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4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0/2214


再加上关中也有了其他一些茶商搞出了炒茶,所以李宽才下定决心让来方下杭州开设炒茶作坊。
“直接去市舶司吧,这苏州的水稻推广都那么顺利,杭州估计也没什么需要本王去操心的了,我们这一次过来,就当是游山玩水了。”
杭州可是在今年试种了南洋水稻的,许多人家都亲眼见识过早稻和晚稻,一年两熟的情况出现。
再加上那产量……
根本就不用朝廷推广,大家就自发的到处搜罗南洋稻种。
甚至有几家从占城回来的海商,还专门收到了运输稻种的拜托。
……
陆全很激动,半个月前,他就收到了市舶都督府的公文,告知楚王殿下会来杭州巡视,左等右等,今天总算是等到了。
“王爷,整个贞观十三年,预计杭州一地的市舶税就可以达到三十万贯,这个增长速度还在不断的加快。”
好不容易有一个表现的机会,陆全自然要好好的展示一下。
“这些海商,愿意乖乖的缴纳市舶税?”
大唐的商人,是不习惯缴税的。
一直以来,大唐甚至都没有正式的商税。
也难怪李宽会关心收税的难易情况。
说白了,收税也是有成本的,如果很费劲,那么这个税收,终究不会是一个稳定的收入。
“刚开始还是有些人心存侥幸,不过市舶水师接连剿灭了几艘未悬挂市舶司授予的令旗的船只之后,大家慢慢的就老实了。再加上一路往南,明州、泉州、广州这些主要的港口,都设有市舶司,哪怕是这些海商逃过了我们杭州市舶司的监管,也很难再躲过后面这一系列的关口。但凡是发现有了未经市舶司允许,私自出海贸易,船上的货物全部罚没。”
陆全对于自己的业务还是非常熟悉的。
“玻璃镜子、水晶制品、瓷器、丝绸、羊毛线、茶叶,这些东西的出海贸易,市舶司要多鼓励。对于从海外运输粮食和矿石、粮食的船只,可以免征市舶税。但是像运输香料和珍宝的船只,可以提高征收的标准。具体的条陈,你牵头跟几个州府的市舶郎中商讨一下,明年开始执行。”
不管是出口还是进口,市舶税都是按照相同标准来征收,显然是不合理的。
当初是市舶司草创,为了便于管理,让征税变得简单一些,才简单粗暴的定下来十税一的规矩。
如今,市舶司已经完全走入了正轨,是时候调整不同商品的进出口税收了。
像是奢侈品,肯定是不鼓励进口的,所以要多征税。
但是出口的话,虽然有些东西也是暴利,但是出于鼓励外贸出口的目的,是可以适当的考虑降低市舶税的。
要不然,市舶都督府一年就收个两百来万贯市舶税,这些税全部都没有进入户部。
虽然这是之前大家约定好的,但是终究会让户部的人眼红。
李宽的本意也并非通过市舶司为自己敛财,而是想要通过这么一个机构来管理对外贸易,为朝廷提供一条更加稳固的税收来源。
不能老让朝中的大佬把眼珠子盯着那几亩地啊。
“王爷,属下正有此意。什么东西都按照一样的标准征税,简单是简单了,但是总觉得会让一些海商占便宜,又会让一些海商吃亏。”
陆全这几年都在几个市舶司里头任职,对于李宽说的这个情况自然是深有体会。
“市舶水师的发展情况怎么样了?”
水师是李宽布下的一颗暗子,指不定什么时候就用到了。
再加上,要大力发展海贸,必然需要有相对应的水师力量才行,要不然就成了别人眼中的肥羊了。
“王爷,如今登州、杭州、泉州三地都有专门的市舶水师长期驻扎,总共有大小不一的十二条飞剪船,训练有素的官兵六百多人,有力的威慑了那些海商。”
陆全可是记得很清楚,当初就是靠着周二福带领的船队,将杭州海商马彪的海船截杀在杭州湾,才给了杭州海商一个沉重的教训,杭州市舶司开始站稳脚跟。
所以,这几年,他也是很支持市舶水师的发展的。
“太少了!”
