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4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7/2214


稻叶的边角是有一排细微的锯齿的,割禾的时候,一不小心手就会被划伤。
不过农户们天天干农活,早就皮糙肉厚,等闲稻禾割伤的口子,已经奈何不了大家了。
“哥,你先去打谷吧,我继续割。”
片刻之后,打谷机面前就已经堆积了一垛稻禾。
金晃晃的稻穗,让人看着非常喜庆。
“哗哗哗!”
石良用行动来回应了石文的话。
只见他拿起一把稻禾,同时右脚踩着打谷机的踏板,禾兜里的滚轮立马就旋转了起来。
然后石良快速的将稻禾塞入禾兜之中,在滚轮上木钉的撞击下,一粒粒稻谷立马从稻禾上飞奔而出,落在了禾兜里面。
石良翻滚着手中的稻禾,不过是几个呼吸的时间,上面的稻谷就已经去除的干干净净。
紧接着,他又重新拿起了另外一把稻禾,如此反复。
“五弟,这打谷机果然好用,一点都不费力气。以前用那个打谷斗,一天下来,双臂挥舞的都发酸发胀,第二天都要抬不起来。现在感觉比割稻禾还要轻松非常多呢。”
石良非常兴奋的踩着打谷机,觉得有了它,自己再也不用担心打谷的速度赶不上稻谷成熟的速度了。
“哥,真有那么好吗?”
石文忍不住直起身,看了看打谷机旁的场景。
“这么快的速度,打谷机打完后的稻禾,里面残留的稻谷比打谷斗还要少,这还能不好?要我说,别说是两百文钱,哪怕是五百文钱,这个打谷机也是值得的。有了它,至少可以节约两个壮劳力呢。”
石良脸上荡漾着一股朴实的笑容,那是一种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笑容。
……
“王爷,这一带就是梧地村的水田,全部种的都是南洋水稻。这里的农户,九成以上都是关中迁移过来的,倒是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李宽这些天跟武媚娘在那里游山玩水,做着运动。
王玄策就没闲着了,到处确认着襄阳周边水稻的种植情况。
“关中离这里也不算很远,只要这些人带了一个好头,明年应该还会有很多人慕名而来,到时候朝廷把推广的重点继续往南转移一下,就能带动整个汉江沿线的水稻种植发展。”
看到眼前那一片片金黄的稻田,李宽脸上也是露出了笑容。
大唐的粮食问题,虽然还不能说已经解决了。
但是,只要你肯努力,在这么一个国度,普通百姓已经不容易饿死了。
这就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
“是啊,王爷,还有一个好消息。就在这梧地村附近,观狮山书院格物书院的学员发现了一座磷矿,现在已经试验性的开采了一部分磷矿,粉碎之后准备在今年晚稻的种植地里进行试验呢。”
梧地村作为关中移民聚集的村子,王玄策自然也是重点的了解了一番。
至于观狮山书院的学员,一路以来,只要碰上了,不管是李宽还是王玄策,都是要单独跟他们聊一聊的。
“找到了磷矿?大唐实业安排人来筹建作坊没有?”
李宽听到这个消息,立马提起了兴趣。
王玄策:“那个发现矿藏的学员姚远已经写信回去了,大唐实业应该很快就会安排人过来。”
大唐实业是李宽让许敬宗专门安排人组建的一个作坊,主要以经营实业为主,算是观狮山书院的校办企业。
不过,谁也想不到,这么一家校办企业,未来会成为大唐最大的工业巨无霸。
“襄阳周边是水稻推广的重要地带,这磷肥生产出来之后,能够快速的售卖给农户,也能顺着汉江而下,直接供应给许多地方。当然,这磷肥刚开始毕竟不能卖的贵,要是运输的太远,是会亏本的,所以也要让大唐实业抓紧多探出几个磷矿和钾矿出来。”
李宽比谁都清楚化肥对农作物的产量的影响有多大。
不客气的说,只要化肥使用的到位,大唐的粮食产量在增加个两三成,那是一点都没有问题的。
这么一来,似乎对自己增加一千万人口的任务也有好处?
