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3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8/528

  面对这种情况,李恪觉得李承乾心里的压力一定很大。
  能有一件事让他好好发泄郁积在心里的负面情绪,倒也是一件好事。
  至于会不会因为这种事惹恼李承乾,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李恪一点都不担心。
  以李恪对李承乾的了解,皇帝根本就不是会计较这种鸡毛蒜皮小事的人,否则他当年也不会让李泰寿终正寝了。
  有李泰的先例在前,他赢棋赢的丝毫没有压力。
第535章
:李恪的野望
  二人你来我往又下了几十手,李恪端起手边的茶碗刚要喝茶,冷不防李承乾忽然问了一句:“老三,那件事你是否再考虑一二?”
  李恪微微一愣,接着便放下茶碗,离席而起,对李承乾郑重一拜:“臣弟主意已定,还望陛下成全。”
  李承乾把玩着捏在手里的棋子,目光深邃地看向李恪,幽幽说道:“你可要想清楚了,你若愿前往西域,朕会为你挑选一片上佳的土地做封国。”
  “可你若坚持要做那件事,一路上有多少困难险阻,朕也无法确定,或许等不到成功的那一天,你便要……”
  李承乾的话没有说完,不过从他脸上凝重的表情,大概也能够猜出他接下来要说些什么。
  李恪似乎早有心理准备,闻言并不在意,微笑道:“大兄尽可放心,此事臣弟已思虑多年,即便将来要为之葬身鱼腹,也绝无怨言。”
  见李恪这么说,李承乾也没有再说什么,将手里的棋子往棋枰上一拍,发出「啪」的一声脆响。
  李恪也没有再说话,盘腿坐回蒲团上,从棋盒里取出棋子应对起来。
  兄弟二人你来我往的继续「厮杀」,李承乾的心思,却已经不在当前的棋局上了。
  ……
  这一次李恪之所以回到长安,是他下旨召回来的,和李恪一起回京的还有李贞、李慎等人。
  李承乾的计划,是等到这次大战之后,就将他们都分封出去建立封国,拱卫中原。
  对于李承乾的安排,李贞等人都表示支持,不过事情在李恪这里却遇到了麻烦。
  当初李承乾刚刚登基的时候,为了稳住几个弟弟,防止他们为祸地方,对他们许下了封镇塞外的承诺。
  这个政策现在已经尽人皆知,倒也没什么好说的。
  问题主要出在李承乾当时给他们看的那幅地图上。
  那幅地图是李承乾根据后世记忆让人绘制出来的,图上除了已知的亚洲和欧洲以外,李承乾还将现在没有被人发现的南北美洲和澳洲也一起加了上去。
  在看到地图之后,其他几个兄弟并没有说什么,唯有李恪,曾经私底下向李承乾询问过南北美州的情况。
  李承乾当时并没有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只是随便找了个殷商遗民的幌子暂时敷衍过去。
  接下来的这几年,李恪一直老老实实待在封地,李承乾也就逐渐淡忘了这件事。
  直到这一次,李承乾把几个弟弟召回长安商议分封的时候,李恪突然提出他不想去西域为王。
  李承乾一番询问之后才知道,原来李恪的野心才是几个兄弟里最大的——
  他竟然盯上了后世米国的地盘,想要到那片现在还是蛮荒之地的大路上占地为王!
  ……
  如果大唐现在实现了工业化,那么李承乾一定会举双手双脚赞成李恪的想法。
  然而眼下别说要进行跨海远航,就是海上丝绸之路,也才刚刚冒出一个苗头而已。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近海航行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危机,想要跨越重洋前往美洲大陆,基本上意味着十死无生。
  尽管李承乾也很想早一天去到美洲大陆插旗,但这并不意味着他要像白皮那样用人命去填。
  哥伦布确实发现了美洲大陆,也确实给欧洲带来了无限的财富。
  可是在哥伦布之前呢?
  死在大西洋里的航海家或者说海盗有多少?
