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3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7/528

  虽然人数仅有铁勒骑兵的一半,可是元从骑兵在双方接触的那一刹那,就已经将战斗的主导权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里。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最后一支有血性的铁勒骑兵,在元从骑兵的马蹄下被踏为了齑粉。
  数不清的人投降,数不清的人逃跑,甚至还有人开始自相残杀……
  一天前,铁勒人还坐拥十余万大军,自以为能够成为大唐的心腹之患,可是一天之后,他们就不复存在了。
  ……
  王勇继续在尸堆中前行,很快,他就找到了一具被数十具尸体护在中间的男子尸体。
  那男子虽然身中数十刀,可是右手却依旧紧紧攥着弯刀,那双因为死亡而变得灰败的眸子里,仍有愤怒的火焰在燃烧。
  看到那尸体身上熟悉的俟斤服饰,王勇大喜过望,连忙冲上前,将那尸体的脑袋割了下来,高高举起:“西突厥铁勒俟斤首级在此!”
  他有足够的理由开心,虽然咥运并不是他杀死的,不过能够找到咥运的尸体,也算是一件不大不小的功劳。
  更何况,咥运一死,意味着北方的战争彻底结束,他可以回家了。
  ……
  胜府城中,牛进达看着面前摆放的几十颗头颅,微微有些惋惜。
  这些头颅是铁勒诸部巴什的首级,只不过除了一个俟斤的人头外,其他几十颗头颅,都不是唐军斩杀的。
  通过对战俘的询问,牛进达已经得知。
  这些人早在撤出松府的时候,就已经被弩失毕软禁,咥运带人和唐军拼命前,因为担心这些人扯自己后腿,专门下令将他们全部斩杀。
  咥运的选择无可厚非,只是他的这种行为却让唐军少了不少战功。
  和那些普通骑兵相比,这些贵族的脑袋,才是真正的宝贝。
  长吁短叹了一番之后,牛进达重新振作,下令道:“传令全军,加紧打扫战场……安北骑兵、辽王义从、元从军各回本部,虎贲卫就地修整,三日后,大军南下!”
  对于大唐来说,北方的敌人虽然解决了,但是战争还没有结束。
  和铁勒人比起来,西突厥肆叶护的本部大军,才是这一次的重头戏。
  只要想到自己有可能生擒或者斩杀西突厥可汗,牛进达的壮志雄心便再次活跃起来。
第534章
:对弈
  关中,长安。
  此时距离大军出征已经过去了三个多月,时间也来到了五月下旬。
  暑气日渐厚重,无数百姓在田间劳作,为即将到来的冬小麦收割做着最后的准备。
  一切看上去似乎都和往年没有区别,然而大家的心思,却都已经飘到了北地,飘到了陇右,飘到了那片硝烟弥漫的战场上。
  此番大战,关中的军队虽然没怎么抽调,不过为了支援边境作战,为此征辟的民夫,却多达十余万。
  这还仅仅只是关中。
  扩大到整个北方州县,为了给大战提供后勤,各级官府动员的民夫,规模足有三十万之巨。
  其中单单只是从太原到松府这一路上,每天往返为大军运送各种后勤物资的民夫就有两万人。
  自战争消息传来的那一刻起,无数资源和海量金钱,流水般的从各地官府的账簿上消失。
  以太原和凉州为终点,北至辽东,南至蜀中,大唐立国以来设置的官仓,一个接一个的被搬空。
  ……
  刚开始的时候,所有人都对获得胜利充满信心。
  可是三个多月时间过去,除了程处嗣在伊州城外全歼了西突厥人一支偏师,其他各军始终没有决定战局的好消息传来,反而还把西受降城给丢了。
  这难免会让人有些担忧。
  不同于后世那个坚船利炮的时代,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充满了变数,各种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例子史不绝书。
