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4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0/528

  李承乾将棋子放下,淡淡道:“彘儿跟儒家走得太近了!”
  “以他的见识与能力,不该看不出的西域局势的利弊。”
  “之所以罢兵招降,不过是被那些腐儒宣扬的「王道」和「仁义」束缚了手脚,一时心慈手软罢了。”
  “仅此一事尚且无碍,可若长此下去,彘儿最多也就是又一个汉明帝,永远也成不了武帝与宣帝。”
  “崔明虽为儒生,学问却兼通儒法,不拘泥于所谓「王道之术」。”
  “朕叫他去找彘儿,就是希望彘儿学到他身上的那种果断,知道什么时候要怀柔,什么时候又该冷血。”
  “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不仁,方能成其大,圣人(指皇帝)不仁,方能成其尊!”
第604章
:求道
  李治一脸震惊地看着自家皇帝大兄。
  他明白,李承乾说的这些都是事实。
  一个合格的统治者,不能有太强的恻隐之心,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做出最合乎利益的选择。
  可问题是,现在就和李彻说这些是不是有点太早了?
  要知道,李治也是在就藩后才逐渐摸索出了这个道理。
  在那之前,他受到的教育还是以「义以正己」、「仁以爱人」为主的。
  李彻今年才不过十五,这么早就让他接触这些,会不会教坏小孩子?
  ……
  面对李治的疑惑,李承乾无奈地叹了口气。
  事实上不只是李治会这么想,哪怕到了一千多年后的新世纪,天朝的家长依旧是这种思维。
  他们恨不能建造一座完全没有漏洞的城堡,将自己的孩子「保护」在里面,避免外界一切不利因素对他们的影响。
  可是结果呢?
  这些被千般呵护、万般疼爱的孩子一旦踏进社会,往往只有两个下场。
  要么被现实打击的体无完肤,就此沉沦;
  要么在逆境中爆发,成为愤青。
  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李承乾比较赞同某个非著名相声演员的说法:“我在家该骂的都骂了,该管的都管了,他出去不会吃亏。”
  尤其是李承乾作为皇帝,他的儿子,日后最差也是个亲王,封镇一地,统御万民。
  如果继续用之前那种养小白花的手法去养,最后遭殃的只能是天下百姓。
  所谓「一家哭何如一路哭」。
  为了避免他们日后出去「祸国殃民」,李承乾必须趁着他们还在自己身边,将他们的见识和能力拉到平均线以上。
  至于这么做会不会教坏小孩子?
  呵呵,如今全天下的军队,都已经被李承乾牢牢掌控在了自己手里,就连唯一不属于皇帝管辖的太子卫率,也被他肢解拆分。
  没有他点头,任何人都调动不了军队。
  这种环境下,别说是发生西晋那样的「八王之乱」,就是想像康麻子时期那样来场「九龙夺嫡」都不可能。
  所有人都只能在他划好的赛道里竞争,想要跳到其他赛道去给别人找麻烦,或者干脆对他这个裁判出手。
  李承乾觉得,还是做梦来的比较实际。
  ……
  听完皇帝培养继承人的计划,李治愣在原地,内心掀起了惊涛骇浪。
  尽管他早在李承乾刚刚登基的时候,就已经得知皇帝打算把「立嫡立长」改成「立嗣以贤」,但是具体的操作计划,他也是刚刚才知道。
  从皇帝的描述中,李治已经闻到了一阵扑面而来的血腥味。
  那血腥味不是李氏诸王的,也不是大唐百姓的,而是西域各国的!
  李治几乎可以肯定,经过皇帝的调教,即便是储君之争的失败者,也能称得上允文允武。
  这些人充满进取心,自身能力又十分出色,更可以得到来自大唐朝廷的直接援助。
  他们会做出什么事,用屁股想都知道。
  ……
  和李治的震惊不同,身为这个计划制定者的李承乾倒是十分淡定。
  将棋枰上的棋子一颗颗收好,李承乾换了个话题,对已经开始在心里给西域诸国默哀的李治问道:“雉奴你今日来见朕可是有什么要事?”
  听到皇帝问话,李治连忙收摄心神,拱手道:“臣弟今日入宫,乃是想向皇帝大兄讨一份恩典。”
  李承乾重新在棋枰上落下一子,好奇问道:“你要做甚?”
  李治也陪上一子,说道:“臣弟欲周游天下,观我天朝风貌,还望大兄允准。”
  作为藩王,李治在自己的封地里有着极大的自主权,可是要离开封地,满天下的乱窜,就必须要得到皇帝的许可了。
  李承乾愣了一下,有些意外:“你怎的突然想起游历天下了?”
  李治想了想,解释道:“臣弟此番前往松府监军,与诸多义商有所交流,隐隐觉得商贾之道有利国家。只是管中窥豹,难得全貌,故此想游历天下,以求解惑……”
  李承乾点了点头,在这个时代,寻常官吏见到商贾,动不动就喊打喊杀,能够像李治这样正视商贾的作用,已经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跨越了。
  只是稍稍考虑了一下,李承乾就答应了李治的请求,接着问道:“你打算从何处着手?”
  李治拱手道:“臣弟欲先游关中,再上三河,乘舟由海路下江南,游巴蜀而归,奏于陛下御前。”
  李治之所以要挑这几个去处,也是经过仔细思考的。
  关中自从宗周时期开始,就是天下中心,士农工商都极为发达。
  三河地区则是天下铁器产量最多的地区,天下铁器,有近乎六成都出自三河,河南南阳出产的精铁更是少府监指定用铁。
  江南地区依靠海贸和捕鲸业,也发展的十分繁盛。
  至于巴蜀,则向来是大唐的粮仓之一,所生产的蜀锦也是大唐和西域诸国贸易时的「旗舰产品」。
  想要研究商贾之道,这几个去处确实不错。
  只是相对于李治要做的事情,这几个点仍旧有些不足。
  稍作沉吟,李承乾就说道:“雉奴你能有这份心,朕心甚慰。只是你既打算求商贾之道,朕建议你不妨在长安待些时日,稍后先往西突厥一行,再言其他,或许有所收获。”
  “西突厥?”李治有些犹豫。
  虽说西突厥已经向大唐王师臣服,成了「普天之下」的王土。
  可说到底也才刚刚纳入统治。在李治看来,那里还属于蛮夷之地。
  去那里有什么看头?
  看野人吗?
  犹豫了一下,李治皱眉问道:“大兄何以一定要让臣弟先往西突厥一行?”
  李承乾露出一个高深莫测的微笑,说道:“不可说……不可说……”
  见皇帝如此拿腔拿调,李治对西突厥也上了心,拱手拜道:“臣弟谨遵陛下之制……”
第605章
:祭礼
  视线回到长安城。
  在和崔明把酒言欢了一阵之后,李彻亲自将对方礼送出门。
  等到崔明乘坐的马车消失在街角,李彻便吩咐下人安排车马,打算前往新城公主府拜访。
  不管是因为皇帝老爹的意思,还是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李彻都要把崔明留在自己身边。
  只是他的身份多少有些敏感,事先还是和新城公主说一声为妙,以免日后姑侄二人因为这件事生出嫌隙,那就不好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0/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