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2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8/528

  短短不到半个月工夫,倒在淘金路上的淘金者就有数百人之多。
  ……
  他们的这些所作所为很快就引起了李佑的注意。
  这才诞生了李佑和淘金者建立契约,以辽王的身份为他们保驾护航的事情来。
  虽说李佑实际上并没有派出一兵一卒保护这些淘金者,但是有辽王的名头在上面压着,这些游侠们也不得不老老实实夹起尾巴装孙子。
  ……
  自从李佑出面管理之后,淘金路上的秩序好了很多,失去大部分收入的游侠度过了一段很艰难的日子。
  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在李恽靠着捕奴大发横财之后,受到启发的游侠们又发现了一条新的生财路子。
  辽东地下世界的秩序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合,向来独来独往的游侠们联合到了一起,成立了一个又一个的山头,组建了一只又一只的捕奴队,专门做奴隶买卖的活计。
  这些人没有李恽那样强大的水师力量,自然不能像李恽那样跨海渡江去倭国捕奴。
  不过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将目光放在了辽东附近的地域。
  具体来说就是新罗半岛上的三国和临近辽东的安北诸部,以及生活在辽东更北方的扶余人。
  甚至,就连生活在辽东地区的原高句丽百姓,都成为了这些人掳劫的目标。
  说不定哪天早上一睁眼,就发现全家都被凶神恶煞的游侠们绑了起来,拉到市场上当奴隶卖了。
  在被金钱遮蔽了双眼之后,这些人已经彻底抛弃了自己曾经坚持的那么一点点道德感,从游侠转职成为了土匪。
  ……
  在面对这些来历不明的奴隶时,作为买方的商人和地主们没有过问太多,一律照单全收。
  他们只是需要有奴隶为自己做活,至于这些奴隶的来源,他们根本就不关心。
  至于辽东的地方官吏,因为收了这些游侠的好处,也对他们的行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原本一片欣欣向荣的辽东,因为这些人的胡作非为,陷入一片暗流涌动之中,百姓们也开始有了怨言。
  这个时候,作为朝廷封镇在辽东地区的两位宗室,辽王李佑与河北王李恽本来应该站出来镇场子的。
  只是这两个家伙,现在一个醉心于淘金,每天躺在金砂铺成的王榻上乐不思蜀,另一个每天就关心海风海信,想着什么时候能再出海一趟。
  至于辽东发生的事情,只要不影响到他们的利益,两位大王表示自己并不care。
  ……
  贞观十四年秋八月丁巳(二十四)。
  关中,长安,太极宫,两仪殿。
  朝会正在进行。
  李承乾看着手中高句丽三国和刚上任的金山王李承鸾呈递上来的奏疏,心里满是感慨。
  就连他这个穿越者也没有料到,失去控制的资本,居然有这么可怕的力量,只是短短小半年的工夫,辽东居然就已经沦落到了这个境地。
  连特么土匪人F子都出来了,接下来会发展到什么地步?人吃人吗?
  想想自己在后世听到的那些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历史新闻,想想那个死在断头台上的查理一世,李承乾就有些不寒而栗,心中暗暗下定决心——辽东,是到了要动刀子的时候了!
第349章
:意建新军
  沉吟片刻之后,皇帝陛下放下奏疏,对殿中跪坐着的百官问道:“诸卿,辽东眼下的局势,想必大家也都收到消息了。诸卿有何解决之道,不妨畅所欲言。”
  李承乾的话才刚说完,因为发现金矿有功而官升一级,回到长安担任礼部侍郎的刘洎就出列拜道:“启奏陛下,臣愚以为,辽东诸事,皆因当地官府吏员不足所致,只要选拔能臣干吏前往任职,局势自然平靖。”
  刘洎说的这些完全就是废话。
  谁不知道辽东之所以变成现在这样,就因为当地官府威权不够。
  可是大家能有什么办法?
  朝廷现在根本就找不出足够的人手来填补这个亏空。
  就算想要往辽东派人,那也要等到明年的科举完成之后再说。
  ……
  果然,刘洎的话音未落,吏部侍郎高冯就出列拜道:“启奏陛下,臣以为李侍郎所言虽有道理,却委实难以做到。眼下吏部在册官员,尚未确定职守者仅有百余人,实在不足以弥补辽东官员之空缺,还望陛下三思……”
  李承乾点了点头:“高卿所言,朕知道了,不知哪位卿家还有其他建议?”
