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2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1/528

  可以这么说,只要李孝恭的这道奏疏出现在百官面前,那么从今往后,其他的大王和国公,临终前就必须上一道和他一样的奏疏,否则就是目无君上,就是乱臣贼子!
  而等到大王和国公们的子嗣传承都遵循了「立嗣以贤」的「传统」之后,皇帝立皇太子的规矩是不是也该改改了?
  和李承乾之前设想的计划相比,这么做虽然花费的时间要长很多,但是胜在更加稳妥,不会引起太大的动荡。
  ……
  虽然不知道自己这位皇伯父为什么突然想起写这道奏疏,不过这丝毫不影响李承乾承他这个人情。
  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李承乾的目光中流露出些许悲色,沉声道:“河间王国之干城,朕之宗伯,骤然薨逝,朕甚哀之……”
  听到这话,大殿内外所有人都跪地拜道:“陛下节哀……”
  “平身吧……”李承乾淡淡吩咐一句,稍作沉吟之后严肃道:“制诏:朕惟治世以文,戡乱以武,而军帅戎将实朝廷之砥柱,国家之干城也。河间王孝恭,乃能文武兼全,出力报效,讵可泯其绩而不嘉之以宠命乎?”
  “其令,赐河间王尚坊剑十柄,铁甲三十领,各色陶俑二百具,许河间王以亲王礼下葬,陪葬献陵,配享高祖庙庭。”
  “另,着三省并礼部、太常、宗正诸卿,察河间王孝恭生前功绩,以定谥号……”
  李承乾话音未落,那个替李孝恭递送遗表的男子就叩首拜道:“陛下隆恩,小臣谨代河间王府上下谢之。”
  《唐律》明文规定,严禁铁器陪葬,李承乾御赐宝剑和铁甲作为陪葬品,这已经是常人难以享受到的优厚待遇。
  至于后面的提高葬礼等级,陪葬献陵,配享庙庭,就更是皇帝最为看重的臣子才能拥有的特权。
  ……
  李承乾淡淡应了一声,转而道:“至于河间王奏疏中所提之事,朕思虑再三难以决断,其下太尉、司徒,三省六部,九寺五监共议之……”
  虽然李承乾很想马上同意李孝恭遗表中的请求,可是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一遍的,否则吃相就有点难看了。
  过了两天,长安城中关于这件事的讨论结果送到了华清宫。
  李承乾借着「父祖显灵」得到的威势还没有散去,在两位先帝的光辉笼罩下,朝堂百官没有哪个敢站出来和皇帝犯葛。
  最终,三省六部、九寺五监集体表决通过了李孝恭在遗表中的请求。
  有了这个表态,李承乾就没什么好犹豫的了,当下传旨让宗正卿将李孝恭的几个儿子送来华清池,由皇帝亲自考校之后确定李孝恭这一脉的继承人选。
  ……
  李孝恭虽然被李承乾派去了河间,不过为了牵制他,河间王府上下人等全都留在了长安。
  李承乾的圣旨发出去之后不久,宗正李百药就将李孝恭的几个儿子送来了骊山。
  走了一番过场之后,李承乾最终选择了李孝恭的次子李崇晦做为河间王府的继承人。
  其实如果严格按照「立嗣以贤」的标准来说,李孝恭的长子李崇义能力要更加出众一些,更适合做这个继承人。
  只是如果那么做的话,就凸显不了「立嗣以贤」和「立嫡立长」之间的区别了。
  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李承乾不得不让李崇义吃点亏。
  不过为了安抚他,也为了酬谢李孝恭帮自己这么大一个忙。
  李承乾不仅将李崇义和李孝恭的小儿子李崇真都封为了国公,更是违背大唐爵位每代递减的规矩,下诏保留了河间郡王的王位。
  等到这一切都忙完了之后,李承乾需要考虑的就只剩下了一个问题——
  该让谁去接替李孝恭的位置,给自己看着东北地区的两个弟弟?
