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1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0/528

  长孙皇后露出一个温和的笑容:“陛下身为天子,难道连一个几岁的小儿都保护不了吗?只要派人暗中保护,不要让彘儿中途陨落就是,至于其他的,那是承乾该考虑的事。”
  “臣妾曾听承乾说过一句话,「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我等为人父母,操心过多反而不美,甚至有可能还要落埋怨呢。”
  听长孙皇后说的有趣,李二陛下心情总算是好了起来:“皇后这话说的不错,朕每天为这几个逆子操心,除了被气得头疼,丁点好处也落不下。不如直接放手,随他们去胡闹算了……”
  长孙皇后莞尔一笑:“陛下圣明。”
  ……
  李二陛下虽然在长孙皇后的劝解下默许了李承乾的行为,可是李承乾不经请示就擅自做主将皇长孙送出宫,这件事绝对不能姑息。
  很快,就有内侍带着李二陛下的圣旨到东宫传旨:太子殿下行为不检,直接幽闭东宫,未得皇帝圣旨不得私自出宫半步。
  这个处罚实在算不上严厉,禁闭什么的,关着关着也就习惯了。
  李承乾转眼就将这事扔到了一边,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丝毫没有受影响的意思。
  眼见皇帝自己都不管了,百官当然更不会狗拿耗子多管闲事,长安的局势逐渐平静下来,只是偶尔会有人闲着没事猜测皇长孙现在到底在什么地方,幻想着自己是不是能混到皇长孙身边,蹭到一场富贵。
第224章
:皇长孙的变化
  华阴县,太子封邑。
  一片新建造的书苑中,小小的校场上,几十个年纪从四五岁到八九岁不等的少年在教官的指导下进行着操练。
  这些孩子就是黄安依照李承乾的吩咐找来的忠良之后,他们的父祖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为大唐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在此之前,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过着流离失所,朝不保夕的生活,可是从现在开始,他们会在这里接受最好的教育,得到最「科学」的训练。
  未来,他们会追寻着父祖的足迹,成为大唐帝国主义这架战车上重要的零件之一。
  ……
  人群中,化名唐文的皇长孙李彻满脸认真,一板一眼的根据教官的吩咐做着各种动作。
  校场隔壁一座三层高的楼上,李承乾远远地看着李彻,眼神很是欣慰。
  在将李彻送出宫前,他也有些担心李彻会接受不了宫外的生活。
  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李彻居然很快就适应了新环境,除了刚来的那两天有些哭闹以外,其他什么毛病都没有。
  这里面既有他自己的性格因素,也有身边那些小伙伴给他提供的帮助。
  在这些孤儿身上,李彻学到了坚强,学到了独立,学到了很多他在宫里学不到的东西。
  短短几天时间,李彻的眼里就多了一丝他这个年纪的孩子不能理解的成熟。
  而这,正是李承乾希望他做到的。
  ……
  李承乾来得有些晚,校场上的操练很快就结束了,几十个孩子规规矩矩地排成两队,在教官的带领下朝书苑的饭堂走去。
  看着走出校场的人群,李承乾对身边的黄安吩咐道:“好了,时间不早,也该回去了。你去将彘儿带来,注意不要泄露了他的身份。”
  按照李承乾和长孙皇后的约定,每十天要让李彻回长安一趟,今天正好是约定的日子,李承乾来这里,主要就是为了接他回宫的。
  等到黄安领命退下之后,李承乾神情淡然地向身边的书苑山长杜仲问道:“孤听说前几日有一个教官曾经惩戒过彘儿,将他的手心都打肿了?”