  只怕是最博学的历史学家,也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答案,只能说数不胜数。
  和那些急于开辟新航路,缓解国内矛盾的欧洲小国不同,对于现在的大唐来说,美洲实在是可有可无。
  广阔的欧亚大陆和印度次大陆,至少足够大唐朝廷开发一两百年的。
  等到大唐制霸了欧亚大陆,那个时候大唐本土只怕已经实现了工业化。
  有了钢铁轮船的帮助,再想要去往美洲,无论是从太平洋走,还是从大西洋走,都会安全很多。
  因此,李承乾不止一次试着想要打消李恪现在就去美洲的念头,可是李恪这一次却十分坚定,任凭李承乾怎么说都不松口。
  ……
  虽然最终没能说服李恪,不过再怎么说也是自己的弟弟,还是除了李治以外最亲近的兄弟,李承乾显然不能看着李恪白白送死。
  思索片刻后,皇帝陛下淡淡说道:“吴王欲远渡重洋,可有何为难之处,不妨与朕说说,朕或可为你解决一二。”
  李恪想了想,躬身道:“回禀陛下,臣弟听闻少府在莱州有一座造船工坊,其中颇有能工巧匠。”
  “恳请陛下能够划拨一些工匠到臣弟麾下,为臣弟打造远航海船……”
  听李恪提起莱州船厂,李承乾不免有些哑然失笑。
  当初他还是太子的时候,从天下各地招募了许多造船工匠,组建了莱州船厂。
  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打造出合格的远洋海船,前往美洲大陆插旗。
  只不过登基之后的他发现这个计划实际效用并不大,因此便一直搁置了下来。
  眼下莱州船厂的任务,除了制造和改进捕鲸船以外,就只剩下了为大唐水师制造更适合的运兵船,为日后从水路出兵,收服中南半岛和印度奠定基础。
  却没想到一番兜兜转转下来,莱州船厂居然又和远洋航行扯上了关系,不得不说真是天意如此了。
  ……
  稍作沉吟之后,李承乾点头道:“朕稍后便传令少府,从莱州船厂挑选一半工匠送到你府上,任由你差遣……”
  李恪闻言大喜过望,起身拜道:“臣弟谢陛下隆恩!”
  李承乾无所谓地摆了摆手:“你我兄弟不必如此……还是先陪朕把这盘棋下完吧,这一盘你可要输了。”
  仅从棋局态势来看,李承乾的黑子已经是在苟延残喘,用不了多久就要投子认输。
  不过皇帝都说自己要赢了,谁还敢让他输?
  李恪没想到李承乾居然用这么「无耻」的方式作弊,故作无奈地苦笑两声,坐下开始自送好局……
第536章
:捷报
  在李恪的故意放水下,李承乾将棋盘上的局势扭转过来。
  就在皇帝陛下拈起最后一颗棋子,准备一子定胜负的时候,守在殿外的黄安带着几个人跌跌撞撞地跑了进来,还没来得及见礼,就已经迫不及待地说道:“陛下,前线捷报!”
  说完「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将一封奏疏举过头顶。
  李承乾手中动作一顿,将棋子放到它该在的位置上,淡淡说道:“老三,你输了。”
  李恪一脸喜色的长身而拜:“陛下运筹帷幄,臣弟拜服!”
  表面上是在说眼前的棋局,实际上却是暗指边境的战事。
  李承乾神色平静的应了一声,开始一颗一颗将棋子收回棋盒,同时淡淡对黄安吩咐道:“念念吧,让朕看看,前方战事究竟如何了。”
  看到皇帝一脸淡定,似乎一切理所当然的样子,在场众人同时化身小迷弟,眼中满是崇拜的小星星。
  “唯!”
  黄安高声应命,展开刚刚拿到手的军情奏报,抑扬顿挫地念了起来:“臣灵松道行军大总管、琅琊郡公秀,臣晋王治,臣安陆王承道、臣霍王元轨等百拜以奏陛下。”
  “赖陛下鸿福,祖宗江山之灵庇佑,臣等于胜府城外列阵,与西突厥铁勒部接战,尽破之!”
  念到这里的时候,黄安双眼突然瞪得老大,仔细看了几遍奏报上的数字,确定不是自己眼花了,这才用颤抖的声音继续念道:“此一战,我军斩首八万七千余级,俘虏敌军四万三千五百七十一人,缴获战马五万三千余匹……”
  “北虏首级堆积如山,敌酋西突厥铁勒部俟斤以下贵族三十九人,皆于此战授首,西突厥已断一臂!”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8/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