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4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1/528

  ……
  对于崔明,新城公主本来也谈不上什么恶感。
  当年婉拒皇帝赐婚的决定是博陵崔氏做的,又不是崔明的意思。
  严格说起来,崔明也不过是个被家族操控,没有什么自主权的「傀儡」而已。
  对他,新城公主只有同情,并没有怨恨。
  至于坊间那些乱七八糟的流言,不过是某些心理阴暗之辈自我YY而已,新城公主从来没有放在心上。
  因此当李彻登门为崔明说项的时候,新城公主并没有怎么纠结,很平静地接受了李彻将崔明纳入麾下这个事实。
  从新城公主府出来,李彻绕路去吏部走了一趟,知会了吏部一声,将这件事彻底敲定下来……
  对于大唐这个庞大帝国来说,每天发生的事情何止千万。
  一个五品小官的升迁任免,就好像一粒扔进海面的石子,没能泛起多少涟漪。
  即便有人注意到这件事,也只是羡慕崔明的好运,能够得到皇长子的青睐,没人能想到这件事会对大唐的将来产生多大的影响。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即将到来的封国大典上。
  ……
  时光荏苒,很快来到了元新六年的最后一天。
  经过一个多月紧锣密鼓的筹备,按照《尚书》、《春秋》等古代典籍的记载,自从西晋以后消失数百年的封国大典,将在这一天,在大唐君臣手中重现。
  一大早,天还没有亮,长安城南的明德门就已经提前开启。
  等候多时的文武百官鱼贯而出,前往位于南郊的圜丘待命。
  待到天际微微泛出些鱼肚白的时候,数十支王驾仪仗次第而至。
  李氏皇族的亲王、郡王们,除了已经在东瀛立国的李恽没来得及赶回,其余诸王全数到场!
  在这些王驾仪仗的后方,是更为盛大的天子卤簿。
  熹微的晨光中,但见六头巨象踏土开道,十六位身穿赫红大袍、头戴玄黑武弁的清道官持杖走在最前。
  在他们身后,来自太常寺的鼓吹府史们长鸣铙歌,胡笳笛箫,各奏法乐。
  随驾而来的文武吏员都穿着礼服,或徒步而行,或执辔策马,护卫在天子御辇两侧。
  列排袍帻,醇驳一色;诸行骏骥,不染杂鬃;
  旌旗林展,人马伏簸,远望去如海浪般此起彼伏。
  红袍的礼官,褐鬣的马队,玄甲的军卫,黄衣的羽仪,恰似赤浪滚至,褐涛继涌;玄波未平,黄潮又来;
  文华若天罗星宿,扈卫似巡海云龙。
  将大唐天朝上国的威严神圣展现在所有人面前。
  四周观礼的各国使臣只觉得一阵山岳般的压力袭来,忍不住跪倒在地,叩首高呼「万岁」。
  就连身为这场大典组织者的大唐百官,此时也忍不住心襟摇动,振奋不已。
  ……
  庞大的卤簿队伍在圜丘外停下,李承乾穿着龙袍的身影走出御辇,在文武百官和列国使臣的参拜声中走进大次(帝王祭祀时临时休息的大篷帐)更衣,静候祭祀时间的到来。
  李承乾的身影消失在帐幕之后,四周的鼓乐同时平息,万籁俱寂,只剩下布置在圜丘四周的旌旗在寒风中招展,发出猎猎之声,应和着肃穆的天色。
  须臾,东边的地平线上,太阳露出了一点真容。
  同一时间,一道悠长的声音打破宁静:“中——严——”
  “外——办——”
  伴随着这声类似于后世「戒严」的宣告,布置在四周的鼓乐再次齐鸣,演奏起祭祀上天专用的《云门》之乐。
  李承乾穿着衮冕,手持玉圭的身影走出大次,在近侍的簇拥下由东向西走进圜丘。
  金色的阳光从他身后洒下,映衬得他如同降临凡间的神祇一般。
  凡李承乾所过之处,文武百官、列国使臣无不俯身拜倒,三呼「万岁」。
