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528

  所谓的加冠可不只是换个帽子就行的。
  作为冠礼最重要的部分,内容主要有三「加冠」、三「易服」和三「祝辞」。
  最开始的时候是加布冠,李承乾走到自己的位置上跪坐好,江夏王李道宗拿梳子给他梳头,然后挽髻、加笄,用缁(黑布条)缠住发髻。
  李建成从司仪手里接过布冠,先致了一番祝辞,无非就是些希望以后怎么怎么样的话,说完之后将缁布冠给李承乾戴上。
  换上了缁布冠,李承乾回到后面换上玄端服,系上赤而微黑色的蔽膝,出房面南站立,摆个pose,这就是初加。
  初加结束之后,李承乾要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将头发打散,重头开始梳头、挽髻、加笄,用缁。
  李建成再从司仪那里接过皮弁,给李承乾戴上。
  换了皮弁的李承乾需要再换一套衣服,然后再出来和众人见面。
  在之后就是三加,一般人是加爵弁,李承乾作为皇太子,自然不同,换上的是全套正式的皇太子衮服。
  到此,加冠的主体流程就走完了,之后还有宾醴(向冠者敬酒的仪式)。
  身为主宾,李建成负责授予李承乾觯(饮酒器),李道宗则向李承乾进上脯醢(干肉和肉酱),李承乾将酒喝掉,至于肉干则有别的作用。
  李建成以成人之礼和李承乾互相拜揖,表示从现在开始李承乾就是一个成年人了。
  拜礼之后,李承乾带着肉干从西边的阶梯下堂,绕道东墙,从北头的闱门出来,面朝北拜见长孙皇后,献上肉干,以显示自己孝顺之意。
  长孙皇后拜受后准备离去,李承乾拜送。
  ……
  等到李承乾回到正堂,就进入到冠礼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取表字。
  本来这个环节应该是由主宾来完成,可是李承乾怎么说也是太子。
  君臣有别,按照礼制李建成不能给李承乾取表字,这个任务只能由李二陛下来完成。
  李承乾面朝南于西阶东边站立,李二陛下走上前,居高临下的看了一眼这个让自己无比满意的长子,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表字高明!”
  然后说了一段祝辞。
  李承乾深施一礼,答道:“谨谢赐!此志不忘,此生永随。”
  受了自己的表字,李承乾便向李二陛下告辞,先去见了早上一起来的几个兄弟,然后到后面见女性亲属,再之后还要到前面拜见自己的几个太师、太傅。
  至于观礼的百官勋贵,地位高的这个时候可以下去参加李二陛下设下的酒宴,没什么地位的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朝廷不管饭。
第72章
:惊马
  天气一天天暖和起来,转眼已是阳春三月。
  好好的修理了一番突厥和吐谷浑之后,其他国家再也不敢在大唐面前尥蹶子了,老老实实的做着大唐的属国,还给李二陛下弄了个「天可汗」的称号。
  大唐承平日久,科举的顺利进行和国子监的改革多少缓解了一下六部人手不足的情况,现在需要李承乾处理的政务越来越少,空闲的时间也越来越多了。
  前两天,到了入学年纪的李治被腾出手来的李二陛下召回了太极宫,每天跟着几个哥哥到弘文馆读书。
  少了这个每天跟自己打打闹闹的人在身边,李承乾的日子就更加的无所事事起来。
  ……
  ——东宫——
  “好无聊啊!”李承乾手里抓着几串羊肉串,很没样子的蹲在栏杆上,仰天长叹。
  李治被李二陛下叫回了太极宫,李恪被李二陛下封做齐州刺史,都督齐淄青莒莱密七州诸军事,和李承乾道了个别,也离京到齐州上任去了。
  少了这两个最吵闹的的人,东宫一下子安静下来,倒是让李承乾有点不适应了。
  “殿下,既然没什么事,不如咱们出宫逛逛去吧。”杨林将刚烤好的羊肉串端过来,建议道。
  虽然前几天才因为私自出宫的事被御史参了一本,可是待在宫里实在是太无聊了,李承乾狠了狠心,咬牙道:“出宫!”
