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4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9/2214


别看如今的苏州的户数仅两万余户,但是按照正常的发展,到开元时期就可以达到近七万户,天宝年间到达近八万户,而在安史之乱以后,更是人口猛增,突破十万户,最终在唐末达到了一个历史高峰,有十四万户人家。
十四万,在现代人看来是一个非常小的数字,随便哪个地级市,都有这个人口。
但是,放在大唐,十四万户可就至少相当于七八十万人,甚至超过一百万人,妥妥的国际化大都市了。
难怪苏州在唐末的时候会成为江南地区唯一的雄州。
“行,那就让我这王叔得逞一把吧。”
李宽没指望所有的王爷、官员都廉洁奉公,这根本就是不现实的。
只要这些人能够为老百姓干一些实事,自己这个黜陟使,就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
苏州刺史府。
“怎么样,我那个侄子同意了吗?”
李元详如今才十二岁,不过他的体重却是已经远远的超过了一般的成年人。
妥妥的一个大胖子。
皇家的孩子都比较早熟,李元详如今已经在苏州开始搞事了。
“江王殿下英明,楚王殿下同意帮户部给苏州再要一百万斤的稻种,开春之前就能送到。”
王志明对这个情况也很满意,虽然这些稻种过了江王殿下的手之后,会涨几成的价格,一百万斤也挣不了多少钱,但是,这个兆头却是极好的。
这说明江王的能量比自己想象的要大啊。
不管是什么年代,跟着一个能量巨大的上司做事,出成绩的可能性,肯定也要大的多。
当然,最关键的是,王志明能够光明正大的给自己家族谋求一些福利。
作为苏州长史,他可是比很多人要知道更多南洋水稻的事情。
琅邪王氏南下江南之后,苏州算是他们最主要的经营州府,王家是苏州最大的地主了。
不客气的说,南洋水稻在苏州推广的越成功,种植面积越大,王家得到的利益就越多。
“哼,我这侄子啊,别看在长安城里比较横,但是碰到本王,还不是一样要服软?”
李元详不由得得意了几分。
从小到大,他可是听着李宽的典故长大的,在他心里,一直想要找个机会压李宽一头。
没想到,这个机会这么简单地就来临了。
“我大唐以孝治天下,江王殿下是楚王殿下的长辈,这苏州城里的事情,总归还是要江王殿下您做主呢。”
只要把李元详哄好了,王志明就是苏州最有实权的官。
什么刚正不阿之类的,跟王志明自然就搭不上边了。
事实上,大部分觉得自己会刚正不阿的人,碰到真正的利害关头,十个有九个都会变软。
李宽自己就对此有着很深的体会。
……
苏州府昆山县。
李宽站在吴淞江口,望着一片滩涂,荒无人烟的入海口,久久无语。
“王爷,这吴淞江,除了鲈鱼很有名,没有什么特别的呀。”
武媚娘不是很清楚李宽在离开苏州之前,为何要来到这吴淞江的入海口看一看。
“这吴淞江浩浩荡荡向东奔流,甚为壮观,我就是来看看。”
李宽言不由衷的应答了一句,不过迎来的却是武媚娘的一个白眼。
跟在李宽身边这么久,武媚娘对李宽的了解,有的时候比他自己了解的还要多。
就像是现在,这话明显充满了敷衍之意,没有说出真实原因。
当然,李宽肯定不会说出真实原因的。
这吴淞江,其实就是后世的苏州河。
不过,波澜壮阔的情况,却绝非后世的苏州河可比的。
作为多次去过大上海出差、旅游的李宽,来到了苏州府之后,自然要看看古时候的上海是什么模样了。
不过,眼前的情况很让人失望啊。
原本李宽还想着要不要跟登州一样,在这个长三角最东端的地面上,建设一座新的港口城市,让它成为大唐的海贸中心。
不过,现在一看,完全不具备条件啊。
不管是扬州还是杭州,此时的地理条件都要比它好很多。
到处是滩涂湿地的吴淞江口岸,几百年内都不具备超越扬州的条件啊。
看来,自己还是有点想当然了。
“走吧,我们也别会苏州城了,直接走海路去杭州。”
南洋水稻种植的推广,比李宽想象的要顺利。
至少在江南一带,是非常顺利的。
按照这个节奏,指不定明年上半年,自己就可以赶回长安城了。
这出来了一个多月,还真是有点想小玉米了。
大冬天的,没有小棉袄在身边,缺少了很多乐趣呀。
第417章
故地重游
登州、扬州、杭州、明州、泉州、广州,这是大唐如今最大的对外贸易城市。
其中,杭州城这几年的发展非常迅速。
李宽的船队从杭州湾直接顺着钱塘江,进入了杭州城。
杭州是除了关中、登州和凉州之外,楚王府产业最多的一个州府了。
早在东方平来这里担任市舶郎中的时候,李宽就安排了人来这里购买茶园。
如今,杭州的市舶税是仅次于登州的,为楚王府贡献了不少收入。
基本上,到明年为止,王府花在长安城到凉州的水泥路上的钱财,就全部收回来了,之后的都是利润了。
武媚娘:“江南偏居一隅,没想到接连几个州府都还挺繁华的呢。”
从扬州到苏州,再到杭州,虽然跟长安城比起来,繁华程度还有所不如。
但是,在一些具体的领域,却是已经有超越长安的地方了。
“也就这几个州府比较繁华,之后往西而去,就要差很多了。”
李宽的下一站,是洪州,那是后世南昌的所在地。
别看明清时分,江西已经很发达,但是在唐朝的时候,这里还是很落后的。
李宽觉得有必要给武媚娘打一下预防针。
“王爷,启程的时候,商队给杭州市舶郎中陆全以及来掌柜都打过了招呼,我们一会是直接去市舶司吗?”
作为市舶都督府大都督,李宽到了杭州这个重要的城市,肯定是要去视察一番的。
当初东方平带着陆全一行来到杭州的时候,可着实兴起了一股风浪,狠狠的打击了当地海商的嚣张气焰,才有了市舶司的安稳日子。
也不知道几年以后,陆全重新回到杭州赴任,是否搞出了什么新意呢。
至于来方,那是李宽安排他来杭州建立茶叶作坊的。
虽然为了保密,茶叶作坊要尽量建设在长安。
但是新茶采摘下来之后,如果当天不炒制,制作出来的茶叶品级就会下降很多。
杭州离长安那么远,根本就不可能把新鲜的茶叶运输到长安再炒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9/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