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1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9/528

  不管他最后是死在吐蕃人手里,还是逃亡大唐,吐蕃国内的局势都必然要陷入一段时间的混乱,甚至就此恢复到之前那种群雄割据的局面也不一定。
  大唐现在只需要将吐蕃使团继续留在长安一段时间,等着吐蕃国内局势发酵就行。
  ……
  第二天一早,李二陛下的圣旨传到吐蕃使团众人面前。
  李二陛下同意了禄东赞等人的辞呈,不过为了向刚刚成为亲家的吐蕃赞普表示皇帝的善意,李二陛下下旨由少府监和将作监制作一批礼物,作为两国修好的见证。
  因为制作礼物需要时间,所以李二陛下希望使团再逗留半个月。
  面对李二陛下的善意,禄东赞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
  等到少府将所有赠礼准备妥当交到吐蕃使团手里的时候,时间已经来到了三月初,渭河两岸一片繁花似锦。
  李承乾以太子的身份亲自将使团送出数十里,才「依依不舍」地回转长安。
  ……
  回京的马车上,李承乾的脸色不怎么好看。
  他来到大唐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布局害人。
  之前虽然也曾经干过类似的事,可是那都是明知对方是坏人,苦于没有证据而不得不采取的特殊手段。
  这一次对付禄东赞,他是真的觉得自己做的有点过分了。
  禄东赞自始至终都没有做过任何伤天害理的事,他做的一切都是身为吐蕃大相的分内之事。
  只是因为立场不同就要害人性命,圣母心突然爆发的李承乾觉得有些难以接受。
  在心里考虑了一下之后,李承乾对车外的黄安吩咐道:“黄安,你找个机会去和林木说一声,让他多注意一下吐蕃的情况,禄东赞若是有什么要求,只要不损害我大唐的利益,让他尽量提供方便……若是禄东赞想要投靠我大唐,让他无论如何把人给孤平安带回来……”
  虽然不知道太子为什么突然又要保护禄东赞,不过黄安依旧老老实实的答应下来。
  ……
  吐蕃使团离京之后,李承乾的日子也就平静下来。
  自从去年冬天的那场刺杀之后,他就一直在「养伤」,一直到现在都没有重归朝堂。
  身为皇帝,李二陛下也不想太子有太高的威望,所以对他的这种行为也就听之任之,没有急着给他下派任务。
  作为一个擅长搞事的人,闲了这么长时间的李承乾自然要搞出一点幺蛾子。
  就在吐蕃使团离开长安之后不久,贞观十一年四月初的时候,大唐的太子殿下又搞出了一个大新闻——皇长孙从宫里消失了!
  作为太子殿下的第一个儿子,皇长孙今年也有四岁多了,已经到了要开蒙的年纪。
  前段时间朝堂上还在为谁出任皇长孙的蒙师吵的不可开交,可是没想到这还没吵出一个结果,皇长孙就突然从大家的面前消失了!
  除了极少数参与者,根本就没人知道皇长孙到底去了哪里。
  只是据某些不知名的渠道传出的消息,太子将皇长孙送去了民间,打算让皇长孙在民间成长。
  整个长安都为之哗然,所有人都为太子殿下的脑洞感到震撼不已。
  ……
  太极宫,立政殿。
  李二陛下怒气冲冲地坐在上首,长孙皇后站在一边小心地替他顺气,不过皇后娘娘自己的脸色也不怎么好看。
  太子李承乾和太子妃苏薇恭敬地站在下方,苏薇脸上有些忧色,李承乾倒是平静的很。
  顺了顺气之后,李二陛下沉声对着李承乾问道:“说!你把朕的孙儿给弄到哪里去了?!”
  那模样,就好像一头蓄势待发的雄狮,看样子要是李承乾不能给他一个满意的答复,今天就别想囫囵着走出太极宫了。
  面对暴怒的皇帝老爹,李承乾淡定一礼:“父皇,儿臣听闻鲁哀公曾问于孔子,有「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未尝知哀、忧、劳、惧、危」之言。
  因此儿臣以为,与其将彘儿养于宫中,不如将他放出去,让他见识民间疾苦,知道世事险恶。”
  鲁哀公的例子千古闻名,李二陛下自然也是知道的,稍作沉默之后,李二陛下重新开口,语气平静了不少:“太子若想培养彘儿,不如等他稍大一些,多带他出去走走就是了。彘儿如今才四岁,就这么放出去,万一要是有了什么三长两短,该如何是好?彘儿是你的儿子,难道你就一点都不担心?”