  李承乾换了身衣服,也没让太多人跟着,就带着杨林和薛仁贵两个人出了东宫。
  ……
  开春以后天气转暖,李承乾一身月白长衫,腰里挂着一块青色玉佩,手里拿着自己画图,将作监制作的折扇,漫无目的地逛着东市。
  长安城的街市向来热闹,熙熙攘攘的人群,琳琅满目的货物,空气里弥漫着各种各样的味道。
  看着薛仁贵满脸戒备地四处观望,李承乾失笑道:“薛兄,说了多少次了,我们只是出来逛逛,不要这么夸张。”
  薛仁贵来东宫的日子也不短了,每次出来都是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李承乾说了他不少次,可是他这认真的性子怎么都改不过来。
  薛仁贵压低声音,说道:“唐兄,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
  按照薛仁贵的性子,本来是如何也不肯和李承乾兄弟相称的,可是架不住李承乾几次三番的要求,同时也考虑到在宫外称呼殿下也的确不方便,最终只能无奈的接受。
  “本来没什么万一的,你要再这么下去,可就真有万一了。”
  薛仁贵今天穿着一身蜀锦外衣,手里提着一柄长刀,看那样式就知道价格不菲,是李承乾专门让尚坊给他打造的。
  这副打扮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好武的富家子弟,和李承乾这个贵公子走在一起本来没事,可是偏偏薛仁贵总是一副随从的做派,惹得四周百姓纷纷侧目。
  经过李承乾的提醒,薛仁贵也注意到了路人的眼光,连忙收回了四处张望的目光,佯装轻松的和李承乾并肩而行,可是时不时绷紧的肌肉还是显示出这位副率大人内心的戒备。
  李承乾无奈的叹了口气,心知自己是拿薛仁贵没办法了,只好说道:“算了,我们也别在路上现眼了。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吃点东西吧。”
  在东市吃东西,当然要去整个长安最大的酒楼——“醉长安。”了。
  不只是因为这里的酒菜最好,最主要的原因其实还是因为这里早就被李承乾私底下买下来了。
  酒楼上到掌柜,下到洗碗买菜的伙计都被杨林查了个底掉,连祖宗八代是干什么的都没放过,这里是唯一一个杨林放心让李承乾在宫外吃东西的地方。
  经过李承乾授意的改造,如今的醉长安和后世古装剧里的酒楼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上了二楼,三人径直走进酒楼专门留给李承乾用的雅间,杨林快走几步,用衣袖把桌椅都抹了一遍。
  李承乾坐到桌边,吩咐杨林:“你去点菜吧,还是老规矩。”
  杨林点了点头,走了下去,李承乾看着还站在一边的薛仁贵,说道:“薛大哥坐吧。”
  雅间里没有外人,薛仁贵也不怕泄露身份,微微低头道:“末将不敢。”
  “有什么敢不敢的,这又不是在宫里。你要是真这么站着看我吃饭,只怕更引人注意。”
  薛仁贵知道李承乾的脾气,既然他已经说了,自己今天不坐恐怕是不行了。
  他本来就不是个矫情的人,干脆就坐下了。
  等到杨林回来,李承乾便也示意他坐下,杨林就不像薛仁贵那么大大咧咧的了,只敢半个屁股坐在椅子上。
  等到小厮上菜的时候,他还时不时的站起来给李承乾布菜,看得小厮一愣一愣的,搞不清楚这三个人到底是什么名堂。
  李承乾并没有理会小厮的异样,他坐在靠近栏杆的位置,手里端着一杯从西域运过来的葡萄美酒,思索地看向窗外的人群。
  他在考虑是不是要建议李二陛下扩建东西两市,或者干脆取消坊市制度。
  随着大唐的发展,长安城的人口越来越多,现有的东西两市已经有点不够用了。
  虽说朝廷这两年新开了几处市场,可是这些市场都在城外,长安城的百姓想要买些什么东西还要出城一趟,实在是不方便。
  李承乾这边正在考虑到底该怎么办的时候,突然听到下面有人叫嚷。
  抬头看去,就见远处一片混乱,然后一辆马车从人群中冲了出来,所过之处一阵鸡飞狗跳。
  等到离得近了,就听到马车的车夫趾高气扬的声音:“让开,都让开,梁王府办事,你们这群贱民都滚开。”
  梁王李愔,李二陛下第六个儿子,李恪的亲弟弟。
  虽然和李恪有着相同的血脉,可是这李愔和李恪完全就是两个世界的人。
  李恪自幼聪慧,李二陛下都说他「英果类我」,这李愔则是个典型的纨绔子弟,还是恣意任性、不知悔改那种,为此没少被李二陛下叱责。
  这东市大街上人来人往,摩肩接踵的,哪里是说让就能让的,一路上车撞马蹋的,不少人都受了伤。
  等到马车冲到醉长安近前的时候,李承乾使了个眼色,薛仁贵一撑栏杆,直接从二楼跳了下去,兔起鹘落之间已然冲向了疾驰的马车。
第73章
:纥干承基
  看到有人冲了上来,还没等车夫有所动作,那匹马自己就想要停下来,可是它身后的车厢却因为快速的运动产生了巨大的惯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