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女哪里逃(校对)第6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4/883


他说到这里的时候,目中终于爆出了一抹光泽:“朕纯孝,太后的心愿,朕岂能不顾?你们可尽快准备一副棺椁,将太后送至景陵安葬。
还有,朕记得那种‘凰冥棺’的样式很好,很适合安葬太后。唯独内府现存的那几幅‘凰冥棺’是为宫妃制成,不合太后之制,需得另行打造。”
在场的众多臣子不知情的不以为意,知情的却都面色煞白一片。
‘凰冥棺’这种棺材,是大晋内府专为陪葬的宫妃准备的。
昔日太祖定下殉葬之法,规定大晋帝王死后,皇后以下宫妃都需陪葬。
为免陪葬之人滋生怨气,生成恶鬼煞灵,所以大晋的那些供奉术修特地设计了‘凰冥棺’,将活人封镇于内,再送至陵中陪葬!
这位景泰帝之意,竟就是要将活着的孙太后,封入棺中!
“陛下!”
这是站立在台阶之下的首辅陈询,他吃惊的看着景泰帝:“陛下,此事或有不妥,有损陛下您的仁孝之名。”
“这个时候,少师还要劝朕仁善吗?”
景泰帝一声哂笑,含着几分自嘲:“朕如今都沦落到这副模样,哪里还顾得了这许多?朕如今只欲心念通达,莫要死后不甘,化为怨鬼!
如果能顺便为太子太孙踢开一些石头,除去后患,那是最好不过。至于身后之名,后世的史书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吧。”
见首辅陈询沉默了下来,景泰帝就又继续说道:“此棺可责成朝天宫打造,限他们在三日之内完成。告诉他们,这桩事他们务必得给朕办得妥妥当当,不得留下遗患!
钱隆,你可亲自负责监察此事。他们如胆敢不遵朕命,或者留下什么手尾,汝可即时斩之!”
司礼监掌印太监钱隆眼眶通红,几乎溢出泪水,他拜服在地:“老奴遵命,朝天宫一应术师供奉,老奴一定会为陛下处理妥当!”
这次的夺宫之变,皇室供奉于朝天宫的术师,至少有七成参与了叛乱。
钱隆对这些人,已是厌憎已极。
也就在这个时候,景泰帝望见文武百官,正在一些绣衣卫的带领下,从外面匆匆行入。
景泰帝感觉到体内的气力渐消,他暗暗苦笑,也懒得再顾忌形象,就在石阶上坐了下来。
等到群臣毕集,参拜过后,景泰帝才开口道:“宣!朕亡故之后,可由皇太孙虞祐巃继朕之位,以长乐公主虞红裳为监国长公主,临朝称制——”
第六五五章
效郭子仪故事
临朝称制?
在乾清殿前台阶下肃立着的文武百官,顿时发出了一阵哗然声响。
他们知道皇太孙年幼,尚在襁褓当中。而天子就连‘亡故’二字都说出来,想必是情况不妙。
这种形势下,天子势必要择一信任之人辅助幼主。
可今日天子提出的人选,就已令他们难以接受。
古往以来,可从没有让一个公主监国理政的规矩。
结果天子还准备让虞红裳‘临朝称制’,这让他们感觉太过了。
“陛下!”
那文武百官当中,当即就有一位礼官出列:“陛下,如今宫中尚有皇后与贵妃在,由二位扶助太孙理政,才是名正言顺,合乎礼法。
陛下您绕开后妃,以公主监国究竟是何道理?还有,臣忧他日公主外嫁,这大晋社稷或有危亡之忧。”
此时台阶下的诸臣,已经是群情汹涌了。。
不过他们才刚打算开口劝诫,景泰帝就一挥大袖,以浩瀚龙气镇压全场,使得所有文武百官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这股庞大恢弘的龙气威压,甚至让他们无法移动躯体,也无法开口说话。
景泰帝则铁青着脸:“诸臣工,朕此时已是油枯灯尽之局,离死不远。而今只想趁着体内还有点元气未散,多交代一些后事。你们在这个时候聒噪辩驳,居心何忍?又是何用心?”
他令群臣都哑然无语,然后向那礼官斜目看了过去。
景泰帝知道此人的质询没有任何恶意,都是出自于其忠直之心,所以他没有生恼,只是语声平静无波的解释:“你要问朕为什么?自是因这后宫内院,朕只放心长乐一人。
如今的大晋,外有蒙兀人虎视眈眈,瓦剌大汗也先觊觎中原,其欲逐逐已非一日;内则有叛乱之忧,以沂王虞见深为首的正统帝诸子都于昨夜逃遁,襄王世子虞祁镛与长宁郡主虞云凰也不知去向,朕还知一些藩王早就阴蓄反志。
此诚所谓‘内忧外患’之局,皇后与贵妃都是深宫妇人,不知国家大事,哪里能应付得来?朕意以为,非长乐长公主,不足以承担朝纲,承担社稷!”
那礼官不禁哑然,他随后强顶着龙气威压,再次一拜道:“即便陛下定要委公主监国,那么临朝听政足矣,何需称制?”
