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1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6/528

  黄安领命而去,没过多久就把李治带到了李承乾面前。
  ……
  大半个月不见,李治看上去有些闷闷不乐。
  李承乾只当他是相思成疾,并没有太放在心上,等到李治见礼之后坐下,李承乾开口道:“雉奴,孤准备今日去应国公府拜访,你与孤一起去吧。”
  听李承乾提起应国公,李治表情越发暗淡了一些:“大兄好意,臣弟心领了,只是父皇马上就要回京,臣弟大婚在即,有许多事情需要准备,就不和大兄一起去了。”
  “呃……”李承乾没想到李治居然会拒绝自己,愣了一会儿才问道,“雉奴你不想见武家那个小娘了?”
  李治的脸上露出一抹苦笑:“我与那姑娘有缘无分,还是不要强求的好。”
  李承乾心中有所明悟,问道:“是不是母后跟你说了些什么?”
  李治默然不语。
  李承乾微微叹了口气:“雉奴,孤虽然不知道母后跟你说了什么,不过只要你真心喜欢那小娘,孤一定会帮你将她娶回府中做你的侧妃。”
  李治丝毫不怀疑李承乾的承诺,只是想到长孙皇后和自己说的那番话,摇头道:“大兄,臣弟虽然年幼,却也不是那种不知好歹的人。母后说得很有道理,以那武家小娘的性子,确实与我有些不合适。更何况……”
  李治话音顿了顿,有些自嘲地笑道:“更何况那天你我兄弟和她说话,她的一腔心思全在大兄你身上,我又何必上门自讨没趣……”
  听李治这么说,李承乾也不知该说什么才好,最终只得叹息道:“雉奴你回去再好好想想,父皇回京还需要些时日,你如果有别的打算,随时来与大兄说,大兄为你做主。”
  李治神色不变,平静拜道:“臣弟谢过大兄。大兄如果没有别的事,臣弟这就先回去了。”
  李承乾也是无奈,只得点头。
  ……
  李治走了,李承乾打算先让他和武处确定关系,再和父母摊牌的计划自然也就没办法再进行下去。
  不过这应国公府还是要去一趟,武士彟的手书对于李承乾将来推行各种政策都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必须先拿到手里。
  “黄安,去和罗飞说一声,孤要去应国公府拜访。”将杂乱的心思甩到一边,李承乾对黄安吩咐道。
  自从薛仁贵离开以后,他的职位自然空了出来,最后在李承乾的建议下,李二陛下将罗飞调回京师,出任了东宫副率,负责李承乾的安保工作。
  和薛仁贵那种平民出身的将领不同,罗飞自小在深宅大院里长大,对于护卫工作熟门熟路,进京没多久,就已经将东宫的护卫工作打理的井井有条。
  李承乾的命令传达下去没多久,出宫所需的仪仗和护卫就都已经准备好了。
  李承乾登上太子车驾,一行人浩浩荡荡出了嘉福门,向西城的应国公府行去。
  ……
  崇贤坊,应国公府。
  应国公府自从武士彟去世后,一直由武士彟的夫人武杨氏主持。
  这个武杨氏的来头并不简单,她的父亲杨达是前隋宗室,曾经担任过纳言,开府仪同三司,地位十分的尊崇,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大唐建立之后,朝廷曾经对前隋宗室进行过几次清洗,很多杨氏宗亲都被惩处,杨达这一脉却能在历次的清洗中安然无恙的存活下来,由此可见这一房的厉害。
  应国公府之所以到现在还能维持,全靠着武杨氏庇佑,若非如此,以官场的险恶,应国公府的那些家底,早就被人掏空了。
  可是人力有穷时,随着当年杨达提拔的官员一个个离开官场,武杨氏慢慢的也威风不起来了。
  如果不出意外,过不了几年,应国公府就要从大唐的勋贵圈子中除名。
  正在武杨氏无计可施的时候,她的二女儿突然跟她说起太子要到府上拜访。
  听说这个消息的武杨氏欣喜不已,早在十几天前就开始带着家人准备,就等着李承乾上门的这一天。
  ……
  李承乾的太子车驾在应国公府门前停下,等在门口的应国公府众人同声拜道:“臣等(草民等)拜见殿下。”
  “都起来吧。”
  李承乾走下马车,一脸温和地说道,却并没有伸手去扶。
  做了这么多年太子,李承乾也明白了一个道理,13是一定要装的,不过却不能一直装。
  有时候摆摆架子,效果可能会比一味的谦虚懂礼要更好。
