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3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2/528

  有人认为这种现象能够很好的维护社会金融安全,避免金融风暴;
  又有人认为这是天朝百姓还没有适应现代化金融的表现,是「落后」的象征。
  究竟孰是孰非,只有时间能够给出回答,但这种现象无疑说明了一个问题——天朝人不喜欢欠钱(某些没脸没皮的老赖除外)。
  ……
  自从三皇五帝时期开始,这片土地上的先民们就建立了「自立自强」的道德观念。
  正所谓「君子不食嗟来之食」,即便是个大字不识的平头百姓,也讲究自力更生,用劳动换取报酬。
  除非因为天灾人祸,到了迫不得已的关头,否则没有人愿意背着债务过日子。
  这种价值观映射到国家行为上,就导致历朝历代从来没有人想过用借贷的方法吸纳民间资产,筹集财政资金。
  皇帝和官僚们宁可苛捐杂税,宁可定点反腐、杀人抄家,也从没有动过发行国债的念头。
  非不愿也,实不能耳。
  华夏大地自从宗周时期开始,就提出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国家观念。
  整个天下都是皇帝的,其他的所有人和事,都是皇帝的从属。
  ……
  如果将天下比喻成一个家庭,那么皇帝就是爸爸,百姓就是儿子。
  儿子找老子要钱天经地义,可老子如果有一天转过头来向儿子要钱,那么这个家的主从地位就会发生改变,老父亲的权威将从此荡然无存。
  同理,在天朝百姓的观念里,从来就不会出现「朝廷缺钱」这个选项。
  在他们看来,皇帝老子富有四海,钱这种东西自己虽然很缺,但皇帝老子还不是要多少有多少。
  一旦皇帝开口向老百姓要钱,那么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这个天下药丸!
  但凡有人心怀叵测,在其中推波助澜一下,就会造成极大的恐慌,后果将不堪设想。
  朝廷固然可以慢慢解释,冷静对待,让时间证明一切,然而那样付出的代价,可能要比发行国债得到的收益更大。
  因此,历朝历代哪怕国库空的能跑耗子,从皇帝到大臣都勒紧裤腰带日子的时候,都没有动过向普通老百姓开口的念头。
  如果李承乾真的做了,那么大唐立国三十年来积攒的民望,很有可能旦夕之间分崩离析。
  是以当黄安将事情仔细分析完后,李承乾也不得不暂时打消了发行国债的念头。
  眼下的事情已经足够麻烦了,如果再添这么一档子事,三省六部的官老爷们只怕要忙到尿血。
  ……
  眼见皇帝再次皱起眉头,黄安的心情也变得有些阴郁。
  纠结半晌,黄安最终还是没能守住黄易对他的教诲,绕着弯子说道:“陛下,奴婢虽然不懂什么大道理,但却曾听过一个故事……”
  李承乾有些疑惑的抬头,看着黄安一脸欲言又止的模样,笑骂道:“你这懒货,有什么话直说便是,朕又不会怪你。”
  黄安闻言谄媚一笑,接着道:“陛下,臣曾听闻战国时有一楚人与人相约齐国,因不识路途,求问于道旁一瞽叟。”
  “瞽叟不能视物,自是不知路途,却不料那楚人不信,反而多番催问。”
  “瞽叟无奈,只得随手指画一条路径,那楚人循路而行,最终未能赴约,反而因为道路险阻,险些葬身山林……”
  黄安虽然说得遮遮掩掩,不过李承乾还是明白了他的意思。
  赏赐既然是要给出征将士的,那自然是询问军中将士最为直接,和文武百官商议有个屁用。
  李承乾现在这么做,岂不是和那个向盲人问路的楚人一样的沙比?
  想明白这一点,李承乾懊恼地一拍大腿:“朕怎么没想到这一点,黄安,你这个建议不错,稍后去皇后那里领赏!”
