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1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4/528

  历史上高宗继位前期为什么不敢在朝政上有大动作,一来当然是因为他自己的性格有些柔弱,二来也是因为他手下没有能够镇得住场面的心腹大臣,不敢在没有完全掌控朝局的情况下有太大的动作。
  李承乾要是不想自己以后也面对和历史上李治一样的局面,就要寻找一个在魏征、房玄龄和于志宁、褚遂良之间承上启下的人物,从而保证权力的平稳过度。
  一番挑挑拣拣之后,李承乾最终选择了岑文本。
  岑文本如今才四十出头,按照历史的轨迹,李二陛下会在十三年后去世,那时候岑文本也不过五十多岁,正好可以作为宰相辅佐李承乾。
  等到再过几年,李承乾自己的班底成长起来,就可以取而代之,从而彻底完成权力的交接。
  将未来的计划在心里琢磨了几遍之后,李承乾也离开了显徳殿,回转后宫。
  ……
  时间一转已是三天后。
  经过了这三天的筹备,李承乾准备要完成李二陛下交待给他的整顿京畿官场的任务了。
  只是在那之前,他还有一件事要做。
  那就是接收那些文武大员送进东宫的子嗣。
  看着面前詹事府呈递上来的人员名单,李承乾的眉头微微皱起,这些人里有很多都是他以前的侍读,不过也有几个新面孔。
  眼下,李承乾的手指就在一个叫「侯景」的名字上点个不停。
  这个侯景是侯君集的三儿子,也是侯君集的嫡子,本来是在右武卫做功曹参军,李二陛下下诏让三品以上官员贡献一子进东宫做属官,侯君集就将这个儿子给调了回来。
  对于这个人的出现,李承乾是真的有些没想到。
  按理说以侯君集和东宫的关系,根本就不应该送子嗣进东宫,就算要送,也应该随便扔一个不受宠的儿子过来才对,怎么会把嫡子送进来?
  【难道侯君集以为他和我之间还有缓和的余地?】
  李承乾想到一个可能,接着越想越觉得有道理,以侯君集那种纯粹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这倒的确是他能做出来的事。
  在他们这类人眼里,只要我向你表达了善意,你就一定要接受,至于你不接受怎么办?
  不好意思,他们这类人的脑子里根本不存在「对方不接受」这种概念。
  在侯君集看来,他都已经愿意放下面子和李承乾讲和,李承乾就一定会欣然接纳他的善意。
  侯君集想得挺美,但是李承乾却不准备给他这个面子,提起手边的毛笔就要将侯景的名字从名单中划去。
  「嗒」的一声,笔尖一滴墨汁滴在绢黄纸上,浸开了一个黄豆大的墨点。
  犹豫了片刻之后,李承乾嘴角露出一个蔫坏蔫坏的笑容,随手将笔扔到一旁,一边卷起绢纸,一边就要吩咐内侍将所有人带进来。
  就在这时,黄安突然走进来拜道:“殿下,房寺丞来了,还带了一位士子,说是要先行求见殿下。”
  ……
  房玄龄总共有四个儿子,长子房遗直,次子房遗爱,三子房遗则,小儿子房遗义。
  这四个人里,老三和老四还小,李承乾不怎么熟悉,老大房遗直和老二房遗爱倒是都曾经做过李承乾的侍读。
  前些年,房遗直年岁渐长,不再适合作为伴读,就在东宫做了一段时间的属官,后来又出宫在鸿胪寺谋了个差事,几年下来已经做到了从六品的鸿胪寺丞。
  按说这次李二陛下下诏,房家应该由尚在东宫的房遗爱做代表才对,只是房玄龄不知是出于什么考虑,将房遗直鸿胪寺的差事免了,重新塞回东宫给李承乾做属官。
  今天是李承乾召见众人的日子,房遗直出现在这里并不意外,只是他为什么急着提前觐见?还有,与他同行的那个士子又是来做什么的?
第186章
:房铎
  李承乾在心里考虑了一会儿,想不出丝毫头绪,最后只得对黄安吩咐道:“把人带进来吧。”
  黄安躬身应诺,很快就将房遗直和一个青衣士子带了进来。
  这个青衣士子看上去比李承乾和房遗直都要大上几岁,差不多三十岁的样子,颔下留着三缕短须,神色平静,目光坦然,一点也没有寻常士子初见天家贵胄的惶惶不安和手足无措。
  【这是一个高人。】
  李承乾第一时间在心里有了这么个想法。
  房遗直带着青衣士子走到近前,齐齐躬身拜道:“小臣房遗直(草民房铎),拜见太子殿下。”
  李承乾微微抬手:“平身吧。”
  等到二人再拜起身,李承乾对房遗直问道:“遗直,这位先生是?”
