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4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1/2214


这一条规定,在襄阳得到了非常好的执行。
不过,由于这些地大部分都是需要自己去开荒,石良、石文两兄弟忙活了两三个月也没有开辟好两百亩的水田,所以第一季的水稻,实际上只有六十多亩。
不过,陆陆续续的,他们还在不断的开荒,等到明年下半年的时候,他们家的两百亩地就算是开荒出来了。
其实种植六十多亩地,这也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了。
当然,他们两兄弟能够种上这么多的水稻,跟这个年代的耕作不够精细也有关系的。
要不然,跟后世广东福建那些丘陵地带,一家只种几亩地的比起来,实在是差别太大了。
石良:“五弟,楚王殿下说过的话,什么时候有假?殿下既然向朝廷提议在襄州大规模的种植南洋水稻,这里自然是适合种植两季的。”
石文:“哥,你说今年水稻收割之后,我们要不要去买一个奴仆回来?要不然眼看着这么多的良田不能尽快的变成稻田,我这心里难受的紧啊。”
以前在长安的时候,石文最希望的就是自家能够有几十亩地,可惜这个愿望一直没有成真。
如今有机会加倍实现梦想,却是因为自己忙不过来……
想一想都难受。
“可以啊,不管是倭奴还是胡人,关中都已经挺多人家在使用,这些人倒也还算老实。”
石良想了想,同意了石文的提议。
“哼,他们当然老实了。给我们唐人当奴仆,农忙时节,一天能吃三顿干饭,听说在倭国,一般的小地主也没有这个待遇呢,他们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石文自己也是前几天才开始过上一天三顿的饭的日子。
可是想到现在连奴仆都有机会过上自己以前奋斗多年没有过上的日子,心里面莫名的有点不平衡。
这些奴仆,到时候要是不卖力干活,看我不狠狠的教训他们。
“我们家真要是有了两百亩的永业田,全部种上南洋水稻,哪怕是一亩地只有一百五十斤的出产,一年种植两季,全年也有六万斤的稻谷收成,刚开始还不用给朝廷缴纳税赋,不需几年,我们家可就真的从农户变成地主了呢。”
石良这么一算,觉得有点恍惚,有点不敢相信啊。
什么时候自己也翻身成为地主的候选人了?
石文:“楚王府的王管事果然没有骗我们,从关中迁移到山南道,是我们这些佃户实现阶层跨越的最好机会啊。要是留在长安,虽然现在日子也很好过了,但是要像在襄阳这里一样,还是没有那么容易啊。”
“是啊,也不知道朝廷的这个政策什么时候会停下来。我觉得我们得拜托观狮山书院的哪位郎君帮我们写封信,想办法让人带回去,把亲戚里头还有闯劲的几家人都劝说过来。”
石良的这个想法,应该代表了襄阳县很多关中移民的心思。
作为一个军事重镇,襄州这里并没有安排突厥人迁移到这里,留下的基本上都是关中农户。
“这个主意好,我看朝廷不可能一直支持关中道的人移民江南,到时候要是取消了一百亩的永业田,只剩下二十亩的话,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这些永业田,真要是拿去卖,至少也要几百贯钱呢。”
虽然这些移民的永业田在五年内是不准许自由买卖的,但是终究还是有价值的。
就像后世大城市里的拆迁回迁房,说多少年不准卖,难不成因为这个就不值钱了吗?
广州的猎德村、林和村、冼村,那可是据说人均家产过亿的土豪村。
除了拆迁补贴的钱,回迁房的价值也是不容小觑的。
“对啊,也别等了。现在水稻还在抽穗,暂时没有什么特别需要照料的,一会我们就去找一找观狮山书院的那些学员吧,我觉得那个姚郎君就很热情,在村里的蒙学应该可以找到他。”
“那还等什么?我们赶紧去吧,正好我也有很多话想跟大哥他们说呢。”
……
姚远是今年春从长安城来到襄阳的。
作为格物学院的学员,他还没有毕业。
不过,书院除了鼓励毕业的学员去到各地担任胥吏和里正,对于高年级的学员,也是支持他们去外面游学一两年,然后继续回到书院学习。
李宽不希望观狮山书院出来的学员都是一堆书呆子。
很多东西,你不自己去亲身体会一把,别人说破嘴,你也是领悟不进去的。
就像是刚毕业的大学生,长辈都说去了公司要圆滑一点,要这样那样。
但是,有几个人听得进去?
