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528

  桃夭眼神一亮,说道:“公子高才。”
  “姑娘谬赞了。”李承乾倒是真心谦虚了一句。
  本来嘛,他写的诗都是抄来的,真正让他自己写,估计也是狗屁不通。
  ……
  桃夭姑娘走到众人身边坐下。
  美女当面,程处亮和秦怀道这两个小子也不好意思再口没遮拦的胡说八道,众人倒也相谈甚欢。
  等到天色渐晚,杨林进来禀告,李承乾带着众人告辞而出,各回各家。
  临走时桃夭倒是颇为不舍,邀请李承乾下次再会。
  对于她的邀请,李承乾并没有放在心上,没过几天就不知道忘到什么地方去了。
  这次他会去青楼纯粹就是因为前世对于青楼是个什么样子的很感兴趣,既然已经见识过了,以后自然也就没有再去的必要。
  ……
  新年转眼之间已经过了,时间来到了贞观七年。
  新年的时候,李二陛下把李建成和李元吉两家都接到了宫里,常年不见人的李渊也出来露了把脸。
  和百官一起过完了新年,李氏家族一家人聚到一起吃了顿饭,商量了一下给李承乾行冠礼的事宜。
  按照自古传承至今的礼仪制度,冠礼一般都会由族中声望比较高的长辈来主持。
  原本的历史上由于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死在了李世民的手里,等到李承乾行冠礼的时候,李氏一族竟然找不到一个声望足够高的人来主持,最后是李二陛下亲自给自己这个儿子行的冠礼。
  这一世,李建成没有死,按照礼仪制度,这次冠礼自然应该由他来主持。
  商量完给李承乾行冠礼的事,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两个搂着肩膀,坐在太极宫的御阶上,一脸幸福的回想着兄弟几人在太原的时候的日子,时不时的笑出声来。
  坐在椅子上的太上皇李渊看着兄弟两个如此亲密,也是老怀安慰,喜笑颜开。
  没有经历丧子之痛的李渊此时虽然已经快七十岁了,可是精神头还不错,被儿子从皇位上赶下来这种事在现在的他看来没什么大不了的。
  他本来就不是当皇帝的料,也没那个野心,只是被几个不甘平庸的儿子硬生生推上了那个位子,最后再被最厉害的儿子拉下来了而已。
  三家还小的几个孩子全都缠在李渊身边,让他讲故事,李渊一边享受着宫女的按摩,一边给众小讲他们的父亲当年纵横沙场的故事,引得一群小家伙不停地惊叹。
  李承乾端着酒杯,正和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几个儿子玩着投壶的游戏,谁输了谁罚酒,没什么天赋的李承乾此时已经有些微醺了。
  趁着游戏的间隙,李承乾看了看其他地方的情况,李二陛下兄弟和李渊的样子都被他看在了眼里。
  他突然觉得自己当年在玄武门保下李建成是一个无比正确的选择,这种感觉无关于权位,只是从身为家人的角度出发的。
  【不知道我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的?】
  李承乾看了一眼跟在长孙皇后身边的李泰。
  【希望我们不要走到那一步吧。】
  李承乾心里暗自想着。
  ……
  第二天一早,李承乾在头痛中醒来,太极宫里的一切都恢复了原样,让人感觉昨天晚上发生的一切都是幻觉。
  可是昨天晚上的一切都已经深深地刻在每个人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李二陛下依旧高高在上,可是李承乾明显可以感觉到了一丝以前从未体会过的温暖。
  人都说帝心如铁,可是皇帝也是人,怎么可能真的做到心如铁石,那不过是皇帝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威做出的伪装罢了。
  皇帝也有兄弟姐妹,也有父母妻儿,没有人能感受到皇帝的温暖,只是因为没有人能打开他心头的那扇门。
  过完了新年,没过几天就到了上元节,宫里再次举行了盛大的灯会。