  房遗直看了青衣士子一眼,向李承乾介绍道:“回禀殿下,这位乃是小臣族叔,家父族弟,名叫房铎,字因之,学习的乃是黄老无为之说。”
  李承乾眼中闪过一抹异色,之前的问题瞬间有了答案。
  他早就对房玄龄的政治立场有所怀疑,如今看来,作为清河大族,房家果然还有着黄老学的传承存在。
  东宫寻找百家传人的消息已经在小范围里传开,房玄龄这个时候将房铎送来东宫,想都不用想就知道,肯定是为了将来黄老学的再次兴起打下基础。
  至于房遗直,如果李承乾没有猜错,应该是房玄龄安排给房铎保驾护航用的。
  ……
  在心里转过几个念头之后,李承乾起身轻施一礼,问道:“不知先生学的是哪家黄老?”
  作为兴起于战国中期,一直传承了数百年的学派,黄老学和法家、儒家一样,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
  除了极少数能够融会贯通的人以外,总体上来说黄老学分为了三个派系,尊崇黄帝的一派,尊崇老子的一派和尊崇庄子的一派。
  刚开始的时候,尊崇老子的一派占了上风,在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建立了稷下学宫,在推动学术进步的同时,也辅佐齐国君主将齐国建设成了能够和秦国分庭抗礼的东方大国。
  后来,秦国一统天下,尊崇老子的黄老学陷入颓势,尊崇黄帝的一派开始发力,这才有的汉初文景之治。
  再后来,汉武帝「罢黜百家」,面对气势汹汹的儒家,当时已经日薄西山,后继无人的黄老学派义无反顾的投入了庄子的怀抱,整天在漫无目的的幻想中麻痹自己,为后来道教的出现和魏晋时期的玄谈之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李承乾生怕房玄龄给自己弄来一个整天想着「蝴蝶是我,亦或我是蝴蝶」的二百五,这才有此一问。
  对于李承乾话里的意思,房铎了然于胸,躬身一拜之后说道:“回禀殿下,家祖曾于汉初曹丞相手下为吏,房氏传承二十三代,家祖教诲始终不曾忘却丝毫。”
  曹丞相?
  听到这个称呼,李承乾脑海里第一时间出现了曹阿瞒那霸气侧漏的身影,接着才明白过来,房铎说的应该是那位把皇帝喷自闭的平阳侯曹参。
  这位平阳侯是个了不得的猛人,本身的武力值十分强悍,曾在刘邦统一天下的过程中率军攻取了两国一百二十县。
  但是在接过萧何的位置担任丞相后,却一改之前雷厉风行的行事风格,将所有的政务都交给自己的属官处理,他根本不插手。
  不仅自己不管,曹参也不允许别人管,面对野心勃勃,想要建立一番工业的汉惠帝刘盈,直接一句「今陛下垂拱,臣等守职,不亦可乎」,将皇帝喷回了皇宫玩泥巴。
  如果放到现在,肯定会有人跳出来说这是「亡国之兆」,可是在那个年代,在那些信奉着「无为而治」的黄老学政治家眼里,这却是再正常不过的行为。
  就凭着这些看上去和找死没有区别的手段,汉朝只用了不到三十年时间,就从秦末的战火中恢复过来,国家实力得到的极大的增强,这在那个生产力落后的年代,已经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了。
  之所以会发生这种事,不为别的,就因为这些人除了「无为而治」以外还奉行着另一个理念,那就是——知人善任。
  该法家做的事就让法家的人去做,该农家做的事就让农家去做,每个人各循其职,遵而勿失。
  ……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别说是在封建社会,就是放在后世的天朝,这也算得上极为先进的理念了。
  可惜,并不是所有人都像黄老派政治家这样肯于放权。
  官僚阶级的本性决定了,他们会不遗余力的将所有权力都划拉到自己碗里。
  历史上除了汉初的黄老派,其他时候,任何势力占据了主流,都会将手伸到他们根本不擅长的领域。
  做的好不好不敢说,但是权力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绝对不能让其他人拿到。
  后世宋明之所以会出现各种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其根源就在于此。
  如果这房铎真像他自己所说,继承的是曹参的道统,李承乾觉得自己不妨好好培养一下对方,以避免未来再次出现文人领军,官员治学之类操淡的事情。
  ……
  在心里稍微琢磨了一下之后,李承乾对房铎说道:“还请先生试为孤解说治国之道。”
  黄老学传人的行事风格决定了他们只适合做高级官僚,不适合做亲民官。
  所以李承乾也就没有像上次考核张世那样询问他具体事务,而是问起了国家大政方针。
  房铎躬身一拜:“回禀殿下,在下以为:大道至简,简以阴阳;大道至繁,繁以四象五行八卦……”
  李承乾闻言微微有些皱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4/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