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2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0/528

  除了侯景和侯君集的两个女婿,其他的侯家人没事就躲在郡公府里,从不踏出大门半步。
  曾经八面威风的陈国公府,一时间成了长安官场的隐形人。
  不过李承乾很清楚,以侯君集的个性,绝对不会甘心就此沉沦。
  此番乾陵邑房屋出售,侯家豪掷千金买下了唯一一座千金宅邸。
  除此之外,还买了两座八百金府邸和四座四百金小院,先后花费足足超过了四千金!
  就算侯君集家底丰厚,这一次也是真的吐了血了。
  至于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其背后的用意不言自明。
第378章
:李孝恭的大礼
  就在太府寺宣布邑城房屋开售之后没多久,李承乾便下诏将位于长安城内的国子监搬去了乾陵邑。
  与此同时,李承乾筹划已久的武将培训学校——「武苑」,也在经过朝议讨论之后,被提上了大唐朝廷的工作日程。
  新成立的武苑,除了负责后勤工作的司业之外,大小官吏皆由现役或退役军官出任,第一任武苑祭酒便是名流千古的大唐第一名将,「军神」李靖李卫公。
  从今往后,大唐的中高级将领,全部都会从武苑中产生。
  就是那些靠着积累功勋升职的将领,也要先在武苑中学习一段时间,然后才能走马上任。
  李承乾之所以这么安排,一来自然是为了加强大唐军队的职业化和规范化,避免大唐军队后继无人。
  二来也是要通过这种方式,将军队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为他日后的改革提供武力保障。
  ……
  将来的事情会怎么发展,谁也不敢保证,不过李承乾的这个手段一出来,确实让乾陵邑的房屋销售迎来了一波「热潮」。
  不过也就只是比以前无人问津的状态好了一点而已。
  毕竟按照制度,类似国子监和武苑这样的官办学堂,内部是提供食宿的。
  只有那些实在不习惯和其他人一起住,家里又有钱的人,才会选择在乾陵邑购买房产。
  而且就算是这些狗大户,买的也只是那种最便宜的二百金房子用来当做宿舍,更高等级的房子依旧没有人愿意买。
  面对这种房子建了一大堆,却没卖出去多少的现状,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私底下将煞13的标签贴在了李承乾身上。
  ……
  有关朝野对自己的评价,李承乾早就从缇骑卫那里得到了消息。
  只不过,沉醉在智商碾压快感中的皇帝陛下,根本不把这些评论放在心上。
  皇帝陛下现在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煞13们,等着看老子告诉你们什么是真正的高水平剥削吧!
  ……
  时光荏苒,秋去冬来。
  就在李承乾准备着手进行下一步动作的时候,一个突发的意外,打乱了他所有的布置。
  骊山,华清宫。
  李承乾走出温泉,换上干净的棉袍,躺进摇椅里,一边喝着美酒,一边享受着宫女的按摩。
  正在皇帝陛下舒服地都快要睡着了的时候,黄安带着一个身穿孝服的男子急匆匆地走了过来。
  进入殿中,黄安还没来得及说话,那男子就已经拜伏在地,恸哭道:“陛下,河间郡王薨了!”
  李承乾手里的酒杯一个没拿稳,掉在地上摔的粉碎。
  皇帝陛下一挺身,从摇椅上站了起来,不敢置信地问道:“你说什么?!”
  那人从怀里取出一道奏表捧过头顶,再拜道:“陛下,河间郡王薨了!此乃大王临终前所上遗表,小臣受命于王,星夜兼程赶来长安,谨呈遗表于陛下御前。”
  李承乾这才确定自己刚才没有听错。
  紧接着,他的身子就不受控制的微微颤抖。
  河间郡王李孝恭,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二,从高祖时期开始就是征战四方的大将。
  经略巴蜀,平灭萧铣,招抚岭南……
  论战功,在李唐诸将之中,李孝恭仅次于卫国公李靖,丝毫不在李承乾的老爹太宗皇帝之下!
  虽然李孝恭因为出身的关系,并没有能够成为亲王,不过他的食邑却是所有郡王之中最高的,达到了九千九百户,仅仅只比亲王的万户封地少了一百户而已!
  ……
  凭借着庞大的封地和皇族的身份,李孝恭成为了整个大唐权力集团中举足轻重的一股力量,他的猝然薨逝,必然要导致朝堂势力的重新洗牌。
  这还不是李承乾最担心的,更让李承乾觉得有些难以接受的原因是——李孝恭是他用来牵制东北地区两个弟弟的巨大筹码!
  别看李承乾表现的好像很新任自己这几个弟弟。可事实上,作为「称孤道寡」的皇帝,李承乾除了自己,谁也不信!
  尤其是东北地区的李佑和李恽,更是他重点防备的对象。
  不仅是因为这两个人现在跳的最欢,更是因为历史上这两个家伙都有造反的前科。
  为了防止这两个家伙闹出大乱子,李承乾这才在登基之后将原本在长安斗鸡走狗的李孝恭派去了河间驻守。
  李恽和李佑但凡有所异动,只要李承乾一道圣旨,李孝恭就能从河北发兵,将他们二人捏死在辽东,根本不容他们有机会肆虐大唐本土。
  只是李承乾怎么也没想到,这才过去了不过一年多而已,被他倚为长城的李孝恭居然就这么死了,这让他一时间实在有些难以接受。
  ……
  好半晌后,皇帝陛下才重新平静下来,目光深沉地看着那个男子说道:“将河间王的遗表呈上来吧。”
  男子应诺一声,膝行上前,将遗表递到了皇帝面前。
  李承乾接过遗表看了几眼,双手有些不受控制的颤了颤。
  之所以会这样,并不是李孝恭在遗表里提了什么过分的要求。
  事实上,李孝恭不仅没有在奏表里提任何请求,反而给李承乾送了一份大礼,一份李承乾从来不曾想过的大礼!
  那么李孝恭到底在给李承乾的遗表中送了什么大礼呢?
  很简单,就是一句话:“惟辟作威,惟辟作福,惟辟玉食,臣无有作威作福玉食者。”
  那怎么才算是让天子作威作福呢?
  李孝恭在奏疏里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臣之诸子,愚鲁不堪,臣愚钝,无有识人之明……唯陛下神圣天成,洞彻万里,臣请陛下,观臣之诸子才德,选其贤者,以嗣宗庙……”
  将这句话翻译成后世的普通话,意思就是李孝恭将下一任河间郡王的选择权交给了李承乾,而选择的标准就是——立嗣以贤!
第379章
:初动
  自从宗周立国以来,「立嫡立长」,就是中国人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必须遵循的标准。
  不要说是李孝恭,就是李承乾这个皇帝想要立太子,也必须照着这个规矩来。
  嫡庶之分,长幼之别,在这个时代来说,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为什么李承乾不立李彻为太子,会引起那么大的反响,甚至后宫都因为这件事而起了波澜?
  其原因就在于此。
  谁想挑战这个传统,就要有随时掉进坑里的觉悟。
  原本李承乾准备再等几年,等到自己手里的权力彻底稳固,再来谈改革继承制度的事。
  可是李孝恭的这道奏疏却让他眼前一亮。
  想想吧,河间王都上书给皇帝,请求皇帝为自己选择一个贤明的继承人。
  那么,同样身为皇帝臣子的其他大王和国公该怎么办?
  继续按照以前的老黄历自行其是?
  你还把不把皇帝放在眼里了?
  还有没有一点做臣子的觉悟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0/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