  为了巩固苏薇这个皇后的权力,也为了自己能够偷懒,李承乾如今已经将大明宫中所有赏罚都交给她处理。
  即便是李承乾这个皇帝,也只有权力决定是赏是罚,具体的赏赐标准和责罚尺度,全都由苏薇掌握。
  通过这种安排,苏薇彻底坐稳了后宫,树立起了一个说一不二的皇后形象。
  解放出来的李承乾则可以将所有精力都放在朝政上,没有必要为了后宫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浪费时间。
  ……
  言归正传。
  听到皇帝采纳了自己的意见,黄安顿时转忧为喜,连声拜谢不止。
  李承乾让他平身,稍作沉吟,吩咐道:“你带些人出宫,去金吾卫走一趟,让江夏王叔给朕在金吾卫中挑些家世普通的士卒,带回来朕要问话。”
  李承乾这么做倒不是故意要麻烦李道宗,实在是羽林卫里找不出合适的人选。
  作为护卫皇帝的最后一道防线,羽林卫的选拔标准极为严格。
  不仅战斗力要向其他各军的精锐部队看齐,对家世也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
  现在的羽林卫,哪怕一个普通士卒,家里也都是地方士绅或乡间名流。
  这些人站在大唐权力金字塔的顶端,他们的意见,完全不具有普遍性。
  李承乾想要找出一个能够让绝大多数人满意的解决方案,这些人是帮不上忙的,最低也要在金吾卫里选人才行。
  黄安听到李承乾的吩咐,丝毫没有意外,躬身应道:“唯,谨遵陛下之命。”
  说完便缓步退出大殿,招呼几个人跟着自己朝宫外走去……
第541章
:一人计短,众人计长
  大约过了一个时辰,黄安蹑手蹑脚地走进紫宸殿,来到正在闭目养神的李承乾身边,轻声唤道:“陛下……陛下……奴婢已经将人带回来了……”
  “唔……”
  李承乾慢慢睁开眼,在黄安的搀扶下坐了起来,淡淡吩咐道:“把人都带进来吧。”
  “唯。”
  黄安答应一声,再次走出大殿,很快就将几十个身穿金吾卫军服的将士带了进来。
  对于这些低级军官和士兵来说,打死他们也想不到这辈子居然能有机会如此近距离接触皇帝。
  众人跟在黄安身后走进大殿,刚看到御陛上一道杏黄身影,就连忙低下头,亦步亦趋来到御陛之下,用刚刚学到的面圣礼仪不伦不类地拜道:“小人等参见陛下,吾皇万寿金安。”
  看着有些拘谨的众人,李承乾不在意的笑了笑,温和道:“诸君免礼平身。”
  众人闻言起身各自退到一旁站定,却依旧不敢抬头,耷拉着脑袋看上去跟鸵鸟似的。
  本来这个时候应该是这些人先问「陛下召我等前来所为何事」,然后李承乾再说话。
  可是李承乾知道,等这些人先开口肯定是等不到了,索性直接说道:“朕今日召诸君入宫,乃因有一事不明,想向诸君请教,还望诸君不吝赐教。”
  众人入宫前已经被黄安「调教」过一番,闻言连忙躬身:“陛下圣明烛照,洞彻万里,此天下百姓所共闻。小人等愚昧无知,唯恭听圣训而已!”
  李承乾不置可否的摆了摆手:“诸君无需妄自菲薄,朕召见诸君前来,只是想问问诸君,若尔等沙场建功,朝廷论功行赏,尔等可有何想要的赏赐?”
  ……
  听到李承乾的问题,众人暗地里对视几眼,都有些不知该怎么开口。
  他们之所以选择当兵,当然不是只求付出,不求回报。
  每一个当兵的人,都有他自己的理由。
  有些人是为了钱,有些人是为了权,有些心思比较怪异的人纯粹是为了体验杀人的快感……
  不过这些东西能跟皇帝说吗?
  只怕自己现在说了,转头就要被上面的人穿小鞋。
  犹豫一阵之后,所有人同时拜道:“小人等别无所求,只知为陛下尽忠,为社稷出力而已!”
  这种冠冕堂皇的话,李承乾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信,不过他却并没有责怪众人敷衍自己,反而顺着话头说道:“诸君的忠诚,朕是知道的。”
  “然先王立法在前,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朕亦不敢违背。”
  “诸君投身行伍,每日枕戈待旦,有大功于社稷,理应重赏。”
  “只是朕久居深宫,纵然有心令王师将士皆得欢欣,也不知该从何处着手。”
  “召见尔等,就是希望尔等畅所欲言,今日这大殿之中无君臣之别,诸君不妨有话直说,无论如何朕都绝不怪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2/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