  很多人都清楚,此战一旦失败,对大唐朝廷来说意味着什么。
  这么多人力物力投入进去,一旦战事不利,投资打了水漂,后果将极其严重。
  肯定会有很多人要被推到东市来上一刀,为战事失利负责。
  甚至于就连皇帝,也会将登基这些年积攒下来的声望一朝丧尽。
  当年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以至于天下民怨沸腾,三十六路反王并起。
  大唐虽然不至于落到那个地步,可元气大伤,数年内无法出塞是一定的。
  但是大明宫中的天子似乎一点都不关心这些,依旧每天该吃吃、该喝喝,除了三天一次的朝会,百官基本上很少能够见到这位帝国主宰。
  只是不断从坊间传闻中听说,皇帝又微服去民间游玩了,皇帝又带着后宫去骊山泡温泉了,皇帝又去禁苑围猎了,皇帝又……
  皇帝的镇定,多少给朝野吃了颗定心丸,让局势暂时稳定下来。
  只是随着时间流逝,这些作为的效果越来越差,坊间各种乱七八糟的传闻重新有了抬头的趋势。
  ……
  就在文武百官也开始忍不住开始在私下议论的时候,大唐的皇帝陛下,正和奉诏回京的吴王李恪在蓬莱山上对弈。
  只不过……
  黄安带人守在仙居殿外,一脸苦涩地探头朝殿内看了一眼,紧接着就立马缩了回去,无奈的叹息一声。
  此刻的李承乾,哪里还有一丝外界传说中「运筹帷幄圣天子」的风范。
  大唐的皇帝陛下就像是一个输红了眼的赌徒,在殿中上蹿下跳,状若疯狂。
  反而是他对面的吴王李恪,始终一副智珠在握,云淡风轻的做派。
  皇帝之所以会这样,并不是因为收到战败的消息,也不是因为有人在朝堂上和皇帝犯葛。
  纯粹只是因为二人从早上对弈到现在,连续下了十几盘,「英明睿智」的皇帝陛下一局都没有赢过……
  想到皇帝被气得满脸通红的样子,黄安就忍不住埋怨起了李恪。
  皇帝是臭棋篓子这件事文武百官谁人不知,哪个跟皇帝下棋的人不是小心伺候,为了保全天子的脸面,处心积虑给皇帝让棋。
  即便偶尔有胆大之人敢赢皇帝,也只是小小赢一两子而已。
  偏偏只有这个吴王,向来不知收敛,从东宫时期开始,每次都要把皇帝杀的「屁滚尿流」。
  在黄安看来,李恪这种行为,哪里是为人臣子的做法,分明是在自寻死路。
  【吴王如此行径,只怕迟早有一天要没个着落……】
  内侍监大人在心里暗暗腹诽着。
  ……
  仙居殿中,李恪端起手边的茶碗抿了一口,微笑地看着自家皇帝大兄「发疯」,心底一片平静。
  眼下的局面,其实都是他故意为之。
  弈棋之道,是他仅有的唯一一个能够胜过李承乾的地方,当年先帝还在位的时候,二人对弈的结果就一直是他大杀四方。
  如果等到皇帝登基就突然「棋力大涨」,反过来杀的他片甲不留,这马屁就有些太假了。
  以李恪清高的个性,实在干不出那么没节操的事情。
  更何况,李恪很清楚,自家这位大兄并不是那种你拍他马屁,他就会对你亲近的昏君。
  马屁拍的多了,不仅不能给他带来好处,反而会适得其反,让皇帝对他生出忌惮之心。
  如此马屁,不如不拍的好。
  更何况……
  李恪看向李承乾的目光突然变得有些深沉,他明白,皇帝大兄的种种改革,固然能让大唐国力蒸蒸日上,可是由此带来的隐患却也不少。
  皇帝现在其实就是在走钢丝。
  如果能够一直保持胜利,那么他的功绩将超越三皇五帝,成为千古传颂的圣君。
  可一旦出现意外,那么大唐和李氏皇族,都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7/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