  和几位亲近大臣商议了一番之后,李承乾最终做出了决定,将在长安城里待得都快长虱子的李元吉召进了华清宫……
  ……
  一个多月后,冬雪初降,在李承乾派出的禁军护卫下,李孝恭的灵柩从河间运抵了长安。
  盛大的葬礼之后,李孝恭的棺椁葬进了高祖的献陵陵园。
  ……
  转眼又是一年。
  元新二年冬正月辛未(初八)。
  新年假期过后没几天,大唐的皇帝李承乾开始了他登基以来最大的一次动作——核查天下商贾资产,惩处不法商贩。
  这一次,为皇帝打响第一枪的,是之前从来没有人注意过的一个群体——缇骑卫。
  在这次的行动中,缇骑卫这个特W组织,第一次在世人面前展露它的锋芒。
  元新元年冬十二月,就是他们,第一个站出来揭露辽东奴隶买卖交易中的各种乱象。
  将商人们勾结游侠,抓捕平民百姓充作奴工的行为揭发出来。
  虽然辽东的事情很多人都有所耳闻,有些人甚至就是参与者之一。
  但是私底下知道是一回事,被人捅到明面上,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不管是真的嫉恶如仇,抑或仅仅只是为了装样子。
  总之,在缇骑卫都督赵元茂将这个消息公之于众之后,整个朝堂物议汹汹,文武百官尽皆上书,请求皇帝派出天使,处置辽东乱局。
第380章
:大唐「严打」……
  身为「圣明天子」、「仁德之君」,李承乾当然不能坐视自己的百姓被人蹂躏。
  当下就在百官的请求下,组建了一只以大理寺卿许敬宗为首的钦差队伍。
  带领从吏部、刑部、户部、大理寺、御史台抽调出来的百人团队,前往辽东察查捕民为奴一事。
  许敬宗的钦差队伍浩浩荡荡地出京之后不久,大家都以为世界就要「恢复正常」的时候。
  从天下各地的缇骑卫分舵中,源源不断地传来各种商人的恶劣行径。
  强买强卖,囤积居奇,杀人越货……
  一桩桩,一件件,全都有据可查。
  看着不断进出于大明宫的缇骑卫士,百官心下一片冰凉。
  ……
  现在的官员们虽然还没有点亮官商勾结的技能点,不过收受商人贿赂,在某些「小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种事,大家早已驾轻就熟。
  现在朝堂上的这些人,要说和商人们完全没有联系,从来没有收过商人们好处的,一个都没有!
  就连向来以清廉闻名的宰相房玄龄,当年为了给先帝太宗皇帝积攒和李建成对抗的资本,也曾经和商人们交往甚密。
  如果真的对商人们大开杀戒,朝堂上至少有一大半人要受到牵连,丢官夺爵什么的还是小事,严重些的甚至连命都保不住。
  眼看着市井间对这些事情的反应越来越激烈,很多人都想劝皇帝不要再继续查下去了。
  可是有辽东的事情摆在面前,大家根本就没办法开这个口。
  ……
  就在大小官吏面对现状瑟瑟发抖的时候,一道从大明宫中传出的圣旨打消了所有人的顾虑。
  圣旨中,李承乾明确说明,在今天之前的发生的那些事情,皇帝全都既往不咎,只是从今以后,要是再发生类似的事情就罪加一等。
  当然,出于维护皇帝光辉形象的考虑,这道圣旨并没有出现在任何官方记载之中。
  所有见到圣旨的人,也都在传旨宦官的监视下,将圣旨原文焚烧干净。
  有了皇帝的这个表态,之前还患得患失的文武百官,瞬间满血复活。
  没有了后顾之忧的官老爷们欢欢喜喜地调转枪口,毫无压力地卖起了队友。
  许多连缇骑卫都查不到的隐秘,被这些人揭发了出来。
  ……
  随着缇骑卫报告上来的案件越来越多,仅凭三省六部的人手,查到李承乾嗝屁儿都不一定能查的完。
  于是皇帝陛下干脆明发上谕,命令各州刺史衙门出动,严查辖区境内商贾的不法行为。
  为了完成皇帝的使命,也为了把自己的屁股擦干净,各地刺史用前所未有的巨大热情,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严打活动中去。
  面对如狼似虎的官吏,天下商贾一时间人人自危,各种商业活动陷入停滞。
  ……
  时间转眼来到了四月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1/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