  李承乾目光微微闪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彘儿若能成长起来自然是最好,若不能,那也就说不得了……”
  语气虽然依旧平静,可说出的话却冷酷无比,所有人都感觉殿中仿佛有一阵冷风吹过,带起丝丝寒意。
第223章
:皇室教育
  大唐不同于后世,因为医疗手段落后的原因,婴幼儿的夭折率出奇的高。
  李二陛下原本共有十五个儿子,可是如今剩下的只有十一个,有四个皇子在五岁之前夭折了。
  宫里的内侍女官平日里照顾这些皇子公主的时候,那真叫一个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恨不得直接搭一座神台把他们供起来才好。
  可是就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太子居然敢把皇长孙送到民间,还说出什么「不论生死」的话,这可就真的有些出人意料。
  就连见惯了大风大浪的李二陛下,一时间也被震住了。
  见皇帝夫君不说话,一旁的长孙皇后缓缓开口,不过她的目标却不是李承乾,而是站在李承乾身边的太子妃苏薇,想要从她这里打开突破口。
  “薇儿,这件事你怎么看?”
  苏薇敛衽一礼:“回母后的话,儿臣身为太子妃,太子的决定,就是儿臣的决定。”
  听到苏薇这么说,李承乾的嘴角露出一抹温柔的笑意,伸手握住了她的手。
  长孙皇后神色微微一暗,叹息道:“既然太子和太子妃已经下定了决心,本宫和陛下就不说什么了。只是将彘儿一直放在民间也不合适,依本宫之见,不如隔几天让他回宫团聚一次,你们以为如何?”
  作为妻子和母亲,长孙皇后对李二陛下和李承乾的性子都很了解,知道这两个都是那种一旦做出决定就绝不会更改的人,与其看着父子二人因为这件事闹出矛盾,不如由她在中间做一个缓冲。
  ……
  听到长孙皇后的话,李二陛下眼睛一转,似乎想到了什么主意,没有说话。
  李承乾虽然表现得好像不在乎李彻的生死,可是李彻到底是他的儿子,不可能完全不在乎,听到长孙皇后的建议,他也有些动心。
  在心里考虑了一下之后,李承乾躬身对着父母拜道:“母后的建议儿臣以为可行,只是希望父皇和母后答应儿臣一个条件——不能找借口将彘儿留在太极宫,一定要按时将彘儿送回去。”
  李二陛下原本就打算等李彻回宫就把他接到自己身边,不再放他出宫,可是还没来得及实施就被李承乾堵死了这条路。
  心思被戳破的李二陛下顿时怒火中烧,狠狠一拍案几:“混账,你小子现在居然敢跟朕讲条件了!?”
  李承乾连忙跪倒:“儿臣不敢,只是父皇若不答应儿臣的请求,请恕儿臣不能从命!”
  看到李承乾那副油盐不进的模样,李二陛下牙齿咬得咯咯作响,正要说话,却被长孙皇后按了回去。
  长孙皇后看向李承乾,说道:“承乾的要求本宫代你父皇答应了,你觉得让彘儿几天回宫一次合适?”
  李承乾垂首问道:“不知母后以为几天合适?”
  长孙皇后想了想,说道:“朝中百官每十日休沐一日,不如就让彘儿依照此例如何?”
  李承乾在心里考虑了一下,觉得可以接受,便躬身拜道:“一切但凭母后做主。”
  长孙皇后微微颔首:“既然如此,承乾你们先退下吧,本宫与你父皇有话要说。”
  李承乾闻言如蒙大赦,连忙带着苏薇给父母行了一礼,快步退了出去。
  ……
  出于对妻子的爱护和敬重,长孙皇后说话的时候,李二陛下一直保持了沉默。
  直到李承乾夫妇离开,李二陛下才开口问道:“皇后为何要帮着那逆子说话?”
  言语间不免有些埋怨。
  长孙皇后目光平静地看着李二陛下,问道:“陛下,平心而论,若是能够保证彘儿的安全,陛下以为是将他养于深宫好,还是养于市井之中更好?”
  李二陛下突然有些沉默,这个问题不用想也知道,养在深宫的皇子是无论如何也比不上养在市井之中的皇子的。
  不用考虑别的,就说李家这两代人。
  李二陛下这一代,基本上都是从太原市井里摸爬滚打起来的,李二陛下自己当年就是太原有名的二世祖,没少给那时身为太原留守的高祖李渊惹麻烦。
  就是这种「散养」的方式,使得李二陛下这一代人基本上都有着水准线以上的能力,就连最「没出息」的靖王李元吉,那也是能独领一军的大将。
  至于自己的几个儿子,李承乾从小就在宫廷的尔虞我诈和市井的三教九流中摸爬滚打。
  和他比起来,李恪等人无论是能力、心性还是手腕,都要差上不少。
  想通了这些之后,李二陛下的情绪也平静了不少,可是依旧有些不放心:“若是彘儿出了什么意外该当如何是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9/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