  李承乾提前几天就开始做准备,想着能不能再次碰上那个让自己魂牵梦绕的紫衣女子,可是尽管李承乾找了一晚上,也没有发现那个时常跃进自己脑海的紫色身影。
第71章
:冠礼
  上元节之后就举行了贞观七年的科举,无数文人士子云集长安,为了那龙门一跃的机会而努力。
  不过这些和李承乾没什么关系,身为李二陛下的儿子,就算一事无成,也能荣华富贵的度过一生,更何况李承乾还是储君。
  只是因为许多东宫属官被抽调去协助科举,使得东宫的授课不得不暂停。
  李承乾每天的任务除了处理六部送来的公文以外,就是负责教导李治的学业。
  每当这个时候,被李治讹去不少好东西的李承乾总会借机修理一下这个鬼灵精的弟弟。
  被欺负了的李治也不去找长孙皇后诉苦,而是自己千方百计找机会再从李承乾那里捞点好处。
  时间在两兄弟的相爱相杀中飞快流逝,很快就到了二月初十。
  ……
  二月初十,是钦天监选出来的给李承乾行冠礼的日子。
  本来按照李二陛下的意思,二月的时候正是春耕的时节,为了不影响百姓耕作,想把冠礼改在十月份。
  可是考虑到这样一来李承乾的婚事就要拖到明年,这才在长孙皇后的建议下维持原状,按照钦天监选的日子给李承乾行冠礼。
  李承乾前世在网上看到有人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同时也为了装逼摆阔,搞什么及笄礼,冠礼,动不动就花上好几百万。
  当时看着还挺唬人的,可是真到了大唐,才知道那简直是小孩子过家家般的可笑。
  华夏华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曰夏。
  怎么可能是后世那种随便找几个人充充场面,搞点花里胡哨的东西就能代表的。
  一直到行冠礼的时候,李承乾才知道李二陛下为什么会担心影响农时,这特么简直太繁琐了!
  作为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并一直延续发展至今的礼仪之一,冠礼的琐碎和刻板程度远超李承乾的想象。
  举行冠礼前的第三天,钦天监按制要通过占卜的方式从几个候选人里选取为李承乾加冠的「主宾」。
  李承乾加冠的候选人只有李建成一个,这个流程也就是作为一个形式走了一遍。
  举行冠礼的头一天傍晚,李二陛下要带着李承乾和他的几个兄弟到太庙,在祖宗的见证下和作为主宾的李建成约定第二天行冠礼的时辰。
  这个在李承乾看来小的不能再小的程序,居然花了足足三四个时辰才完成。
  等到众人从太庙出来的时候,月亮已经升上了中天。
  ……
  冠礼当天一大早,睡了不到四个小时的李承乾就被内侍唤起来,一番梳洗准备。
  这个时候就不是平常的打扮了,而是要装扮成小孩子的样子,穿着一身素服,头发垂散下来。
  李承乾这边梳洗打扮,另一边宫里的内侍按照冠礼的要求把需要用到的器具都陈列在太庙。
  等到这一切准备都好了,李二陛下才带着李承乾和他的那几个兄弟还有前来祝贺的文武百官各就各位。
  李承乾作为大唐的太子,他行冠礼,在京的官员谁敢不来祝贺?
  这一天,长安城内所有衙门的官员一个都不在,政务基本上相当于停了一天。
  要知道以往就算放假,每个衙门还是会留下一个主事的人,今天可没有。
  上到宰相,下到巡街的小吏,全都跑去太庙见证李承乾的冠礼。
  ……
  等到皇族和百官全都到齐,为李承乾加冠的李建成和他的副手江夏王李道宗才登场。
  按照古礼,主人应该出门迎接,不过李二陛下身为至尊,当然不会亲自迎接李建成,而是派了汉王李元景代表自己。
  李元景从左门出,引导李建成和李道宗进入太庙,在到主殿前的每一个拐弯的地方,三人都要互相作揖行礼。
  等到了主殿外面,还要互相揖让三次之后才能由李元景领着进入大殿。
  到这个时候还不算完,进殿之后还要升阶。
  在走到殿内御陛前的这段距离,总共要揖让三次,在御陛下还要再揖让三次,才能走上台阶。
  ……
  主宾就位,正式开始加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