‘临朝称制’与‘临朝听政’这两个词别看只有两字之差,可性质意义却是截然不同。
‘临朝听政’中的听是管理的意思,听政之意,就是管理国家大政。
‘临朝听政’虽然有上嵘视朝,预闻大小政事,管理文武百官之权。可一应敕令赦书,仍需以幼帝的名义颁行天下。是代表幼主的意志,代行职权。
‘临朝称制’则不同,始皇以来,天子的命令专称“制”、布告公文专称“诰”;
‘临朝称制’,就是将虞红裳的一切规格,权柄与地位,都提升到‘天子’的级别。
景泰帝从容笑道:“正因公主监国一事前所未有,所以朕才必须重其权,厚其位,不如此,不足以权慑百官!不足以威压宗室!至于她未来嫁娶,全由长乐她的心意。有你们这些忠直大臣,朕有何忧?”
他随后又看向了群臣:“朕时间不多,这些思量原本无需述之于口。之所以愿意向你们解释,是希望诸臣工能够齐心合力,同心同德辅佐监国,扶助太孙,安定朝堂,安定社稷!”
群臣闻言,则是一阵沉默。那位连续两次质疑劝诫的礼官,也再没有说话。
他们都听说景泰帝言语中的决然与杀机,这位天子也将他的心意解说得明明白白,这个时候还要质疑,那就是自取死道了。
此时景泰帝又将大袖一挥道:“再宣,今日‘冠军侯,中军都督佥事李轩’于潮白河一战讨平逆贼,诛杀梁亨,克定虞祁镇妄图复辟之乱,于社稷功莫大焉。
着即加冠军侯李轩为‘太保,汾阳郡王’,即日起执掌五军都督府与神机营一应军务,并入朝辅政,为内阁次辅,太孙虞祐巃需尊其为‘尚父’。”
他侧目看向了首辅陈询:“神机营扩军至十个营团,总数十万八千人,永为定制,兵部与户部需优先拨给钱粮军械。”
景泰帝这些话说出来,不但李轩为之一阵发愣。台阶下的群臣,也是一阵呆若木鸡。
首先大晋立国以来,可从没有异姓王的先例,即便是昔日的开国大将中山王,开平王,也是死后追赠。
其次李轩以武人身份执掌国政,也是前所未有,更不用说他一人执掌‘五军都督府’,管辖天下卫所数百万大军,还有如今公认为天下第一强军的‘神机营’,权柄之重悚人惊闻。
至于那‘尚父’一词,就更是骇人视听了。
‘尚父’亦作‘尚甫’,这是古时用以尊礼大臣的称号,自吕望姜子牙而始,可后世更多为权臣所据。
可当他们想要开口的时候,却又觉无话可说。
即便礼部的那些给事中在思量了片刻之后,也说不出‘此为乱命,臣等不敢奉诏’之类的话出来。
景泰帝明显是在效唐时郭子仪的故事,欲将皇太孙托孤给冠军侯李轩。
那位史书中评价‘再造王室,勋高一代,以身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的名将郭子仪,封号就是‘汾阳王’,这位也同样是宰相之尊,被唐德宗尊为“尚父”。
景泰帝没等群臣反应过来,继续说道:“原内阁阁臣高谷,萧磁免除大学士职,以从贼论处。以少师陈询为首辅,增补前吏部尚书汪文,通政使权顶天入阁。少傅于杰一切职权如故,执掌兵部与京营一应军务。
此四人合同汾阳郡王李轩,刑部尚书俞士悦,吏部尚书何文渊,礼部尚书胡濙并为辅政大臣,担负社稷之重!
日后一切三品以上官员任免,三万人以上兵马调动,百万两纹银以上的国库支出,都需经监国长公主与八位辅政大臣合议,直至太孙亲政为止。”
文武百官听到这里,才暗暗松了一口气。
都心想这位天子到底是没有彻底昏了头,这位对冠军侯李轩虽然信之无疑,视如肱骨,可终究还是留了少傅于杰这个制衡之人。
这二人一个执掌兵部与京营,一个执掌五军都督府与神机营,足以形成分庭抗礼之局。
而八位辅国大臣的存在与首辅陈询,也不会使朝政成为冠军侯李轩的一言堂。
“然后是朕的后宫私事。”
景泰帝看向了自己的众多后妃,眼中现出了几分歉疚之意:“我那无能兄长继位之初就已废除殉葬,此制自不能由朕复始。
朕所有妃嫔,除皇后与贵妇之外,其余人等愿意居于宫中的就居于宫中,愿意归家的,就由朝廷按国朝制度拨给银钱与财物供奉,由其家人迎奉荣养。在太孙成年之前,紫禁城由监国长公主执掌,皇后汪氏辅之。”
他抓住了虞红裳的手:“红裳,朕这些后妃虽然是你的长辈,可她们囿于出身,大多见识不明。她们如有所命,你想听就听,不想听就置之不理的,一切以国事为重。
你弟弟见济,他还有苏醒的希望,务必要将他救醒。还有,你要善待你的母后,还有你的两个妹妹!”
他指的是汪皇后,这位名义上是虞红裳的嫡母。
景泰帝心想自己这一生最愧对的,就是自己的皇后汪氏了。
虞红裳也感觉到景泰帝捏手的力度陡然加重,她正想回话,却发现景泰帝手上的力气陡然放松。景泰帝的头也无力的低落了下来,整个人几乎前倾扑倒在地。
“父皇!”
虞红裳急忙将景泰帝扶住,她意识到了什么,面色瞬时煞白一片,眼中顿时掉下豆大的泪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4/8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