反正李宽以前自己是听不进去的。
而经历个几年磨砺,吃过许多亏之后,对当初的那些话才会有更深的体会。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两字呀。
“好了,今天的算学就跟大家说到这里为止,下午接着学习昨天还没背完的《三字经》。”
姚远受到自己耶耶的影响,选择了进入格物学院。
但是,基本的蒙学教育,他还是能够胜任的。
“姚郎君,你今天没有去山上找石头啦?”
姚远刚走出课堂,就看到外面的石良、石文两兄弟。
虽然大家是到了襄阳才认识的,但是姚远的耶耶姚默三是楚王府的匠人,而石良兄弟是楚王府的佃户,凭空之间就多了一丝亲切感。
再加上书院让学员去到各个南洋水稻推广的移民州府,其中一个任务就是帮助移民尽快的适应当地的生活,协助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所以姚远基本上都能认出梧地村的村民,其中石良兄弟更是熟悉。
时不时的,自己还会在他们家蹭顿饭。
“不找了,我已经找到一个像是磷矿的矿藏,现在已经准备了几百斤的样品,准备选择几亩地开始试用一下效果。怎么样,石良,你们有没有兴趣参与呀?”
姚远在格物学院主攻的是探矿、采矿和矿产冶炼。
不过,他没有跟他耶耶一样研究金银铜矿,而是对李宽有一次在书院里授课的时候提出的磷矿充满了兴趣。
磷肥可以促使进农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对提高弄作物抗病和抗倒伏能力方面也有影响;更重要的是磷肥可以复促进花芽分化,提早成熟,提高果实品质……
这些磷肥的优点,姚远可是铭记于心。
还有楚王殿下口中的钾肥,也能大大的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所以,当时姚远就下定了决心,这辈子要帮大唐的百姓找到大量的磷矿和钾矿,生产出大量的磷肥和钾肥出来,提高大唐的农作物产量。
真要是实现了这个目的,自己也可以青史留名吧?
姚远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姚……姚郎君,这……这怎么一个试用方法?”
石良和石文对视了一眼,有点纠结。
要说识文断字,他们肯定是甘拜下风的。
但是种地的话……
听说这姚郎君是观狮山书院格物学院的学员啊。
不可能比自己还会种地吧?
“这磷矿只要碾碎了,就可以变成最原始的磷肥,每亩地里面,适当的添加一些磷肥,水稻可以长得更好,到时候产量也会更高。但是我现在还不确定到底每亩地施加多少磷肥是合适的。因为楚王殿下之前说过,肥料这个东西,并不是越多越好的,要是添加的过量了,反而会起到反作用,如何在其中找到这个平衡点,就需要不断的试验。”
姚远简单的跟石良和石文解释了一下。
“可以增加水稻的产量?”
其他东西,石良都没有听进去,但是可以增加产量这句话,他却是牢牢地记住了。
现在的南洋水稻,产量已经够高了。
要是还能再增加……
这日子,可是真的要越来越好了啊。
“没错,可以增加庄稼的产量。如果能够找到最合适的添加比例,一亩地增加个几十斤的收成,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别看几十斤似乎很少,效果远远比不上后世。
但是考虑到现在粮食的超低产量,一亩地增产几十斤,其实已经是一个很大的增加幅度了。
石良:“这磷肥不就是一些石头吗,真的加点石头就能增加水稻产量?”
姚远并没有生气,反而笑了笑,“怎么?你不相信我,莫非还不相信楚王殿下?”
“看你说的,我怎么可能不相信楚王殿下。不过,你刚才说是试验,那要是比例不合适,这些稻苗不会颗粒无收吧?”
石良心中已经倾向于同于配合姚远展开试验,不过还想再确认清楚一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1/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