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7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04/2214


商人雇佣了他们的马车去到朔州,哪怕是没有返程需求,劳牛运输队在朔州的分号也能及时的安排马车带着另外一个商人的货物,从朔州去长安。
说白了,劳牛运输队就有点像是厚实的快递公司。
马英飞就是长安到朔州的公共马车的受益者。
作为一名腰缠几十贯的长安城土著,马英飞最喜欢的就是听人说书。
虽然五合居这样的酒楼,他是消费不起。
但是在自己居住的坊门附近,就有一个站在路边以说书为生的说书人。
这种说书人,就跟那些表演杂戏的人员一样,说完书就靠别人打赏个几文钱,混口饭吃。
当马英飞知道长安城到朔州开通了公共马车,并且售价很便宜的时候,他就感到机会来了。
由于他的邻居之中有人报名去河东道种植棉花,马英飞知道朔州那边地区,短时间内肯定会流入大量的人口。
而当地的许多物品供应,却是不一定能够及时跟上。
这里面就蕴含着机会。
马英飞将自己的钱财全部拿去西市购买了各种蔬菜的种子,然后坐着公共马车来到了朔州。
结果没有费多大的功夫,他的身家就翻了两番。
原本在西市卖一文钱的东西,到了朔州,卖个三四文钱,那是一点问题也没有。
当然,这也跟他的货物选择的很巧妙有关系。
许多移民来到朔州之后,虽然每个人分到了一百亩的土地用来种植棉花。
但是大家不可能一点自己吃的蔬菜都不种的,这就导致大家对蔬菜种子的需求一下子上去了。
之后,马英飞发现朔州这里的奴仆居然比长安城便宜不少,特别是胡人奴仆,价格只要长安的一半不到。
他又大胆的把自己挣的钱买了奴仆,然后雇佣了一辆劳牛运输队的马车,运回长安城,拿去西市的人市贩卖。
一来二去的,只不过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马英飞的身家就从几十贯变成了一千多贯。
“郎君,似乎做我们这个生意的人,越来越多了,上次在西市人市的价格,每个人基本都跌了两成,这次再回去,不知道还会不会下跌呢。”
生意做的大了,马英飞也在自己坊里面找了个信得过的少年当自己的伙计,给自己打打下手。
两个人跟往常一样,坐着长安城到朔州的公共马车,到了朔州马车站之后,住进了车站旁边的客栈。
“阿熊,你这是长进了啊。这一次来朔州,我就不打算购买奴仆回去了。听说这里兴建了牛肉干作坊,这次我就想去这个作坊采办一批牛肉干回去。”
马英飞脸露微笑的想着自己这一趟能够挣多少钱。
牛肉干这个东西,在长安城绝对算是稀罕物件。
虽然这些年,从凉州运输到长安城的牛肉有不少,也有一些牛肉干在售卖。
但是牛肉这个东西,整体来说,还是一个比较稀缺的肉。
毕竟牛在这个时代,是重要的农用物资。
哪怕是凉州可以通过草原牧民采办到大量的活牛,也不可能全部用来吃。
“牛肉干?这东西要是价格合适的话,肯定能够大卖啊。”
伙计魏凯熊脸上也露出了兴奋的表情。
有的时候,不一定就是因为牛肉干比鲸鱼肉干或者鳄鱼肉干好吃,而是因为牛肉干很难得。
长安城中,一辈子也没有吃过牛肉的,大有人在。
哪怕是为了尝鲜,很多人也会试买一些牛肉干尝一尝。
“这个牛肉干作坊应该是刚刚投产,使用的又是草原上来的牛肉;听说最近从草原上运回来的牛羊数不胜数,朔州这边都要处理不过来了。要不然也不会把许多犍牛用来宰杀了。”
马英飞观察能力还是比较强的,能够简单的从一些信息里头提炼出自己需要的东西。
如今的大唐,跟宋明时期有所不同。
因为控制了吐谷浑这个产马的宝地,草原上的大部分部落,包括之前的薛延陀在内,名义上都是臣服于大唐的,所以境内并不怎么缺马。
就是耕牛,虽然也紧缺,但也是相对的。
所以这一次扫荡草原之后的战利品,很多就没有必要全部运回长安,就地处理的收益可能会更高。
就像是一头牛,你把它弄回长安城,也是需要成本的。