  就和长安没多少人知道皇长孙去了哪里一样,这书苑里除了杜仲等几个书苑高层,其他人也都不知道李彻的身份。
  因为没人知道他的身份,导致李彻刚来的那两天没少因为不听话而挨打。
  本来老师打学生也没什么,可是那些武科的教官之前都是各卫军中的精锐,只是因为身体残疾才不得不退下来。
  这些人下手没轻没重,有一次就把李彻的手给打肿了。
  ……
  虽然太子早在将皇长孙送来之前就已经说明了不要特殊对待,可是杜仲心里依旧有些忐忑。
  此刻听李承乾突然提及此事,杜仲还以为他生气了,连忙拜倒,诚惶诚恐道:“臣御下不严,让皇长孙受了委屈,请殿下治罪。”
  李承乾无所谓地摆摆手:“「教不严,师之惰」,严师才能出高徒,孤当年也没少被太傅们教训,没什么大不了的。
  那个教官能如此认真的教导这些孩子,孤很满意,杜卿就以孤的名义赏他钱五万,绢十匹,以做鼓励。”
  “诺。”
  杜仲伸手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眼中有种劫后余生的庆幸。
  ……
  一刻钟后,李承乾乘着一辆普普通通的马车驶出书苑,黄安早已经带着李彻等在这里。
  见到李承乾,李彻恭恭敬敬地拜倒在地:“孩儿拜见爹爹。”
  李承乾微微颔首:“彘儿起来吧,坐到爹爹身边来。”
  李彻应了一声,爬上马车坐到了李承乾的身边。
  摇晃的车厢中,李承乾近距离地打量了一番自己这个儿子,许久之后才开口问道:“彘儿跟爹爹说说,你这几天在过得怎么样?”
  李彻眼前一亮,开始滔滔不绝地向李承乾描述起书苑里的生活。
  对于长在深宫的李彻来说,书苑就好像一个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游乐场,似乎什么事都很有趣,这一说就说了小半个时辰,直到口干舌燥,才有些意犹未尽地停下来。
  李承乾将手边矮几上的茶水递给他,同时问道:“既然书苑的生活这么好,你以后还愿意来吗?”
  李彻微微一愣,想了想之后有些期盼地看着李承乾问道:“孩儿还可以来吗?”
  李承乾笑着摸了摸他的小脑瓜,温和道:“只要你想来,爹爹就送你过来。不过你要答应爹爹,不能半途而废,必须在这里待到完成所有学业为止,你愿意吗?”
  李彻露出一个开心的笑容:“孩儿愿意。”
  ……
  等车队回到长安,李承乾并没有直接回东宫,而是带着李彻先去拜见了李二陛下和长孙皇后。
  十天的生活还不足以让李彻的外貌产生太大变化,不过他那比之前沉稳了一些的气质还是让李二陛下看得眼前一亮。
  李承乾带着李彻在太极宫吃了一顿晚饭,席间李彻表现出的独立和礼貌更是让李二陛下开心不已,心里最后一丝顾虑也终于打消。
  饭后,李承乾带着李彻回到东宫。
  和以往不同,这一次再没有内侍宫女簇拥在他身边,李彻不管干什么都要自食其力,只有那些他这个年纪还做不了的事,才会有人给他帮忙。
  看着儿子「哼哧哼哧」的自己洗脸,苏薇脸上也露出欣慰的笑容。
  第二天一早,李承乾派人将李彻送回了书苑,一切又恢复了原样,不过皇长孙的改变却在长安各个阶层间悄然流传开来……
  ……
  时间一天天过去,很快就到了六月。
  长安的天气开始逐渐热了起来,不过百姓们的心情更加炽热,不为别的,就因为出海捕鲸的船队回京了!
  因为是夏天的缘故,南海的鲸鱼数量比起冬天来要多了不少,关中这次总共只有十条捕鲸船出海,最后居然猎杀到了十一条鲸鱼!
  这两天,渭河码头运载各种鲸鱼制品的船舶如过江之鲫,连绵不绝。
  长安百姓对于捕鲸业的热情越发高涨,官僚阶级也兴奋不已,因为这次的十条捕鲸船几乎全是他们的产业。
  看着那些不断运进自家府库的铜钱,每个人都发自内心的高兴,整个长安官场的工作积极性都因此提高了不少。
  就在一切似乎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一个突如其来的意外打破了欣欣向荣的局面……
第225章
:爆炸的东宫
  贞观十一年六月丙申(初三)。
  新罗善德女王上书天子,将高句丽和百济告了一状。
  女王的国书言明高句丽和百济违背大唐定下的规矩,无故兴兵侵略新罗国土,善德女王请求大唐皇帝为新罗主持公道。
  这个时代可没有什么所谓的「不能干涉他国内政」。
  作为周边各国共同尊奉的宗主,「天可汗」不仅是大唐的主宰,同时也是「国际事宜」的仲裁者,天生就有负责调停各国矛盾、维护地区和平的使命。
  面对来自新罗的请求,李二陛下十分重视,立马就将留在长安的三国使臣都召进太极宫,向三国传达自己的意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0/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