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9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2/2214


这也是为什么后世大家对房子会有着那么特殊的感情,哪怕是花掉两家人的积蓄,也要买下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实在是房子对于华夏人来说,不仅仅是一个住的地方,还蕴含了非常复杂的情感因素和其他的功能在里头。
“希望不需要到动员各家作坊的程度,要不然就意味着这个水灾比想象的还要严重。”
王富贵望着窗外,虽然是一片漆黑,但是雨水冲击着屋顶的声音,却是让人清晰的感受到大雨还在继续。
今夜,注定无眠!
第802章
什么财都有人发啊
伴随着淅沥淅沥的降雨,天渐渐的变亮了。
房玄龄等人在简单的吃了点早餐之后,就各自行动了起来。
太液池的游船,早就被搬到了大明宫外。
“连丹凤大街都有这么深的积水,其他地方估计就更严重了!”
撑着一把雨伞站在船头,房玄龄看到的景象是满目沧桑。
不少百姓就站在屋顶上,看到有船只路过,纷纷大喊着救命。
也有一些积水不是很深的地方,百姓们在拼命的筑起一道堤坝,将院子里的水一脸盆一脸盆的往外面倒。
“房相,这场大雨实在是来的太突然,下的太急了,关键是下的时间还那么长。说实在的,从小到大,我几乎就没有碰到过这种大雨。”
兰和跟着房玄龄一起前往作坊城。
不第一时间找到李世民,大家都心里难安啊。
船只继续往前行走,不过,走了一刻钟之后,前面的街道却是没有什么水了。
没办法,大家只好从船上下来。
不过,谁也不知道前面走多久又会是一堆积水,所以还有几个专门拖拉着游船往前走。
好在房玄龄事情已经考虑到在长安城里行船的困难,所以选择的是比较小的游船。
虽然可以坐的人比较有限,但是胜在移动灵活。
“房相,看来这长安城里,每个坊的防水措施和下水道都修建的不一样啊。这场大雨,倒是好好的检验了一番长安城的防水能力呢。”
岑文本一边看着两边的受灾情况,一边跟在房玄龄后面往前走。
虽然这一段街道没有什么积水,但是却是遍布淤泥,众人没有走多久,鞋子上就沾满了你把,身上也免不了变脏。
房玄龄脚下一滑,差点摔了一跤。
就这么走走停停,一会走,一会乘船,房玄龄一行人艰难的朝着明德门而去。
“房相,房相,等一等!”
当房玄龄赤着脚,两手抓着裤脚经过大业坊的时候,旁边响起了一道呼喊声。
只见十几名穿着特制的服装的人员,在一名官员的带领下,小跑着往房玄龄而来。
“你是?”
虽然房玄龄不认识眼前的人,不过看到他身后似乎跟着十几名骑着自行车的长安警察署的警察,便停下来看看是怎么回事。
“房相,我是长安县县丞谢天武,这是长安警察署署长严良,刚刚听说房相您要出城,我专门给您送了一些雨鞋和雨衣。”
谢天武作为长安县县丞,能够十来年都不倒,自然也有自己的一套为官之道。
房玄龄一行人的动静,他是刚刚从警察署那里得到的,立马就发现这是一个投靠房玄龄的好机会。
像是雨鞋和雨衣,长安县警察署都是一直都有准备的日常用品。
特别是巡街的警察,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要冒着大雨干活,所以警察署都给大家配备了专门的雨鞋和雨衣。
平时的时候,感受不到这些东西的好,但是像是今天这样,就完全不同了。
房玄龄看了看自己的光脚,觉得这个马屁还是先受用了。
“谢县丞有心了!今天早上,雨水已经没有那么大了。虽然太史局说今晚才会停止下雨,但是长安城有些坊的积水已经在下降,你要尽快组织人手救灾,不要辜负了百姓们对我们的信任。”
房玄龄简单的跟谢天武说了几句,就准备继续前行。
“房相,您放心,下官一大早就已经安排了。现在城内的局势稍微有点混乱,就让严良跟在你身边吧。一方面他对长安城各坊的情况很熟悉,另外一方面也可以防止一些宵小铤而走险。”
谢天武虽然看到房玄龄身后有几名护卫,但是还是把严良推了出来。
当天看到房玄龄似乎有要拒绝的意思,立马补充了一句,道:“严良作为长安县警察署署长,深受楚王殿下信任,有他在您身边,我们大家也都比较放心。”
“那行吧,我们准备去作坊城,你去指挥救灾吧。”
……
“东家,要不等积水稍微消一些之后再去吧?”
杨府之中,受到暴雨的影响相对有限。
在杨本满亲自带领下,已经用沙石在各个门前堵起了防水堤,府中基本上已经没有明显的积水。
“这雨已经变小了,积水肯定会越来越少。现在去作坊城,并不会有什么风险的!”
杨本满在作坊城可是有几百套房子,其中有一半都是已经交付的。
这要是被水淹了,作坊城是绝对不会帮忙免费维修的。
甚至今后转手的时候,都卖不出高价。
毕竟,泡过水的房子,哪怕是没有住过人,已经不能跟正常的新房维持一个价格了。
就像是后世的泡水车,哪怕车子还在四儿子店的停车场,一旦被泡水了,即使已经维修的一点问题也没有了,价格也至少会少掉二成到五成。
“东家,我们那个小木筏,坐不下几个人,眼下这个场景,四轮马车又显然没有办法使用,要去作坊城,估计用走到天黑才能到呢。甚至在天黑之前赶不到都有可能。”
十几里路,正常走路的话,大半天的时间就差不多了。
但是,碰到今天这样的场景,肯定不能当正常走路看待了。
所以杨东担心到了晚上还到不了作坊城的情况,还真是有可能发生的。
“我们有木筏,只要带上干粮、蜡烛、水和打火机,哪怕是天黑前没有赶到作坊城,问题也不大。城外又没有宵禁,大不了我们就冒着夜色走一回路。这大雨,总不可能从早下到晚吧?”
杨本满显然是下定决心要去作坊城。
杨家可以调动的流动资金,全部都投入到了作坊城买房了。
这要是真的被水淹了,那损失就大了。
“那……那好吧!我带几名家丁,一起跟着东家您去作坊城吧!”
眼看着自己没有办法劝说住杨本满,杨东只好舍命陪君子了。
……
归义坊北边是通轨坊。
在靠近归义坊的地方,有一栋两层小楼,是一间颇有名气的小吃店,叫做美心包子。
要说这个包子的叫法,还是从楚王府传出来的。
在此之前,后世大家熟悉的包子,被大唐百姓称呼成馒头。
而后世大家熟悉的馒头,则是蒸饼,也就是宋朝的炊饼!
没错,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武大郎炊饼。
这个改变,还有个典故。
因为宋仁宗名叫赵祯,“祯”与“蒸”音近,当时的大宋百姓为了避讳,便把蒸饼改称为炊饼了。
历史上,类似的典故还有不少。
没办法,谁让天大地大,天子最大呢。
“武掌柜,包子已经制作好了。但是我们只搬了一个蜂窝煤炉子到二楼,还不是专门用来蒸饼的炉子,火力不够大,可能蒸的没有往日的好。”
美心包子铺里头,一名伙计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端着一大锅包子站在武明面前。
由于通轨坊本身就地势比归义坊要高,再加上美心包子铺采用的上下两层的新式结构,所以虽然一楼被水淹了,但是许多东西都搬到了二楼,大家到时不用担心没有吃喝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2/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