而长安周边地区,对耕牛的需求其实并不是非常旺盛,牛价相比十几年前,已经下降了一半。
所以才会出现稍微不是那么强壮的牛被卖给牛肉干作坊宰杀的事情。
当然,也有一些直接就是从草原上搞回来的牛肉干。
不过制作的质量就不怎样了。
论搞吃的本事,一百个草原部落也比不上一个大唐啊。
“那我们要趁着这个机会多进货一批牛肉干拿回去卖;不过,长安城可能很快就会有人跟我们一样卖牛肉干,我倒是觉得可以考虑到了洛阳之后,转乘船只去扬州,这样能够挣的钱肯定会多很多。反正洛阳到扬州的船只,每天都有很多,来回都很方便。”
魏凯熊很是尽心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马英飞挣的钱越多,他的日子就会越好过。
这点觉悟,他还是有的。
“阿熊,你这个主意不错。那我们这一次就下一趟江南,看看南方人的钱,是不是更好挣。”
马英飞眼前一亮,觉得魏凯熊的建议完全具备可行性。
……
褚遂良最近很忙。
作为楚王府在朔州城的代理人,他需要处理的事情非常多。
建造棉花加工作坊,协调观狮山书院农学院的学员指导移民们种植棉花,与各家勋贵在朔州的负责人沟通确认合作事项……
每天他都要拜访好些人,也有不少人来拜访他,忙的是脚不沾地。
“褚主薄,这几天在朔州到处转悠了一下,队伍里有一半人愿意留下来种植棉花,他们也能分到没人一百亩永业田吗?”
小田切在自己启程去长安之前,很是尽责的把属下们的事情给安排妥当。
“小田切,你们也算是有功之臣,当初楚王殿下就同意你们完成任务之后加入大唐,成为一名唐人。只要留在朔州的倭人,都摈弃以前你们倭国的不良生活习惯,讲唐语、穿唐衣、行唐礼,那么我可以做主,在朔州南边寻一块地,安置这些人员。
不过,你也要跟他们说好,所有的安置点,最多不会同时安置一百人,大家要被送到不同的地方进行安置。一旦接受了县衙分配的一百亩永业田,就得安安分分的在那里种地,不要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否则出了事情,我可是不会为你们求情的。”
褚遂良心中暗乐,不过说出来的话却完全不是这个意思。
跟案子草原牧民不同,把倭国人安置在朔州,并没有太大的风险。
他们本身就是外来户,在大唐也没有什么特别地位,除了安安分分的当个农户,不敢有什么其他心思。
不像是草原牧民,历朝历代,中原王朝接受他们的内附之后,就原地安置在边疆。
王朝国力强大的时候,倒是没什么。
一旦国力衰弱,这帮人就开始恢复本性,成为边疆的不稳定分子。
“褚主薄,您放心。我们队伍里的这些人,当初从石见银山挑选出来的时候,选的就都是心向大唐的忠心之士,基本上每个人都会说唐语。等安置下来之后,我让他们全部都起一个跟其他唐人一样的名字,哪怕是倭人之间交谈,也不允许他们使用倭语,一定不给褚主薄惹麻烦。”
小田切生怕褚遂良反悔,连忙做出承诺。
“行,那晚点县衙的胥吏会过来给你们做一些登记,过几天就开始给他们分配永业田,你也安安心心的去长安城享福吧。”
褚遂良说完,示意小田切可以离开了。
他一个大忙人,哪有空跟小田切在那里说那么多废话。
第577章
没理,要撑!有理,那还用说?
观狮山书院农学院,现在的教谕和学员数量已经超过了一千人,成为仅次于格物学院的存在。
谢林茂在今年早稻取得丰收,晚稻顺利播种之后,就从鄂州回到了长安。
原本,按照他阿耶谢天武的计划,是希望谢林茂回来之后能够顺势进入司农监,成为一名吃公家饭的人员。
不过,经过一年半的磨练,谢林茂已经彻底喜欢上了跟水稻打交道的日子,觉得在观狮山书院当一个教谕,研究水稻的种植和改良,比在司农监待着要有意思多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04/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