  李承乾神情庄重地走到天坛之下,伴随着逐渐高升的太阳,一步步朝着天坛顶端登去……
  ……
  《礼记》有言:“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
  礼乐不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文化。
  它通过繁复的程序,寻求全社会的文化和合。
  和而不同,在华夏民族的眼中,是最佳的社会秩序。
  在这个无法用法律来有效管理天下的时代,没有任何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会拒绝礼乐,尤其是对于一心要将大唐带上世界之巅的李承乾来说,更是如此。
  今天的这场典仪,李承乾不仅是要分封功臣,同样也是要确立一个秩序——
  一个以他自身和大唐本土为核心,以文化和分封为纽带,辐射整个蓝星的统治秩序。
  凡是愿意融入华夏文明,接受大唐或其封国统治的民族和国家,李承乾来者不拒。
  可如果冥顽不灵,硬是要抓着自己那点「糟粕」不放手,说不得也就只能让他们成为华夏民族登上世界之王宝座的踏脚石了。
  「一将功成」尚且需要「万骨枯」,一个君主,一个国家想要站上世界之巅,王座下的尸骨必然要以千万,万万计!
  ……
  东边的太阳最终挣脱了地平线的束缚,升上天空。
  伴随着庄严的《云门》之乐,李承乾也登上了离地足有十余丈高的天坛。
  冬日的寒风从天坛顶端呼啸而过。
  今年的天气格外严寒,即便穿着厚厚的冕服,李承乾依旧被吹了个透心凉,忍不住打了个寒噤。
  早已准备妥当的太常礼官们纷纷走上前,代表皇帝向昊天上帝敬献三牲祭礼和白圭玉璧。
第606章
:王!
  等到一切准备妥当,李承乾将抱在怀里的玉圭交给黄安,强忍着连骨头都能吹酥的寒风,对侍立在一旁的太常张行成吩咐道:“文来……”
  张行成应诺一声,捧着一只玉匣走上前。
  李承乾伸手从玉匣里取出一卷由玉片金丝穿成的玉简,展开来念诵道:“有唐嗣天子臣承乾,敢昭告于昊天上帝。”
  “天启李氏,运兴土德。高祖佩德,受命立极,太宗升中,六合殷盛。”
  “上帝佳顾,锡臣忠武,底绥外难,继兴圣父。恭承大宝,已岁六年矣。”
  “敬若天意,四海宴然。封祀圜丘,谢成于天。子孙百禄,苍生受福。”
  “敬以玉帛、牺齐、粢盛、庶品,备兹瘗(音同易)礼,式表至诚……尚飨……”
  一声令下,乐声一变,从之前庄严肃穆的《云门》之乐,换成了中正平和一些的《韶乐》,几十位来自教坊的舞者也走下场,跳起了取悦天神的舞蹈。
  直到这时,李承乾才转身面对百官,淡淡吩咐道:“众卿免礼平身。”
  张行成上前一步,高声道:“陛下制曰「众卿平身」。”
  “谢吾皇陛下万岁!”众人顿首再拜,起身退到一旁,一边揉着被冻麻了的膝盖,一边饶有兴致地观看起场中的乐舞。
  放在宗周乃至于秦汉时期,肯定没人敢在这么严肃的场合这么「放肆」。
  只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世人对天地的敬畏越来越有限。
  为了拍皇帝马屁,官僚们连祥瑞都敢肆意伪造了,还有什么他们不敢干的?
  今天众人之所以出现在这里,主要还是为了分封的事,至于这之前祭祀和款待上帝的流程,乐呵乐呵就行了,没人会当真。
  ……
  真的没人会当真吗?
  却也不尽然。
  至少那些一旁观礼的各国使臣有不少人面露震惊之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1/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