“好的,回头跟姚远交代一下,到时候让他也转告给大唐实业过来的人。”
王玄策虽然还不是很理解李宽为何这么重视这些特殊的石头,把这些石头粉碎了加到地里面,就能增加粮食产量?
自古以来,就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情啊。
“王爷,这磷肥,哪怕是再便宜,总还是要钱的,我估计很多农户刚开始的时候都不愿意购买呢,到时会大唐实业生产出大量的磷肥出来,怕是会卖不出去呢。”
武媚娘对商业的理解,比李宽和王玄策都要强。
再说了,人家现在是楚王府商业领域最主要的负责人,没有几把刷子,李宽哪能放心把这么多产业交给她来管理?
“没关系,到时候每户农户给他们免费赠送五十斤磷肥,让大唐实业的人告诉农户们怎么使用这些磷肥。只要一季作物种植完毕之后,有添加磷肥和没有添加磷肥的差距,一眼就能看出来,到时候农户们的心中,自然是有一把称。”
要说怎么推广商品,李宽的手段还是很多的。
后世很多烂大街的手法,放在大唐都还非常有效果。
作为磷肥的推广,先免费试用,然后再收费,显然是一个比较妥当的方法。
有免费的,为什么不用?
这就能够抓住很多农户占便宜的心思,大规模的扩大试用的人群。
而一旦大家发现磷肥的好处,计算出投入和产出的优劣之后,自然就知道怎么办了。
武媚娘:“王爷,那边好多村民在收割稻谷,我们要不要过去看看?”
一行人慢慢的走进村子,鸡鸣狗吠之声扑面而来。
从去年冬天到现在,李宽作为黜陟使,巡视各地南洋水稻的推广种植情况,如今总算是看到了稻谷收割的场面,众人肯定是要去看一看的。
“哗哗哗!”
伴随着阵阵打谷机里滚筒转动的声音,李宽闻到了一股稻草的清香味。
“王爷,这就是之前机械作坊设计的打谷机吗?看起来效率很高的样子呢。”
一行人走在田间小道上面,看着附近的农夫们干活。
“楚王殿下,草民石良见过楚王殿下,见过武姑娘、王管事。”
走到其中一块稻田面前的时候,那个真正打谷的农户突然停了下来,快步走过来行了个礼。
李宽和武媚娘对视了一眼,有点意外这么一个乡野之间,居然有人能立马认出自己来。
要说李宽巡视襄阳的消息,倒也不是什么秘密。
但是农户们对这种消息,往往都是掌握的很少的。
而眼前这个人能够叫出李宽的称号就算了,居然还能认出武媚娘和王玄策出来,这才让人感到意外。
“王爷,这农户似乎是以前王府的一个佃户,属下看着觉得有点眼熟。”
王玄策这话一出,李宽和武媚娘就都理解了。
梧地村的村民,大部分是去年从关中道迁移而来,其中楚王府原本的佃户里面,也有一帮人是跟着来到了襄州。
看来,眼前这农户就是其中一员了。
“石良是吧?怎么样,在襄阳还算习惯吧?今年这南洋水稻长得还不错吧?”
李宽很快就露出了一副符合社会期待的笑容,跟这名农户说起了话来。
“托楚王殿下的洪福,我们这些人在襄阳都分到了一百亩的永业田。这些新开荒的农田,南洋水稻长得还不错。虽然跟渭水边上的良田比起来,稍微要差了一些,但是也算是很好了。”
石良听到李宽跟自己说话,激动不已。
李宽:“今年你种了多少亩水稻呀?”
石良:“六十多亩,等下半年就可以种上一百来亩了。”
李宽:“好好干,这是难得的一个机会,对朝廷,对你们,都是有利的。”
石良:“草民晓得嘞,等明年开始,我准备也试着在稻田里养殖一些鱼苗,将王府里各位管事传授给大家的经验,在这襄阳县推广开来。”
……
一番闲聊之后,李宽对这梧地村的情况也算是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这些移民目前的生活状况,跟自己预想的差不多,算是比较理想了。
好在今年没有什么天灾,要不然对南洋水稻的推广种植就太不利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7/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