李宽不满的皱了皱眉头。
“王爷,主要是现在船只太紧俏了,虽然东海渔业在泉州也新设了一座造船作坊,但是船只还是跟不上需求的步伐。”
陆全赶紧解释了一下。
“船只不够就多建设几座作坊。这杭州和广州,都可以建设一座飞剪船的造船作坊,然后加大市舶水师的发展力度,等到明年的这个时候,水师至少要有三十艘船只,两千名官兵。”
李宽可是知道,后世那个大明朝郑和下西洋的时候,每次都带着两三万人。
如今大唐的水师规模,比起来可就差远了。
如今东海渔业已经在大力建设蒲罗中,水师的力量,有必要进一步辐射到整个南洋。
蒲罗中和崖州,都有必要长期驻扎一批水师,甚至在占城和真腊,都可以考虑常驻水师。
大唐在南洋的利益,可不是依靠精美的商品就能维持的。
特别是大食国(基于特殊考虑,今后将使用唐史中的大食来代替阿拉伯帝国)的崛起速度非常快,难保不会眼红大唐的海商获得的暴利。
“王爷请放心,造船作坊如今也算是培养了不少熟练的匠人,一旦开始建设新的飞剪船,很快就可以下水。”
李宽支持市舶水师的发展,陆全自然是乐见其成。
某种程度上来说,市舶水师的力量越强大,就意味这市舶司的影响力越大,那些海商就越不敢阳奉阴违。
……
在西湖的西面山麓之中,有一个村,也叫做龙井村。
楚王府最大的茶园,就在龙井村之中。
武媚娘:“王爷,这杭州出产的龙井香茶,往往都是梅兰竹菊里头的梅子号或者兰子号,品质比长安城的可是要好了不少。看来,这里的气候和土壤,应该是比较适合茶树的生长呀。”
李宽到达杭州之后,应酬了几天,就在来方的陪伴下,换了身便服,去到龙井村实地看看茶园的情况。
“武姑娘说的对,这杭州啊,还真是适合茶叶生长,特别是这龙井村,更是因为我们这龙井香茶而得名,村子四面群山环抱,呈北高南低的趋势,我们在这里有六百多亩的上等茶园。”
作为楚王府茶叶作坊最主要的梅子号龙井香茶来源地,龙井村的情况,来方自然很是熟悉。
虽然这里并不是楚王府最大的茶园,却是品质最好的。
“还真是呢,这龙井村四周,山峦重叠,林木葱郁,地势北高南低,既能阻挡北方冬天的寒冷,又能截住夏天南方而来的湿热,看上去到处云雾弥漫,为茶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李宽前世可是来过这龙井村游玩过两次的。
从九溪烟树一路步行而上,随处可见茶树。
“王爷,前方村子里似乎有人群聚集,为了预防意外,属下先过去查探一番之后王爷再前行。”
王玄武视力很好,一眼就看到了村子的一间砖瓦屋子面前,围着一群人。
“咦?这是村正许三度的屋子,听说这段时间,他家接连几个人都陆续生病,莫非是今天出了什么事?”
来方对龙井村的情况还是很熟悉的,特别是眼前这又是龙井村村正的房子,他就更熟悉了。
“走,过去看看!”
李宽可以肯定这些人的聚集跟自己是没有关系的,不可能存在专门挖坑等自己跳或者有刺客埋伏这类的场景。
再说了,身边有席君买和王玄武两个高手,山野之中,有什么好怕的?
“来掌柜,你来啦?老神仙如今正在施法,你们要不稍微等一会再过去?”
还没靠近人群,就有一个憨厚的汉子跟来方打着招呼。
“施法?”来方脸露疑惑之色。
“对啊,老神仙说村正家里来了邪物,他正在施展仙法抓住邪物呢。只要把这邪物抓住了,村正一家就不会出现隔三差五生病的情况了。”
很显然,这个汉子对道士施法捉邪是深信不疑。
这也不能简单用愚昧来形容他吧。
要知道,哪怕是到了李宽穿越回来那会,农村里面还有很多人讲究这些。
李宽自己的一个远房亲戚,就是因为一年内陆续死了一个五十多岁的表舅,然后表哥又出车祸,表哥的儿子又被车撞伤,然后他们家就请了“先生”来到自家看风水,驱邪,一通作法之后,把自家院子里的大门给封闭了,在另外一个方位重新建了一个门。
这种事情,在农村一直都是很有市场的。
特别是在广东、福建一带,更是相信这些。
“这老神仙施法,我也是从来没有见识过,可否容许我们也去观摩一下呢?”
李宽自然是不相信什么老什么施法捉邪这样的说法的,但是也没有硬着跟这个汉子讲道理。
不管是哪个封建王朝,官府的统治基本上都只到了县一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0/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