  武杨氏在家人的搀扶下起身,恭敬道:“太子百忙之中大驾光临,实在令寒舍蓬荜生辉,殿下若是不弃,还请府中说话。”
  李承乾今天过来,一来是为了得到武士彟留下的书稿,二来也是为了给武家撑腰。
  这本来就是一桩心照不宣的交易,李承乾自然也就没什么好拒绝的,点了点头之后由武家众人引领着走进府中。
第245章
:武士彟的野心
  ——应国公府正堂——
  李承乾一边喝着茶,一边与杨氏说话,心下不免有些感慨。
  应国公府自从武士彟死后,确实是破落的有些厉害,且不说家里那些略显陈旧的家具,就是从手里这只茶杯,也能窥见一斑。
  李承乾手里现在拿着的是一只质地细腻,造型美观的青瓷茶杯。
  放到后世,这绝对是属于顶尖国宝级的古董,可是放在大唐,这东西就有些上不了台面了。
  唐朝是中国瓷器从成熟走向兴盛的一个阶段,在唐人的眼中,瓷器这种东西,就应该是洁净无瑕,质如白玉的才对。
  那些什么青瓷、赭瓷、彩瓷……多数时候只能算是玩物,稍微有些身份地位的人都不会用杂色的瓷器待客。
  武家身为勋贵,如果不是窘迫到了一定地步,是绝对不会用青瓷来招待李承乾这个储君的。
  想那武士彟,能以一人之力支撑数万大军几个月的粮饷支出,这要放在后世,怎么着也得是胡润富豪排行榜前十的级别才对,却没想到他才死了不到三年,家人就已经落魄到这步田地。
  缓缓转动手里的茶杯,李承乾心里突然生出一股说不出的味道。
  ……
  见李承乾神色有些异样,在一旁作陪的武杨氏心里一惊,诚惶诚恐地问道:“殿下面色不愉,可是妾身招待不周?”
  李承乾回过神,摇了摇头:“孤只是想到应国公一生奉公,鞠躬尽瘁,后人居然生活的如此清苦,有些感慨而已。”
  听到李承乾提起死去的武士彟,想到自己苦苦支撑这个家的艰难,武杨氏一时悲从心起,抽咽起来。
  李承乾没想到自己一句话居然把对方说哭了,一时不知该怎么劝慰,只得将话题岔开:“夫人,孤此番过府,乃是因为听说应国公生前留有一套遗书,想来一睹真容,不知是否方便。”
  武杨氏抹了抹眼角的泪水:“既是殿下吩咐,妾身自然无有不从。殿下暂且稍待,妾身这便交代下去。”
  说着,武杨氏招过一旁侍候的婢女,在她耳边吩咐了一句。
  没过一会儿,武处就在婢女的带领下走了进来:“奴家拜见太子殿下……女儿见过娘亲……”
  武杨氏和武处微不可察地交流了一个眼神,接着转过头对李承乾说道:“殿下,先夫在世时的文书都是由小女负责整理,此番便由小女随殿下一同过去,殿下若有疑惑,尽可以向小女询问。”
  ……
  看着武处那如花似玉的脸庞,李承乾眼角跳个不停。
  如果要说他现在不想见的人,首当其冲的肯定是李二陛下和长孙皇后,紧接着就要属眼前这个少女。
  对于这位未来的女皇,李承乾巴不得两人以后都不要再见面,可是如果真像武杨氏所说,武士彟生前的文稿都是武处负责整理,那么眼下还真是非得让她在身边帮忙不可。
  犹豫许久之后,李承乾才硬着头皮答应下来:“既然如此,就有劳姑娘了。”
  李承乾这么长时间才给出回应,武处的神色却丝毫不见异样,敛衽一礼:“殿下客气了……还请殿下随奴家移步。”
  李承乾起身,和一边坐着的武杨氏道了声别,跟在武处身后走出正堂。
  ……
  七拐八绕地转了两圈之后,武处将李承乾带到一间偏厅。
  武士彟生前几乎从来没在长安待过,长安的应国公府自然也就不会有他的书房,这件偏厅还是知道李承乾要来,专门收拾出来的。
  李承乾走进房中,只见宽阔的房间中立着三排书架,架上的文牍卷轴井然有序,显然已经精心整理过了。
  书架前放着一张高脚书案,案子上十几本精心装裱的书册堆叠在一起。
  看到那十几本书,李承乾眼前一亮,也不管其他,快步走到桌后坐下,拿起书册看了起来。
  深蓝色的书封上写着「敬仲公学」四个正楷小字。
  看到这几个字,李承乾嘴角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微笑。
  如果他刚刚来到这个世界,恐怕九成九的概率看不懂这几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不过他在大唐已经生活了二十多年,看过的经典不知有多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6/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