倒是有几分眼光。
“我知道,这鱼本来就没什么本钱,都是稻田里意外的产出,哪怕是一条只能卖一文钱,我们也是发了。”
石养心中默默的计算了一下,按照一亩地一千条鱼来计算,八亩地就是八千条,其中一半归楚王府,自己还有四千条。
哪怕是一文钱一条,也有四贯钱。
想到这里,石养的呼吸都变得急促了一些。
自己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钱啊。
这要是真的实现了,今年一年挣的钱,可就比自己过去那么多年挣的加起来还要多呢。
并且,这还没有计算地里面的稻谷呢。
“是呢,那你早去早回吧。”
在两只大白鹅的欢送之下,石养推着独轮车朝着长安城而去。
伴随着车轮不断的转动,输气机构跟随者运动,源源不断的将空气鼓入到木桶里面的水中,响起了“噗噗噗”的水泡声。
七八里的路,又要推着独轮车,哪怕大部分都已经是水泥路了,也花了石养将近一个时辰才来到了长安城门口。
“喂,卖鱼的,你这鱼怎么卖啊?”
没等石养来到西市,路上就有人询问。
“听说西市里面一斤活鱼五文钱,我打个八折,四文钱一斤如何?”
石养是第一批贩卖稻田鱼的人,也算是最幸运的一批。
不用几天,随着大量活鱼的上市,价格必然跌到一个历史新低。
“也行,你这个价格倒也算是有诚意,但是你要帮我送到五合居里,并且我只要活的,如果到了地方,鱼死了,我可是不要的。”
说话的显然是五合居里负责采办的伙计,明显是想着占便宜。
不过,石养第一次卖鱼,并且这鱼虫家里到长安城,已经一个时辰了,也没见有哪条鱼死了,所以倒是对伙计的话不以为意。
不过,旁边一个路人倒是好心的提醒,“你这么装鱼,一会全得死光吧?你还不如赶紧在附近的坊里面,挨家挨户的问问,看看谁家要买鱼呢。”
“没事,武姑娘安排人跟大家说过了,只要别一直停在一个地方,这鱼运输的过程中不怎么会死的。”
石养一脸忠厚老实单纯的样子,倒是让几个住在附近的路人忍不住跑回家拿了一个木桶过来买了一只鱼。
旁边五合居的伙计也不着急,一副好奇的表情看着石养。
这段时间,西市的活鱼价格已经不便宜,再考虑到活鱼运回去之后,往往会死掉一大半,而五合居为了保证品质,又从来不用死鱼给客人做菜,所以每条鱼在五合居里,其实都卖的不便宜。
而这石养的木桶里密密麻麻的都是鱼嘴,按照伙计的经验,还真的像刚才路人说的那样,一会全得死光。
可是伙计搞不懂的是,这个卖鱼的明显是从城外来的,看模样应该是赶路了不短时间了,怎么木桶里面的鱼全部都还活蹦乱跳的样子呢?
不正常啊。
真要是这样,以后五合居的鱼就让他送货上门,大不了自己多给点钱也划算啊。
“这位郎君,你看还去你说的酒楼吗?”
不过是一刻钟的功夫,石养就卖掉了十几只鱼,挣到了以前一年也存不下来的钱。
“去,干嘛不去!”
伙计探头看了看木桶里的鱼,全部都还活蹦乱跳,偶尔一两只肚子朝天,嘴里也还在一张一闭,显然是还活着。
……
长安城的各个坊间,最近多了不少推着独轮车的农夫。
每个独轮车上面,都有一个大水桶,这些人基本上不会在某个地方固定的待多久。
因为李宽提前跟金吾卫打过招呼,这些在各个坊间售卖活鱼的农夫并没有被赶走。
按照原本的规矩,东市和西市才是商业活动地段,可以摆摊子,其他的各个坊,是不能随意乱摆摊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5/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