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3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1/528

  只是让他和文武百官没有想到的是,牛进达这一次取得的战果居然会如此辉煌。
  这就将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到了李承乾和大唐朝廷的面前,那就是——赏赐用的钱从哪里来?
  虽然李承乾足够无耻,鼓捣出了在金子里面加黄铜的作弊手段,让户部国库和太府内库的黄金平白增值了将近三分之一。
  但正所谓「挣钱如吃SHI,花钱如拉稀」。
  尽管李承乾想尽办法捞钱,却依旧赶不上朝廷和各地方官府花钱的速度。
  以房玄龄为首的文官集团,秉着「没花出去的钱就不算钱」的新时代消费观念,在国库宽裕一些之后就开始大搞基建。
  这两年天下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一日千里,整个关中都被干劲十足的官老爷们重修了一遍。
  就连号称「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也在原有的基础上拓宽了一倍!
  这么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李承乾也没有反对的理由。
  只是所有资金都投入了基建,一旦需要用钱的时候,难免就会悲剧。
  尤其是眼下这种需要大量金钱做支撑的情况,就更是悲剧中的悲剧。
  ……
  此战,执失思力那一路虽然没怎么杀敌,但是缴获了数十万头牲畜,无疑需要一大笔赏赐。
  牛进达这边团灭了整个铁勒大军,更是不得不赏。
  西受降城以东,松府以西数百里疆域化为焦土,战后重建又将是一笔不菲的开销。
  陇右那边尽管暂时还没有结果,不过考虑到尉迟敬德和牛进达都已经在往那边赶,加上庭州城里的程咬金大军,西突厥人的结局也好不到哪里去。
  即便所有西突厥人都宁死不屈、奋战到底,没能给唐军抓获足够的俘虏,仅凭斩首数量,赏赐的规模也小不了。
  这零零总总的开销加在一起,就国库里那点家底,把房玄龄等人卖了都不够。
  这个窟窿到最后只怕还是得让李承乾来填。
  但关键问题是,这个时代花的不是钞票,李承乾也不是央妈,就算他想接这个锅,也够呛能接得住。
  ……
  放在几年前,李承乾还可以用应付辽东之战的手段,用牛羊牲畜来冲抵大军赏赐的开销。
  即便朝廷要在这中间吃一点亏,也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可是今时不同往日,现如今的安北各部,和关内的联系前所未有的紧密。
  来自草原的牛羊马匹,几乎成了北方家庭的标配。
  但凡家里情况过得去的,都不会缺少牛羊马匹。
  如此一来,牲畜对于那些来自北方的士卒基本谈不上任何吸引力。
  更何况,以这次大战的规模来看,如果要用牛羊来替代赏赐,需要的牛羊总量将是一个常人难以想象的数字。
  知道的人会认为朝廷这是要让利于民,各取所需,不知道的只怕会觉得皇帝这是左手倒右手,故意搪塞有功之臣。
  那样可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
  当然,除了上面这个办法,李承乾还可以学习当年的高祖和李二陛下,先打白条,等到朝廷缓过劲来,再一一兑现。
  这个办法李承乾不是没想过,昨天晚上甚至已经和李建成等人商量过一轮。
  结果包括李建成在内,所有参与廷议的大臣同声表示反对。
  放在平时,这么做倒也没什么,左右朝廷不会赖账,只不过赏赐晚一些发放而已。
  只是如今恰逢第二次军制改革前的重要关头,全天下的目光都盯着皇帝,盯着朝廷。
  这件事能否圆满解决,将直接影响到第二次军制改革能否成功。
  假如朝廷这一次不能让绝大多数人满意,那么接下来将要推行的政策必然会举步维艰。
  甚至有可能会影响到大唐下一步的对外扩张计划。
  在朝廷将所有承诺兑现之前,百姓绝不会再像现在这样无条件支持朝廷的决策,支持王师对外扩张。
  ……
  一新一旧两条路都走不通,李承乾一时间还真想不到其他的解决办法,可现实却又逼着他不得不尽快给出一个解决方案。
  大战眼看着就要结束,朝廷前期安排和部署也需要时间。
  如果不能马上做出决断,等到战后再来慢慢考虑这个问题,很有可能会让百姓不满意。
  而百姓不满意的后果,可是很严重的。
  历朝历代,因为赏赐不到位或者不及时引发的事故多不胜数,即便是大唐,也曾经在高祖时期,因为赏赐慢了,出现军队哗变的现象。
  当然,那一次其实是李承乾的皇帝老爹给李建成挖的坑,并不是朝廷真的拿不出赏赐。
  不过就此也可以看得出来,赏赐对于古代军队究竟有多重要了,
  想到历史上那些血淋淋的教训,李承乾就忍不住痛苦地呻吟出声,抬手揉了揉眉心。
  ……
  黄安端着一碗醒酒汤走进大殿,恰巧看到李承乾的动作,连忙上前,一脸讨好的说道:“陛下,奴婢给您拿醒酒汤来了……”
  李承乾随手端起醒酒汤,一边喝着,一边随口对黄安问道:“黄安,你觉得朕接下来该如何是好?”
  黄安整天跟在李承乾身边,自然知道皇帝问的是什么事,不过想到平日里干爹对自己的教训,装出一副傻白甜的模样,谄笑道:
  “奴婢从小入宫,所学之事尽是如何服侍陛下,对于这等军国大事,岂会有什么见解。”
  见黄安不愿意说,李承乾也没有勉强,自顾自的思考起来。
  ……
  或许是醒酒汤真的有效果,李承乾刚把汤喝完,脑子里突然蹦出一个主意。
  只不过这个计划有些大胆,李承乾也不敢肯定能不能有效果。
  稍作沉吟之后,皇帝陛下再次看向黄安,问道:“黄安,你觉得朕发行一些国债如何?”
  黄安一脸疑惑地看着李承乾,小心翼翼地问道:“奴婢斗胆请教陛下,何谓「国债」?”
  李承乾想了想,将后世国债的一些情况和黄安解释了一番。
  其实李承乾对于国债如何运行了解的也不多,毕竟国债这种东西,一般人是买不到的。
  李承乾只知道国债是国家发行的一种债券,通过债券,向社会筹集资金,然后按照债券期限返还本金和利息的一种存在。
  就李承乾所知,天朝政府每次发行国债,总会引起哄抢。
  因此,他觉得自己不妨也有样学样,跟着试一试。
  想要在大唐玩纸币,印钞机那一套很够呛,如何做到防伪就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
  可是要想在一定范围内发行国债,倒还是可以一试。
  ……
  李承乾一边给黄安解释国债,一边在心里考虑自己如果发行国债该怎么做。
  只是不等他说完,黄安就已经吓得跪倒在地,磕头道:“陛下,此乃亡国之道,万万不可啊!”
  “呃……”
  李承乾的思绪被打断,他没想到黄安的反应居然会这么大,一时间都有些没反应过来。
  愣了一下之后,李承乾上前扶起黄安,温和道:“你且与朕说说,此举为何不可?”
  黄安组织了一下语言,将自己的看法娓娓道来……
第540章
:国情
  在后世那个资讯发达的时代,或许很多人都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新闻——
  天朝百姓的储蓄率是整个蓝星的NO.1,相反借贷率在全球二百三十三个国家中排名倒数。
  针对这种现象,国内国外无数金融大V有着各种各样的分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1/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