  这话一出口,就等于是否决了刘洎的计划。
  殿中稍稍沉默了一下,有人出列拜道:“陛下,臣愚以为,可下令于辽王、河北王,令二位大王行都督之权,平定地方。”
  身为大唐的官员,最讨厌的就是这些封镇各地的大王跳出来跟自己抢权,不过局势到了眼下这个地步,大家也实在是没什么办法可想,硬着头皮也只能让他们出来溜达溜达。
  否则辽东要真是出了什么乱子,文官集团的脸就要丢到姥姥家去了。
  虽然心里跟吃了苍蝇一样恶心,不过还是有人站出来对这个建议表示了支持,就算是那些平日里最反对封建的人,这个时候也保持了沉默。
  李承乾一脸平静地坐在御座上,始终不发一言,直到这些人说的差不多了,才缓缓开口道:“诸卿的意思朕知道了,只是辽王与河北王都有各自职守,这件事情还是不要劳烦他们了。”
  皇帝的话让百官一时间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毕竟李承乾一直以来都表现的很看重这些弟弟,一副要重用的样子,怎么事到临头,反而缩回去了?
  ……
  他们哪里知道,李承乾确实是要用这些弟弟,不过不是用在内政方面,而是用在对外扩张上。
  大唐境内的事情,不要说他们不愿意插手,就算是他们想要插手,李承乾也不会同意。
  ……
  虽然百官不知道皇帝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不过皇帝既然不愿意让两位大王插手这件事,大家自然也就省了这份心思,开始从其他地方找缺口。
  片刻后,中书令马周出列拜道:“陛下,臣愚以为,或可遣一位天使持节巡查辽东,以整肃地方,惩治不法……”
  这也是朝廷在处置地方问题时候的杀手锏了,如果地方上不能自己解决问题,就直接从朝堂空降一位大员过去,巡狩一方,裁决地方上各项事务。
  因为派出的都是朝堂上的官员,和地方上没有什么牵扯,所以最终基本上都能把问题处理得很漂亮。
  对于这个办法,很多人都表示了赞同,李承乾却还是摇头:“中书令此策,只能收一时之功效,却不能长久。天使不便久留辽东,若是天使走后,辽东之弊死灰复燃又当如何?”
  听到皇帝这么说,众人再次陷入沉默,不过却有人从中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
  刚才众人提到的这三种方式,已经是朝廷在面对类似问题时候所有的手段了,皇帝居然一一都给予了否定,那么是不是说皇帝自己已经有了决断?
  能够站在朝堂上人的基本都生了一颗七窍玲珑心。很快,所有人都明白了这一点。
  眼神交流一番之后,所有人同时起身拜道:“臣等愚昧,不能远见万里,无以佐陛下之明,不胜惶恐,伏请陛下赐告,以解臣等之惑。”
  见众人如此上道,李承乾也很满意,点了点头之后说道:“朕意从十六卫中抽调精干之士新建一军,驻军柳城,专责护卫辽东安宁,诸卿以为如何?”
  ……
  辽东之战后,朝廷在辽东地界原本是留有一部分军队的。
  可是在李佑和李恽到任之后,这只守军就基本上被二人瓜分的差不多了。
  辽东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和当地驻军数量不足也有一定的关系。
  是以,李承乾才想着搞一只军队出来。
  当然了,如果只是为了在当地驻军,李承乾完全没有必要新建立一只军队。
  之所以这么安排,其实是李承乾的一步棋,一步改革大唐军制的探路棋。
  仅从眼下的局势来看,现行的府兵制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制度。
  这种军队模式,让大唐在拥有一支强大军事力量的同时,不用为庞大的军费开支操心。
  但是这种模式并不是完全没有问题。
  且不说府兵制和均田制之间的互补共生关系,就说府兵本身。
  现在的府兵大多都是从战争年代中过来的,他们知道和平的可贵,知道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
  所以,他们可以为了捍卫这份和平付出自己的生命。
  可是在这些人之后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8/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