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2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9/528

  他们的子嗣还能像他们这样为了国家,为了和平而甘愿付出自己的生命吗?
  历史的经验证明了这是不可能的。
  这种世代传承的军人家庭,在经历过几代人之后,势必会出现战力下滑的现象。
  到时候李承乾的后人怎么办?
  难道要带着一群老爷兵、农民兵上去跟白皮们火并?
  那纯粹是在作死。
  所以,在均田制改革之后,李承乾就准备对府兵制动手了。
  只是他心里设想的那个计划太过庞大,短时间内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
  他只能先扔出一颗棋子来探探路——用募兵制逐步代替府兵制,完成大唐军队的职业化和专业化转型。
  至于下一步安排,那是至少十年后才需要讨论的话题……
第350章
:改革之难
  皇帝陛下在心里不断盘算自己未来军建计划的时候,百官也已经回过味来。
  以军队弹压地方的做法倒也可行,只是皇帝想要扩军的想法,却戳到了众人的痛处。
  稍作沉吟之后,太尉长孙无忌就出列拜道:“陛下,眼下十六卫大军共计七十余万,若是再行扩编,只怕朝廷有些负担不起……”
  虽然皇帝说是要从十六卫中抽调人员组成新军,但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除了这些人之外,必然还是要再划分一些军户出来的。
  如今大唐天下已经有了七十余万大军,也就是有七十余万户军户,几乎占了天下总户数的三分之一。
  朝廷固然是不用为这些人的军费担忧,但是同样的,朝廷也没办法从这些人那里收到一文钱的赋税。
  如今的大唐朝廷,等于是用天下三分之二的人口赋税,养着全天下的官员百姓。
  这个比例已经达到了府兵制的顶点,再多,就有可能影响到国家的正常运转了。
  ……
  不只是长孙无忌,其他人也想到了这一点。
  尚书左仆射房玄龄紧跟在长孙无忌身后出列拜道:“陛下,臣以为太尉所言甚是,还望陛下三思……”
  作为太宗皇帝临终前指定的两个辅政大臣,长孙无忌和房玄龄如果铁了心的反对某件事情,就算李承乾这个皇帝,也不能独断专行。
  好在李承乾早有定计,见房玄龄还待再说,连忙伸手拦住了他,平静道:“二位卿家稍安勿躁,且听朕言。”
  长孙无忌二人躬身一拜,静静等着皇帝说话。
  李承乾的目光从殿内百官身上一一扫过,朗声道:“朕意,改府兵制为募兵制,此番新军之将士,皆罢军户,改以军饷发放,每人每月饷钱三百……”
  听到李承乾这么说,不少官员都忍不住站出来出言劝阻。
  ……
  千万不要以为每人每个月三百钱不算什么,真要是算起来,那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以大唐现在的税收标准来说,一个普通家庭,一年需要缴纳的税赋加起来也不到一千钱。
  如果一个士兵一个月饷钱三百,一年下来就是三千多钱,相当于用三四户人家来供养一个士兵。
  如此算下来,如果组建一支标准的两万人卫军部队,就需要占用将近十万户人家的税赋来应对军费支出。
  这还只是平时,如果一旦开战,这些士兵的甲胄兵器、粮草马匹,对于朝廷来说又将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大唐现在总共也就只有二百余万户,如果都按照这个模式来改革,最终能剩下的军队恐怕只有不到五十万。
  这还是在不考虑朝廷其他花销的情况。
  如果把各地方官府每年的花费刨去,最终朝廷能供养的军队只怕不会超过三十万。
  一边是耗尽心力才能供养三十万军队,一边是随随便便就能拉出百万大军,选择哪种模式,还需要再考虑么?
  ……
  对于百官的反对之声,李承乾早有预料,闻言也不恼,温和道:“诸卿勿急,此策眼下只会在辽东新军之中试行,至于十六卫大军,依旧遵循现有军制。”
  “新军花费,也无需户部承担,皆从太府支出,如此,诸卿可还有异议?”
  “呃……”
  听到皇帝这么说,百官也没有了再反对的理由。
  皇帝这么做,等于是自己花钱搞了一个私人武装,大家还能说什么?
  总不能连皇帝花自己的钱都要过问吧?
  那么做也太不给皇帝面子了,会被打屁股的。
  再者说,皇帝自己负担新军花费,那省下来的军户名额,每年能给朝廷贡献数千万钱的税收收入。
  里外里朝廷来这件事情上不仅没有丝毫损失,反而能捞到不少好处。
  既然如此,大家又何必冒着得罪皇帝的风险坚持反对呢?
  ……
  想到这里,所有人都起身,对着御座上的李承乾躬身一拜:“陛下圣明,臣等敬服!”
  所有人里,只有长孙无忌一个人的心情比较沉重。
  他这个太尉,名义上是掌管着天下兵马大权的。
  可是皇帝现在编练新军,以太府之财充作军饷,摆明了是要将这只军队和现有的十六卫分割开来,这对他这个太尉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再结合最近发生的一连串事情,长孙无忌觉得皇帝这是要对自己动手了,心里难免会有些忐忑。
  ……
  辽东的事情说完了,继续商量了一会朝政之后,李承乾便宣布散朝。
  百官起身对着李承乾躬身再拜,陆续朝殿外走去。
  长孙无忌出了大殿,还没走出多远,就被身后赶来的黄安叫住。
  黄安恭恭敬敬地对着这位国舅爷一拜,之后才说道:“太尉,陛下传召。”
  长孙无忌没想到皇帝会私底下召见自己,微微一愣之后才拜道:“臣谨奉诏。”
  说完,跟在黄安身后向内朝的方向走去。
  ……
  长孙无忌来到甘露殿外的时候,赫然发现四位阁老,连带着兵部尚书李绩居然都被皇帝传召了过来,甚至连今天没有上朝的特进魏征和李靖也在场,所有人都在等着皇帝接见。
  长孙无忌是最后一个到的,不过他却没有等在殿外,而是直接拜黄安带进了甘露殿。
  长孙无忌知道,皇帝这是要单独召见他了。
  走进大殿,长孙无忌对着还了一身常服的李承乾躬身一拜:“参见陛下。”
  李承乾快步上前,亲自扶起长孙无忌,温和笑道:“此时不在朝上,舅父无需如此多礼。”
  长孙无忌并没有因为李承乾的话而有所放松。
  一般来说,皇帝如果突然表现的对某个臣子很亲近、很友好,那么就只有两个可能。
  第一种是皇帝看上你了,故意做出一副礼贤下士的模样来拉拢人心。
  第二种就是皇帝要对你动手了,表面上的和善其实是在挖坑,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把你埋了。
第351章
:抽完了棍子要给红枣
  考虑到李承乾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的各种举动,长孙无忌绝对有理由怀疑,皇帝这是在给自己挖坑。
  是以不仅没有觉得欣喜,反而越发有些不安:“陛下厚遇,臣无以为报……”
  看着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权臣被自己吓成这样,李承乾心里暗自发笑。
  将长孙无忌扶起之后,李承乾吩咐黄安给他搬了张坐席过来,自己则朝着御座走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9/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